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临床口腔修复中,应用口腔数字化技术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行口腔修复治疗的70例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人数一致,展开对比研究。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年9月——2023年9月,研究给予对照组常规修复,观察组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进行修复,进而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修复前,两组患者咬合力与舒适度比较无差异,P>0.05;修复后,观察组咬合力更大,舒适度评分更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更少,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采取口腔数字化技术,可提高修复效果,提高患者咬合力,改善患者舒适度,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应用。
简介:自1986年以来应用腹部巨型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大面积严重软组织损伤5侧。3侧为急诊外伤早期处理,2倒为晚期损伤的处理。皮瓣大小分别为36cm×14cm、22em×22cm、22cm×17Cm、23cm×14cm、24em×14em。皮瓣修复后,均有计划地进行了后续处理及手功能重建。认为:巨型皮瓣的应用,可大大减少截肢率,提高肢体存活率,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康复,为进一步功能重建创造良好条件。并重点阐述了具体护理措施,对护理人员了解其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特别是对巨型皮瓣的临床观察、患者心理护理以及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进行了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全的口腔修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月到2023年8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全患者进行研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20例)予以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100.00%)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60.00%)更高;护理满意度(100.00%)较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既能有效改善患者发育、咀嚼功能,又能促使护理满意度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值得广为运用。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对皮肤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40例皮肤存在创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比较并评估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率以及抑制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9 d就有患者痊愈,对照组没有患者痊愈,观察组1个疗程痊愈率较对照组高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每个时间点上的创面总面积平均值都比对照组小,在治疗12 d后两组创面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9 d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显著抑制创面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的作用好于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在本研究中没有引发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在创面修复愈合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促进创面的痊愈和收缩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将舒适护理应用在少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手术的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烧伤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将其分入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儿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相对比对照组更高(P值均<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97.50%)比对照组(82.50%)更高(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患儿组患儿VAS评分较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整形修复手术围术期实施舒适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程度,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简介: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