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Asahara等[1]定义了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EPCs在动员、迁移后亦能形成新血管,这一过程后来被称为“血管新生”.EPCs对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的作用展现了其潜在的治疗价值,改善EPCs功能、EPCs移植、内皮捕获支架等治疗心血管疾病提示有广泛的前景.1EPCs概述自从发现外周循环中的EPCs以来,研究者已经应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和分离此类细胞群.然而,EPCs仍未有共识的定义.EPCs包含着一组细胞,这些细胞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存在,从成血管细胞到分化成熟的内皮细胞不等.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诊治手段特别是侵袭操作的采用,抗生素的更新及广泛使用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医院感染日益增多,而受到关注。本文观察1996~2000年我院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特点及防治措施。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因心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患者

  • 标签: 心血管系统疾病 医院感染 防治 诊断
  • 简介:磷酸肌酸(ereatinephosDhate,CP)是人体内自有的活性物质,是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也是人体重要的能量供应源,为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补充能量,而ATP是任何细胞代谢过程中最主要的能量源。人体内磷酸肌酸的生物合成从肾脏开始,由甘氨酸与精氨酸反应形成胍基乙酸,然后在肝脏经甲基化形成肌酸,最后在各组织中被磷酸化后形成磷酸肌酸。

  • 标签: 磷酸肌酸 心血管疾病 能量代谢
  • 简介:最近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化学学会第252届全国会议和博览会上报告称柑橘类水果还可以帮助高脂饮食导致肥胖小鼠预防肥胖对健康造成的一些有害影响。柑橘类水果中包含大量黄烷酮类抗氧化物,先前研究表明柑橘类水果中的黄烷酮类化合物可以在体外模型和动物模型上降低氧化应激。因此领导该研究的研究人员想要进一步观察黄烷酮类化合物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影响。

  • 标签: 柑橘类水果 黄烷酮类化合物 高脂饮食诱导 美国化学学会 氧化应激 动物模型
  • 简介:3D打印技术被制造业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在21世纪已经在许多领域都展现了巨大的价值和潜力,在医学领域如骨科、口腔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D打印的开展应用也为血管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介绍3D打印技术在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打印技术 疾病诊治 血管疾病 应用 医学领域 整形外科
  • 简介: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多能干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等方式在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现有证据表明,B淋巴细胞的成熟,活化,以及分泌抗体等作用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综合近期的研究,对B淋巴细胞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B淋巴细胞 心血管疾病 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对周围动脉疾病的(PAD)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本文共收集:PDA[踝臂指数(ABI〈0.9)]患者63例,PDA组与ABI正常,无PDA临床表现的正常组73例,分别检测β2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DA组β2M及hsCRP值显著差高于对照组(P〈0.05),但PDA组β2M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DA组患者β2M值升高,是PDA的相关因素,此一研究结果认为β2M值升高亦为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PDA的早期诊断。

  • 标签: Β2微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周围动脉疾病
  • 简介:在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中,凝血酶从纤维蛋白原上切割掉纤维蛋白肽A,余下的部分称为纤维蛋白单体单位。纤维蛋白单体单位有聚合位点,可以彼此聚合。在聚合过程中,凝血酶从其上再切掉一个纤维蛋白肽B,剩下部分被称为desAABB纤维蛋白。

