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不同病情施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血管抑制类药物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开始后21-28d择期手术切除,随访12个月,分析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80例肺癌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根除率91.25%(73/80),并发症发生率22.50%(18/80),12个月生存率为76.25%(61/80);与患者预后有关因素主要包括恶性胸水、转移性癌性病灶数量、是否开展靶向分子药物及血管抑制素药物治疗。结论肺癌患者经个体化治疗后,远期疗效较好,化疗、靶向分子药物及血管抑制素药物等治疗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优化远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瘢痕子宫再分娩剖宫产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对瘢痕子宫76例孕妇与非瘢痕子宫76例孕妇,所有孕妇分娩一律为剖宫产手术分娩。瘢痕子宫76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讨论组,非瘢痕子宫76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进行分娩时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的状况,并将统计分析的相关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孕妇选择剖宫产的相关因素的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讨论组孕妇主要是由社会因素、胎儿窘迫两种相关因素造成孕妇再次选择剖宫产手术,而两组孕妇在产后出血、产后发热、盆腹腔粘连三种并发症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并发症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选择再分娩剖宫产的主要因素是由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所以瘢痕子宫孕妇应当减少社会因素所造成的剖宫产因素是,并且需要把握孕妇分娩时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的具体方法,降低孕妇选择再次剖宫产的可能,保证孕妇与胎儿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对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疗效差异的相关因素予以探讨。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212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结果非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开展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非激素抵抗型与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IgA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4~24岁患者对于激素的敏感性较高,IgA肾病患者、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轻微病变患者对于激素治疗的敏感度比较高。结论对于应用激素开展治疗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来说,其临床疗效要IgA水平、年龄、病理类型等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机失败,58例撤机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因素复杂,撤机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机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机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200例行冠脉造影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是否发生瓣膜钙化病变将患者分有钙化组(A组)、无钙化组(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并分析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结果。结果A组患者的年龄较B组患者明显偏大,A组患者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A组冠脉造影阳性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对于冠心病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性脑膜炎病患的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应用Barthel指数(BI)对病患出院情况进行评定和分组,恢复较佳为BI≥12分,恢复不佳或死亡为<12分,对造成病患恢复不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Logistic对影响病患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80例研究病患里,恢复较好的病患有52例,恢复效果不佳的有28例,其中有5例病患治疗无效死亡,当中3例因呼吸衰竭而亡,因脑疝和多器官衰竭而亡的各1例。当中恢复较佳的病患中肢体偏瘫、脑积水与脑脊液(CSF)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在CSF氯化物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上明显优于恢复不佳的病患,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得出,脑积水以及GCS评分与CSF蛋白含量是导致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此次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患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肢体偏瘫、脑积水、GCS评分以及CSF蛋白含量与CSF氯化物含量同结核性脑膜炎病患恢复不佳有紧密的关联,当中对其预后造成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脑积水以及CSF蛋白含量和GCS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化疗的9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血栓栓症发生与否分为两组,发生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的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治疗。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D-二聚体、吸烟史两组之间有着较大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病理分期、血液黏稠度上升、D-二聚体上升、有吸烟史;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治愈率达到65.63%,好转率为31.25%,死亡率仅为3.12%。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中要对其进行控制,高危人群做好监测和预防,一旦栓塞形成,及时进行溶栓或抗凝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手术室护理重点。方法纳入2016年的6月~2018年的6月在我院骨科诊治且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147例病患做为研究组;另外纳入2014年的5月~2016年的5月在我院骨科诊治且接受无菌手术治疗的143例病患做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手术室护理策略,施术于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层流手术室施术、接台手术、下肢骨折、手术时间过长、有参观人员以及急诊手术是影响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而重视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并实施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切口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原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30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致病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主要病例年龄在40至59岁阶段,占总数的53.33%,各年龄段患者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发病季节患者病例数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出血方式中黑便患者数量最多,占总数的56.67%,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的致病原因分析如下,有为31.67%是因为十二指肠溃疡,20%是因为胃溃疡,16.67%是因为胃癌,15.00%是因为复合性溃疡,6.67%是因为糜烂出血性胃炎,5%是因为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3.33%是因为门脉高压性胃病,1.67%是因为食道癌。结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降低该疾病发生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在单采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度收治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输注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择同期的32例在单采血小板输注中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其中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输血前后白细胞差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献血者的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循环量、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前白细胞计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单采血小板输注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相关因素无关,可能与患者有无输血史、药物史及血小板回收率有关,有助于指导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采取洗涤血小板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计18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现状量表、认知现状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安全文化态度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和管理现状量表来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低体温护理干预的现状,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对发放表格尽数回收,并进行统计,按工作年限进行比较,工作年限超过5年的护士在如上六方面水平均高于工作年限2到5年的护士,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按有无专业护士资格证方面进行比较,仅行为现状和认知现状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认知现状在护理人员术低体温护理干预行为6个结构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行为现状所占比例最低。结论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行为认知对护理干预质量易影响最大,从事护理年限越久,临床护理技能越高,故临床受护理人员的应通过不断提高自我水平,降低职业倦怠情绪,进而提高病人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实施水平,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840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52例,收集分析各产妇临床资料。结果52例产妇产后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9.62%,胎盘胎膜因素占32.69%,软产道损伤占7.69%;产次>2次、分娩孕周≥40w、剖宫产、多胎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合并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比例分别为9.72%、5.76%、4.56%、9.80%、25.87%、10.72%和23.39%,明显高于产次≤1次、分娩孕周28~40w、阴道分娩、单胎妊娠、无瘢痕子宫、无妊娠并发症以及新生儿体重<4000g产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多胎妊娠、瘢痕子宫、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体重是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2.184、2.464、6.056、2.812和10.135,p<0.05)。结论筛查危险因素,加强产前宣教和孕期系统保健,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发生,降低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和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参照组;对另外一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分析研究,并针对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8.18%)明显高于参照组(78.18%),同时研究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期间采用剖宫产方式发生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收治的158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初次剖宫产产妇158例为参照组,对比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二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并发症包括子宫破裂、胎盘黏连、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均为子宫收缩乏力,观察组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结论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几率要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主要因素包括宫缩乏力、腹腔黏连、胎盘问题以及软产道裂伤等等,医护人员应当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