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脑血管介入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1例,对照组制定常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分别为2.44%、4.88%,均低于对照组17.07%、21.95%,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病患者接受不同口腔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颅脑外伤与脑血管病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所选100例患者全部接受经口气管插管操作,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生理盐水口腔冲洗与擦洗,给予研究组碘伏消毒液口腔冲洗和擦拭,同时加用复方氯己定喷雾,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口腔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口腔炎症以及口腔异味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口腔细菌阳性率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出现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经口气管插管的颅脑外伤和脑血管病患者,为其应用碘伏消毒液口腔冲洗和擦拭,配合复方氯己定喷雾可以显著提升口腔护理效果,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进行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具体诊断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以低回声斑块为主,其余多为强回声斑块。结论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静脉脉彩等技术联合应用,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提供可靠的依据,且该方法具有价格低廉、快捷有效和连续监测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资料12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病人800例,无狭窄组病人400例,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为病人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狭窄组病人一共存在1630处狭窄血管,其中颅内段血管狭窄一共500条,MCA狭窄几率最高,根据研究显示,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大于50岁、低HDL-C等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产生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十分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以及LDL-C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排痰法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排痰量、肺部哆音情况以及排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总完成检测共680次。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排痰量、肺部哆音消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叩背后经皮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机进行排痰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呼吸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小血管病严重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身脑动脉脉动指数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30例、再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的收取时间(2015年1月2日-2016年2月1日),将四组受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b组、c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以及D-二聚体水平(P<0.05)。结论D-二聚体和糖化血红蛋白对脑小血管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庆市2007-2016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寿命损失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等指标,对大庆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6年大庆市居民心脏病粗死亡率均值为124.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1.85/10万,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0.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8.91/10万。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死亡率高于城镇。2016年因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的占全死因构成的51.17%。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PYLL分别为18967.8人年和22790.0人年,减寿指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大庆市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男性危害大于女性,农村大于城市。心脑血管疾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血清C1q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分组,包含TIA组(例)和脑梗死组(例)。然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设置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与血清C1q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各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C1q水平明显高于TIA组;血清C1q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r=0.318,P=0.000)。结论血清C1q水平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相关性,有利于在临床中评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状况和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同时总结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发脑动脉硬化性狭窄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资料1200例施行分析,根据病人是否存在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将其分为狭窄组病人800例,无狭窄组病人400例,询问病人的病史情况,为病人开展磁共振血管造影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狭窄组病人一共存在1630处狭窄血管,其中颅内段血管狭窄一共500条,MCA狭窄几率最高,根据研究显示,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大于50岁、低HDL-C等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动脉硬化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中产生颅外段血管狭窄的几率十分高,脑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以及LDL-C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骨科近一年来收治的4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23例;结果常规护理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共发生6例,综合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共发生1例,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凝血四项指标来看,综合护理组在各项指标中,其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缩短,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下肢静脉溃疡治疗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以期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取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下肢静脉溃疡知识调查表对 168例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 80%( 78.12%)的患者不了解下肢静脉溃疡对身体的危害, 68.75%的患者不知道溃疡愈合后下肢局部的护理方法,虽然有部分患者使用弹力袜,但是仅有不到五分之一( 18.75%)的患者表示了解压力疗法的注意事项。患者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多为他人传播( 71.87%)。结论 下肢静脉溃疡患者对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需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其采取正确治疗、护理方法的意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疾病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字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的64例脑血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有脑动脉瘤的44例,脑动静脉畸形有12例患者,烟雾病4例,处于正常状态的有4例。结果所选取的64例螺旋CT造影患者都可以显示出1~4级的脑动脉结构,而且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查,其结果均是一致。结论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脑血管检查方法,螺旋CT造影技术显得更加的简便,在检查过程中呈现阳性的概率较高,而且其结果非常可靠,通过检验可以为临床处理上提供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因此这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上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0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实施手术后,对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采取心理疏导、对症护理可以有效地解除或缓和疼痛。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经过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的身体状态和各项身体功能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较短。结论开展有效及时的术后护理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特殊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特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水平(Fbg)。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干预组患者PT、APTT水平均显著升高,Fbg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临床诊断结果,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9月在我院超声科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0例进行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并将X线血管造影结果与之进行比较。结果超声诊断检查结果清晰,图像对比分析准确,血栓血流量、血栓部位与范围判断准确,其中慢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例,左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例,右下肢静脉血栓患者3例,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临床检查是方便、安全、快捷且判断准确率较高的一种检查方法,临床上用于判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准确率较高,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