  • 标签: 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肽A 抗凝药 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方法对30例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32例次,术后30d内病死率为16.7%(5/30),肢体保全率为71.9%(23/32).其中急诊死亡为27.3%(3/¨),择期死亡为10.53%(2/19).随访24个月,全组生存率为76.7%(23/30),肢体保全率为65.6%(21/32).结论对经选择的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死亡率低,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外科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动脉闭塞
  • 简介:目的探讨Silk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4月1日-2011年10月30日应用Silk支架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51.7±11.7)岁.30例动脉瘤患者有31个动脉瘤,30个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除1例患者床突上段有两个动脉瘤为小动脉瘤(分别为3mm×4mm和2mm×2mm)外,其余均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最大径〉15mm),左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结果①30例患者中3例置入2枚Silk,1例置入3枚Silk,其余患者置入1枚Silk.1例(3.3%)支架未能到位,治疗失败,1例(3.3%)第3天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3个月复查DSA,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治疗后第19天消化道出血,停用抗凝药物后出现脑梗死.②17例(56.7%)患者获得了6个月的DSA随访,动脉瘤完全或几乎消失2例(11.8%),动脉瘤及颈内动脉同时闭塞的患者3例(17.6%),动脉瘤部分显影的患者12例(70.6%).结论对使用常规弹簧圈难以致密栓塞的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不规则形状的动脉瘤,Silk支架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但短期内动脉瘤闭塞率较低,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Silk血流导向支架
  • 简介: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是基于导管的超声装置,该技术借助介入放射学方法将超声导管直接置入血管中,可显示血管内影像,检测血管壁性质等,已在心脏与外周血管疾病领域显示出其优势,但在脑血管疾病的诊疗领域尚属探索阶段。DSA被认为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缺血性卒中 超声检查 介入性 综述
  • 简介:近年来认为Fas/FasL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特别是心肌细胞损伤、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就Fas/FasL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营疾病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 简介: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最早是从硬骨鱼的尾部下垂体中分离出来的生长抑素样结构的环形神经肽[1].近年陆续发现UⅡ广泛存在于从软体动物到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中,能引起多种动物的离体和在体动脉血管收缩,其强度是内皮素的十余倍,是迄今所知的最强的缩血管神经肽[2].

  • 标签: 尾加压素Ⅱ 心血管疾病 UⅡ 心血管 基因 心肌
  • 简介:目的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在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入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确定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作为研究组进行临床分析,同期纳入健康孕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两组在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HELLP、脐带绕颈等四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两组在胎儿窘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巨大儿、胎儿畸形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足月分娩、早产、流产、剖宫产、阴道分娩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需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进行积极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择期终止妊娠,来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发生以及减少孕产妇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孕产妇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降低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动脉分流术后早期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17例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体-肺动脉分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6例,年龄3个月至27岁,体重3.5~54.0kg.探讨降低死亡率的相关措施.结果中央分流术(Waterston)115例,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B-T分流)74例,墨尔本分流28例.术中恶性心律失常及严重低血压13例.术后早期死亡16例(7.4%).并发症包括:术后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29例、急性肺水肿14例,24h内分流管道堵塞12例.结论①术前积极改善心脏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②合理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大小的分流管;③及时纠治并发症;④早期抗凝;⑤加强术后监护及综合治疗.这些均为提高手术成功的因素.

  • 标签: 体-肺动脉分流术 心脏外科手术 死亡率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分析多种非心肌梗死性Q波、ST-T改变的机制及鉴别点.方法回顾分析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特征.结果非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心电图呈心肌梗死样改变39例,急性胰腺炎6例,病毒性心肌炎8例,肥厚心肌病5例,主动脉夹层3例,心脏原发性肿瘤3例,急性肺栓塞4例,早期复极征3例,Brugada征2例,预激综合征1例,肺源心脏病2例,胸部外伤2例.心电图异常包括ST段改变29例(74.4%)、异常Q波18例(46.2%)、T波改变28例(71.8%).结论异常Q波、ST-T改变等心电图改变非急性心肌梗死独有特征,多种疾病也可出现心电图异常.结合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对相关疾病的判断显得更为重要.

  • 标签: 心电图 心肌梗死 坏死性Q波 ST-T改变
  • 简介:重要:在中国,高血压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对高血压的流行和管理,以及相关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证据还很有限。目标:调查中国高血压的患病率、诊断、治疗和控制,从而评估高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设计,地点和对象:这项前瞻队列研究招募了500223例年龄在35~74岁的中国人。收集2004年6月25日~2009年8月5日所有受试者的血压基线资料,并且受试者中2014年1月1日之前有7028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随访7.2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前瞻性队列研究 死亡风险 基线资料 控制率 血管疾病患者
  • 简介:《健康日》报道,根据医学会议上公布的研究,“阻塞动脉的形成并非千篇一律,男女患者即使冠状动脉斑块数量相同,但面临的心脏疾病风险有所区别”。在分析了480例急性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以后,研究人员发现,当女性有大量斑块形成以及动脉过度硬化时,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高。但是,“当男性动脉含有‘非钙化斑块’,脂肪沉积物在动脉壁上时,却面临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增加或需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能增大”。

  • 标签: 冠状动脉斑块 心脏病发作 疾病风险 女患者 主要心血管事件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的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的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临床用药 合理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