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眼球穿通伤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临床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眼球穿通伤患者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愤怒和恐惧、自我形象不满意以及悲观失望和无价值感的心理。通过耐心、细致、诚恳地做好眼球穿通伤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思想工作,因患者而异地安排落实有关临床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眼球穿通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手术及治疗,满意度达到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赋能模式在老年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云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10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赋能模式。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情况。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PaCO2指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患者的PaO2以及SaO2指标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6MWT 以及 FEV1%)水平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应用赋能模式能够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了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策略。针对两组患者的癌性疼痛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在护理前后进行了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癌性疼痛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积极态度、自我决策和自我减压方面的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对肺癌患者的癌性疼痛和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该护理模式为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赋能式健康教育对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5月的40例白血病患者照顾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6-11月的40例白血病患者照顾者设为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照顾者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白血病患者照顾者采用赋能式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和自我效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及自我效能水平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6个月两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及自我效能水平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赋能式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白血病患者照顾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赋能护理对改善术后肠造口患者依赖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接受肠造口患者中抽选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接受赋能护理,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自护知识评分、自护技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自护知识评分、自护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肠造口患者中采取赋能护理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依赖性,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赋能护理对改善术后肠造口患者依赖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效果。方法:经79位术后肠造口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于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进行实验,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赋能护理)和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疾病认知水平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疾病认知水平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肠造口患者使用赋能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从而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依赖性,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变化较大,病人会有焦躁不安、胆怯的不良情绪,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影响确诊或诊疗。所以,应做好妇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变化的分析,了解其原因,以针对性的做好疏导,充分掌握其病情,取得其信任,促进治疗有效性和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和分析麻风病人的精神状态,为预防和控制麻风病人病情提供科学的心理干预手段。方法:选取17名本省新确诊的麻风病人,按其个人特点对其进行不同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7名麻风病病人在接受了精神干预后,其精神状况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5名病人痊愈了,与其家属团聚,13名留医的精神状况也得到了显著的好转。结论:在麻风病人中,病人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护士要正确地了解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采取心理疏导、劝解等心理治疗措施,可以减轻病人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树立起相互间的信心和协作,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问题。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质,使病人寿命大大增加。
简介:摘要:老年冠心病病人通常表现出典型的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且易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同时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特征使得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和管理更具挑战性。近年来,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等多种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善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未来,应继续深入探索老年冠心病病人的临床特征,优化护理干预策略,为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支持。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对人体靶器官的损害。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筛选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长期追踪,对患者靶器官的损害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脑、肾等多靶器官损害,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左心室肥厚、脑血管硬化、肾功能不全等。同时,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早期筛查和干预等,可以有效延缓靶器官损害的进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本研究对理解高血压病对靶器官的损害机制及其的临床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制定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干预策略提供了应用依据,有助于提升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对社会经济的负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置管体位在PICC导管尖端中对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妇瘤外科肿瘤患者100例,依据不同置管体位干预方式随机分为进行抱头法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常规传统外展平卧位置管患者为对照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间的置管导管异位率、生理应激反应、留置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实施PICC置管后,导管的异位率0例(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20.00%),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导管堵塞、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感染等发生率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18.00%),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瘤外科肿瘤患者,经在临床上给予患者抱头法干预的方式,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明显提升导管复位成功率,改善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