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我院32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A型、LuminalB型、HER2,neu型及basal—like型。观察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各型患者术后的无病生存期。结果: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与年龄分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患者随访11~72个月,无病生存期与年龄分组、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分子分型相关。不同分子分型患者间的无病生存期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能准确反映患者的预后,LuminalA型预后最好,而HER2/neu型预后最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患儿中抽取出180例,在手术前对其使用七氟烷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患儿使用七氟烷的有效安全量和患者在使用七氟烷后其SPO2指标、心率值、Bis值及七氟烷的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患儿使用七氟烷有效安全量≤3ml、SPO2≥96.0%、92次/分≤心率≤147次/分、40≤Bis值≤79、20s≤起效时间≤166s、30s≤持续时间≤147s。结论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安全性高、有效性强、操作简单,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烷用于小儿麻醉诱导方面和维方面的临床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7年4月治疗的266例,平均分为对照组(n=133)和观察组(n=133)其中小儿骨科218例,五官科31例,创伤外科17例。对照组使用氯胺酮进行小儿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组则使用七氟烷进行患者诱导和维持麻醉,通过比较进行研究探讨。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动脉压明显高于观察组的,对照组心率每分钟(99.6±8.6)次高于观察组(92.3±6.5)次,在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方面,对照组患者儿童同样高于观察组。而在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以15.2%(5/33)的不良率低于对照组的36.4%(12/33)。结论通过对照组和研究组的研究比较分析说明,七氟烷用于小儿诱导及维持麻醉方面具有较强的临床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中应用七氟醚吸入性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7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组患儿37例,参照组患儿实施异丙酚的静脉麻醉,研究组患儿采取七氟醚的吸入性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的效果。结果在麻醉以后,研究组患儿苏醒时间(14.92±3.85)min、血氧的饱和度(98.46±12.54)%和参照组患儿的(29.72±3.46)min、(87.53±9.76)%相比,相应数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中应用七氟醚吸入性麻醉和异丙酚静脉麻醉时,各项指标相对正常,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2月80例急性轻型胰腺炎患者分组。对照组采用奥曲肽治疗,实验组采用七叶皂苷钠+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轻型胰腺炎转归率;消化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排便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淀粉酶水平。结果实验组急性轻型胰腺炎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消化系统症状消失时间、排便时间、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淀粉酶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实验组淀粉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叶皂苷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病情好转,恢复淀粉酶正常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电极法测定141例患者血电解质与动脉血气分析,将PH值(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分别与其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和酸碱失衡类型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气分析指标中PH值越低,死亡率越高;血气分析中PaCO2越高,死亡率也相应升高;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的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酸中毒总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酸碱平衡紊乱者死亡率最高。结论:PH对预后有较大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二氧化碳对预后同样有影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同一患者合并出现二种或二种以上酸碱平衡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简介: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血清铁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测定400例T2DM患者(T2DM组)、400例高血清铁蛋白非糖尿病(non-diabetesmellitus,NDM组)患者和400名健康体检人群(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胰岛素、血清铁蛋白和血细胞分析(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空腹胰岛素指标在T2DM组与NDM组、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铁蛋白、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在T2DM组、NDM组及健康对照组两两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当T2DM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292.5mg/L时,其诊断T2D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2%和91.6%,曲线下面积为0.82,血清铁蛋白与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相比,显示出与疾病间更好的风险关系。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T2DM的高风险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血糖波动及血管并发症间的关联性。方法选出在2015年11月到2018年5月这一段时间之中我院接收并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并凭借12个星期之中平均血糖标准差(SDMG)与12个星期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施行分组,比照两组患者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甲1组(HbA1c即6.5%-9.0%;SDMG>2mmol/L)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即25.00%,大于甲2组(HbA1c即6.5%-9.0%;SDMG<2mmol/L)患者的11.76%,P<0.05。乙1组(HbA1c>9.0%;SDMG>2mmol/L)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33.33%,大于乙2组(HbA1c>9.0%;SDMG<2mmol/L)患者的18.75%,P<0.05。甲1组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即25.00%,大于乙2组患者的18.75%,P<0.05。结论血糖变异性即不会为HbAlc所予以影响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一大产生的要素,为糖尿病患者产生的血糖波动性施行准确的评测与把握,对把控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与进展来说尤为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和必要的防治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宫内窘迫胎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儿娩出后是否出现窒息症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分析和对比产妇高危因素、胎儿高危因素和分娩高危因素。结果两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贫血症、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盘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动消失、脐带异常、羊水污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延长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高危因素、分娩高危因素和产妇高危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症状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