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分别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生物羊膜移植术两种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6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观察组予以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效果;角膜创面恢复正常的时间、新生血管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QOL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效果、QOL量表评分、角膜创面恢复正常的时间、新生血管消失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并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一致性,评价新型的基于银盐扩增技术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月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体温〉37.5℃,且具有流感样症状的患者,同时采集双份鼻拭子标本。采用IMMUNOAGCartridgeFluAB试剂盒(简称AGl法)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简称CV法)同时检测,并作PCR检测以确证。结果共检测患者91例,AGl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3例;CV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阳性7例,其中弱阳性3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50例,其中弱阳性4例;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阳性8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60例。AGl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8.3%,特异度100%。CV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7.5%,特异度100%,乙型流感病毒灵敏度83.3%,特异度100%。AGl法与CV法两种抗原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检测的阳性符合率100%,乙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符合率94.3%。结论两种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AGl检测法可以减少针对弱阳性标本的人为判读误差,可应用于流感早期诊断。
简介:目的测定比阿培南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均为100%。比阿培南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培南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阿培南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培南(31.9%)和美罗培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比阿培南和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的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比阿培南的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之间:小于美罗培南而大于亚胺培南。结论比阿培南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简介:目的评价替加环素等14种抗菌药物对多重耐药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临床分离的214株多重耐药细菌(MRSA、肠球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细菌)的MIC,并与其他13种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多重耐药的MRSA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属(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3.1%,2株万古霉素耐药的多重耐药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均呈敏感,MIC90值分别为0.064mg/L和1mg/L。37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97.3%,MIC90值为2mg/L,其中16株耐美罗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仍为100%,MIC90值为2mg/L。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但替加环素的MIC90值均高于美罗培南。多重耐药的肠杆菌属细菌(阴沟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率为86.5%,MIC90值为4mg/L。结论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的常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简介:目的了解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对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该院临床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2014年版标准判断药敏结果及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收集临床分离菌516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50株,占28.1%,革兰阴性菌3712株,占71.9%。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6.5%(255/698)和81.4%(180/221),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其中检出1株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9.9%(298/747)、26.1%(294/1127)和15.6%(12/77),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6.6%(163/445)和1.8%(13/715)。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临床微生物室应继续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2015年该院临床分离菌共5524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3882株,革兰阳性细菌1642株,分别占临床分离菌70.3%和29.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7.6%和83.0%。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6.1%和46.8%,并两者均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株。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2.0%,32.2%和18.8%。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22%。结论该院的细菌耐药性仍对临床的抗菌治疗构成严重威胁,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并合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简介:目的了解近7年间重庆一医院肠道外分离的气单胞菌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住院患者肠道外分离的非重复气单胞菌株的临床分布特征并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0|2016年共分离肠道外非重复气单胞菌230株,以嗜水气单胞菌最为常见,占83.0%,其次为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占14.8%。主要分离自伤口分泌物,其次为胆汁和尿液。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为46.8%,其次为头孢曲松(37.0%)和头孢呋辛(28.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10%以上。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4.0%,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7%。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外,嗜水气单胞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尚未发现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该院临床分离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和维氏气单胞温和生物变种为主。气单胞菌科不同菌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由于气单胞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较为严重,临床应慎重使用。
简介:目的了解2015年安徽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常见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各类临床分离菌采用MicroScanWalkAway96PL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5年共分离病原菌149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0株,占24.7%;革兰阴性菌1129株,占75.3%。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7.0%和86.3%。葡萄球菌中未见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对达托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屎肠球菌中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2.8%。肺炎链球菌主要来源于儿科,对青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52.9%、30.8%和25.0%,产ESBL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9.4%。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5.5%)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0%和64.5%。结论2015年该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对上海地区接受国家免费抗病毒初始治疗艾滋病患者各种治疗药物更换的时间、原因及例次频率进行研究,从而比较各种药物的耐受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154例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中每种药物在开始使用后的不同时间段内被更换的最常见原因以及发生更换的例次频率。结果启动ART后的3个月内更换治疗药物的原因以奈韦拉平(NVP)导致的严重皮疹、依非韦伦(EFV)导致的严重皮疹和齐多夫定(AZT)导致的中性粒细胞(ANC)〈0.75×10^9/L为主。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因AZT导致的严重贫血、NVP导致的肝毒性更换药物的患者增多。治疗超过1年后患者更换药物的原因多集中于司他夫定(d4T)所致的外周神经损害、脂肪萎缩、血脂异常以及发生治疗失败。因各种原因更换药物共352例次,其中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为302例次(26.17%),治疗失败为50例次(4.33%)。d4T治疗满1年后因血脂异常、脂肪萎缩及治疗失败发生更换药物的例次频率逐渐增加;AZT的更换原因主要为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开始ART后的6个月内;EFV更换的例次较少;NVP更换主要原因为严重皮疹和3级以上肝毒性,在开始治疗后的1个月内发生频率较高。结论在ART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长短不同,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也不相同。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范围较大。不良反应仍是影响患者依从性、抗病毒疗效的主要原因。
简介:《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立暨第一次会议于2014年4月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各大省市的45位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辑部主任施耀国教授主持,主编张婴元教授致欢迎词。张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编委从百忙中拨冗参加本次会议,感谢大家对杂志的一贯支持;肯定了在原任主编汪复教授的领导和编委会的努力下办刊所取得的成绩。1995年创办内刊,2001年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以来,杂志始终坚持办刊宗旨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的水平,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医药领域科技人员提供医疗技术信息、临床经验、学科发展新进展、学术研究导向等园地,以利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使国内抗感染化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不断努力,使本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具有权威性的一级杂志。目前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临床、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等学科交流的综合平台,对感染病诊治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同时,在办刊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将杂志越办越好。最后张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简介: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举办、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协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感染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即将在2008年3月24日—28日在广州举行(具体地点见录取通行书)。授课内容紧密结合目前临床微生物学诊断必需,介绍最新版的CLSI/NCCLS手册更新内容及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的热点。包括涂片镜检的临床意义:如何区分定植菌和感染菌;如何提高呼吸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CLSI/NCCLS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药敏试验的临床意义;临床真菌感染实验室检查进展和真菌药敏试验;细菌耐药性现状及其临床重要耐药菌的耐药研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关系(PK/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