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给予2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SGLT-2抑制剂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内收治的5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25),以及接受常规治疗+SGLT-2抑制剂的实验组(n=25),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治疗T2DM合并NAFLD的效果更为显著,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恢复其肝功能,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SGLT-2抑制剂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疗效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生、扩增、浸润、扩散及转移与机体免疫息息相关。机体对肿瘤的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其中T淋巴细胞(以下简称T细胞)直接或间接参与肿瘤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作用。本文就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各型病理类型中的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道结石术后T管引流的护理措施。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30例胆道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T管引流、护理干预,观察3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30例胆道结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护理满意度为93.33%。结论胆道结石术后T管引流中,实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胆道结石 术后T管引流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电图 T波改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10月这一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心电图 T波改变患者 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心电图 T波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生心电图 T波改变的原因,并采用 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开展心肌酶谱和病毒学相关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肌酶谱特点。结果: 80例患者中,引起心电图 T波改变的原因为呼吸道感染的有 12例,占比 15.0%;原因为中毒的有 4例,占比 5.0%;原因为呼气频繁的有 8例,占比 10.0%;原因为心脏功能紊乱的有 32例,占比 40.0%;原因为受体功能兴奋的有 8例,占比 10.0%;原因为心肌炎的有 16例,占比 20.0%。 8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早搏的共有 54例,占比 67.5%。经心肌酶谱检测示, 80例患者中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有 56例,占比 70.0%;表现为谷草转氨酶的有 16例,占比 20.0%;表现为 LDH-L升高的有 24例,占比 30.0%;表现为 CK-MB升高的有 12例,占比 15.0%;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引起心电图 T波改变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中毒、呼气频繁、心脏功能紊乱、受体功能兴奋以及心肌炎等原因,患者多表现为心脏早搏,临床针对心电图 T波改变患者应及时给予心肌酶谱检测,从而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 标签: 心电图 T波改变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心电图T波改变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这一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心电图T波改变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心电图T波改变的临床特点,总结发生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并采用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三通道动态心电图,开展心肌酶谱和病毒学相关检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肌酶谱特点。结果80例患者中,引起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为呼吸道感染的有12例,占比15.0%;原因为中毒的有4例,占比5.0%;原因为呼气频繁的有8例,占比10.0%;原因为心脏功能紊乱的有32例,占比40.0%;原因为受体功能兴奋的有8例,占比10.0%;原因为心肌炎的有16例,占比20.0%。8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早搏的共有54例,占比67.5%。经心肌酶谱检测示,80例患者中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有56例,占比70.0%;表现为谷草转氨酶的有16例,占比20.0%;表现为LDH-L升高的有24例,占比30.0%;表现为CK-MB升高的有12例,占比15.0%;表现为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升高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心电图T波改变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呼吸道感染、中毒、呼气频繁、心脏功能紊乱、受体功能兴奋以及心肌炎等原因,患者多表现为心脏早搏,临床针对心电图T波改变患者应及时给予心肌酶谱检测,从而及早确诊,及早治疗。

  • 标签: 心电图T波改变 诊断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前在肝胆外科的手术中,最常见的是手术后的病人放置引流管,这对手术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放置合适的引流管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甚至避免再次手术,因此术后各种引流管的护理是肝胆外科病人能否顺利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1。

  • 标签: 肝胆外科 T管引流 护理
  • 简介:经典的免疫学理论认为,B淋巴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的应答必须要有Th细胞的辅助。在B淋巴细胞的活化及分化过程中,Th细胞通过提供第二信号及分泌细胞因子来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B淋巴细胞 滤泡 分泌细胞因子 TH细胞 免疫应答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helperTcells,Tfh)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的CD4+T细胞亚群,其主要功能是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当Tfh细胞功能或数量发生紊乱时,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与肿瘤的发生或发展。由于Tfh细胞独特的表面标志、定位及功能,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故本文将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分子标记物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T管后胆漏致胆汁性腹膜炎是胆道术后少见并发症,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除外胆漏并发症之外,还有T管拔管困难的情况发生。本次研究将此二种胆道术后并发症称为T管拔管意外。20年间T管拔管意外发生率为3.80%。本次研究对其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作一分析讨论。

  • 标签: 胆道术后并发症 T管拔管 临床分析 拔T管后胆漏 少见并发症 胆汁性腹膜炎
  • 简介: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T分期的评估效果,旨在提高胃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3家医院)治疗的原发性胃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S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胃癌的大小、位置等病理特征比较,并评价CT的分期诊断准确程度.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105例胃癌患者CT病灶的长度、厚度及不同T分期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CT值采用F值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一致性检验Kappa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病灶的长度、厚度随着T分期的升高CT值也增高;静脉期及延迟期的病变CT值随着T分期升高而逐级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患者中,胃周脂肪模糊的患者为74例(70.5%),占比最高;光整型患者21例(20.0%)其他类型10例(9.5%);CT诊断105例胃癌患者中,T4期准确度最高(98.7%);T1期(91.2%)、T2期(89.0%)次之,T3期(87.6%)准确度最低.结论MSCT对原发性胃癌患者T分期的评估效果显著,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肿瘤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拔出T管后导致胆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我们对2012~2018年间总共发生的198例行胆总管探查术,手术后进行常规拔出T管出现胆漏的11例病例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出现胆漏患者的平均天数为(29.2±3.5)天,血浆白蛋白(33.5±1,9)g/L,血红蛋白(121.4±14.5)g/L;没有出现胆漏患者拔管的平均天数为(22.4±3.3)天,血浆白蛋白(38.4±2.4)g/L,血红蛋白(139.2±13.9)g/L。结论T管在拔出后出现胆漏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条件不好,比如营养状况不好等。

  • 标签: 拔出T 胆漏 原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按照是否发生ST-T段改变分为两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T-T段存在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率为69.59%,ST-T段无变化的患者确诊率为3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ST-T检查无动态改变的患者,可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 标签: 心电图 ST-T改变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文章摘要胆总管探查术后T管的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的主要目的是胆道减压、预防术后胆瘘、预防术后胆管狭窄,梗阻,可引流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

  • 标签: 胆总管探查术 T管引流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T淋巴细胞瘤是少见的淋巴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常有高热,并伴皮肤浸润。皮肤浸润常表现为皮下结节或包块,皮肤极易发生褥疮或破溃。破溃后,该处出现顽固性感染,经久不愈,易致细菌和病毒侵入,最终导致败血症而死亡。

  • 标签: 皮肤浸润 T淋巴细胞 破溃 护理 包块 皮下结节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