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槽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8例,年龄23~62岁(46.3±9.9).受伤机制车祸8例,高处坠落5例,摔伤3例,其他外伤2例等.所有患者于股骨干骨不连处开槽自体髂骨植骨,术后严格卧床,下肢皮牵引3-6个月.结果所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9个月至24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8±1.44(3~8)个月.结论开槽自体髂骨植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是一种有效方法,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8-01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蒙脱石散联合连蒲双清片治疗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肠炎患者的资料,分为治疗组与对比组,每组60例,对比组予以服用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予以连蒲双清片与蒙脱石散联合服用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总疗效及用药物副作用。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3.33%(P<0.05);而治疗组的药物副作用率3.33%低于对比组的1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与连蒲双清片联合服用治疗肠炎能充分提高药效且药物的副作用低,可作为治疗该病的临床首选组合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形成原因,评价治疗效果,总结防治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共收治35例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纳入观察组,同期收治未发生骨不连股骨干骨折78例纳入对照组,调取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均采用手术治疗,均采用自体骨髓复合人工骨联合骼骨骨膜移植术6例,带锁髓内钉术9例、外支架固定术20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开放性骨折、横型骨折、术后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获得成功,住院时间4~15日,随访时间8个月~2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6.7±1.8)个月,4例再次发生骨不连,愈合者未见后遗症。结论胫骨干骨折骨不连的形成原因较复杂,伤情重且复杂、术后感染是骨不连危险因素,需选择合适的初次治疗手段,积极防治术后感染,及早发现骨不连,争取患者同意,采取更积极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层流手术室连台手术不同清洁物表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自2019.1~2020.1期间各选取三间相同条件的万级与百级层流手术室作为研究对象,对连台手术间物表清洁分别采用清水、0.5%八四消毒液与清水+0.5%八四消毒液擦拭等三种方式实施连台手术间的物表清洁,随后层流15、30、45min,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 三种清洁物表方法对万级、百级层流手术间连台手术清洁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清水擦拭、0.5%八四消毒液擦拭及清水+0.5%八四消毒液擦拭等三种清洁物表方法对层流手术室连台手术的应用效果相同,通过清水擦拭物表后再层流15min不仅可降低物表因消毒剂浸入而受到破坏,同时可对机体皮肤黏膜进行保护,此外能减少连台手术间的清洁消毒时长,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胃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加味蒲连复胃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6例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依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胃康宁片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蒲连复胃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加味蒲连复胃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门诊治疗的11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本组患儿男 62 例,女 56例,将11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肠道微生态制剂、口服补液盐Ⅲ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5天后发热、腹泻、呕吐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对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热、呕吐症状改善明显,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不连患者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的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不连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取出原固定物后采用PFNA法行再次固定及断端植骨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18例入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38±3.26)个月,术后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6~12个月内植骨均基本愈合,骨不连部位也达到骨性愈合标准,Parker术后评分明显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100.00%,术后稳定性及患者满意度均较高。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骨不连患者应用PFNA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而且术后固定物更加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膜炎黏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 2019年 3月 -2020年 1 月为时间节点,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50例,将其按照当前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27例采用 2HRZE/4HR方案(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抗结核与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观察组观察组 23例基于此,胸腔内注射尿激酶( 10万 u)治疗,对比两组胸膜黏连发生情况,另就两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胸腔积液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胸腔积液引流量较之对照组,显著偏多( P< 0.05)。观察组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偏短( P< 0.05)。观察组胸膜粘连发生率( 4.35%)相比对照组( 22.22%),显著偏低( P< 0.05)。结论 针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通过将尿激酶注射至胸腔内,能增加胸腔积液引流量,缩短引流时间,减少胸膜黏连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可吸收膜厚度对肌腱黏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3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A组,11只)、实验组2(B组,11只)和对照组(C组,9只)3组,建立双后肢第二趾趾深屈肌腱损伤模型。A组肌腱吻合处包裹一层PDUA可吸收膜.B组肌腱吻合处包裹三层PDLLA可吸收膜。C组不使用PDLLA可吸收膜。术后观察可吸收膜完整性,通过肉眼观察、病理切片、肌腱滑移距离及抗张强度评估肌腱黏连和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A组可吸收膜大部分破碎,B组可吸收膜大部分完整。术后6周大体观察,A组可见肌腱吻合口轻度纤维黏连.B组可见肌腱吻合处梭形膨大.表面光滑。C组可见肌腱吻合处广泛致密的纤维黏连。肌腱滑移距离结果,A组与C组、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1)。抗拉强度测试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增加PDLLA可吸收膜厚度可有效预防肌腱黏连且不影响肌腱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