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后囊性肿块并不常见,但是随着CT在评价腹部及腹膜后病变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腹膜后囊性病变的检出率。由于腹膜后囊性肿块发生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也各异,故对肿块之间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非常重要。由于在各种不同腹膜后囊性肿块间可显示出某些相似的征象,导致在鉴别诊断中涉及一系列不同疾病。这些病变分为肿瘤性(囊性淋巴血管瘤、黏液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囊性间质瘤、mullerian囊肿、表皮样囊肿、尾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实性肿瘤的囊性变、腹膜后假黏液瘤、肛周黏液癌)及非肿瘤性病变(胰腺假囊肿、非胰腺假囊肿、囊性淋巴管瘤、尿性囊肿及血肿)。若熟悉某些特征性的放射学表现,结合临床信息,就能对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本文就腹膜后囊性肿块的CT表现、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介绍。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下腹部隆起7年余,近5个月腹胀加剧来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查体:一般情况可,无消瘦,无贫血貌,腹部高度膨隆,触及一巨大包块,上至剑突下,两侧至腋中线,张力大,稍有触痛。腹部及妇科超声检查:全腹见巨大囊性团块,上至剑突下,下至盆腔,内充满密集点状回声,其下方囊壁见32mm×24mm低回声团突向囊腔内,形态欠规则(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低回声团内,血流稍丰富,阻力指数为0.44。子宫大小及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10mm,右卵巢显示不清,左卵巢大小为32mm×20mm×17mm。子宫直肠窝可见液性暗区,范围约40mm×15mm。超声提示:①腹腔巨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待排;②盆腔积液。平扫CT提示盆腹腔巨大囊实性肿块(图2~3),盆腔积液。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antigen125,CA125)为38.58(正常值为0~35),甲胎蛋白、CA19-9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内。手术中见盆腹腔一巨大囊肿,内含黄色混浊液体,提起囊肿,见囊肿来源为右侧卵巢,囊壁可及一50mm×40mm的质硬肿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部分为交界性,局部癌变(黏液性囊腺癌)。
简介:目的评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癌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7月-2017年4月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的102例经病理证实为囊性肾癌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应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02例肾癌囊性变均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包括92例透明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和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02例肾占位性病变彩超检查的血流显示率为82.35%(84/102),超声造影血供显示率为98.04%(100/102),增强CT血供显示率为95.10%(97/102).超声造影误诊4例为复杂囊肿,诊断准确率为96.08%(98/102).增强CT误诊8例为复杂囊肿,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未发现病灶,诊断准确率为87.25%(89/102).超声造影Bosniak分级:Ⅱ级2例,ⅡF级2例,Ⅲ级18例,Ⅳ级80例;增强CTBosniak分级:Ⅱ级3例,ⅡF级5例,Ⅲ级17例,Ⅳ级75例.Fisher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均可使用Bosniak分级诊断肾癌囊性变,超声造影诊断效果不亚于增强CT,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性淋巴管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38个甲状腺囊性结节,其中部分为囊实混合性结节,囊性部分〉80%,患者均进行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反应30min,并于术后1、3个月进行超声复查,测量囊肿大小并与治疗前比较,以囊肿体积缩小2/3以上为有效。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术前及术后随访中结节长径和体积的变化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8个结节在治疗后1个月的有效率为63.16%(24/38);治疗后3个月的有效率为100%(38/38)。结论:超声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治疗甲状腺囊性结节的成功率高,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肩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肩,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肩。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