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09年8月到2011年6月我院儿科就诊的64例小儿腹泻住院患儿,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单纯采用临床西医治疗办法,最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治疗组患儿中,显效22例,有效7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0.63%;无效3例,临床总无效率约为9.37%;32例对照组患儿中,显效12例,有效13例,临床总有效率约为78.13%;无效7例,临床总无效率约为21.87%。由此可知,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结合的办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和分析,以便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儿腹泻对症治疗方法,如补充电解质、抗感染、微生态制剂等,观察组的患儿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思密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大便情况和止泻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在大便次数情况和止泻效果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以思密达灌肠治疗的观察组效果明显提高(P<0.05),大便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思密达药物灌肠作为小儿腹泻的辅助治疗手段,能够缩短病程,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CT和MR表现。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5例患者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回顾分析其CT和MR表现。结果3例患侧肾肿大,2例局部肿大,肾包膜模糊,肾周脂肪受侵,5例均表现会输尿管边缘毛糙,周围见渗出性改变,2例可见小结节状异常强化强化灶,1例侵犯左肾静脉,5例伴有肾门多发淋巴结肿大,3例同侧肾上腺转移。结论肾实质浸润型尿路上皮癌的CT与MR表现有一定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密切相关,仔细分析对正确诊断本病有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记录其临床疗效、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上述相应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获得较对照组更优的临床总有效率(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68.7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药物相关)总发生率分别为16.67%、14.58%。结论应用西医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基础上,若加用中药内服、灌肠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对保障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对于肝火上扰型耳鸣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耳鼻喉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98例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抽取1~98数字,抽取到奇数的患者分至对照组,抽取到偶数的患者分至实验组,两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患者选用中医方法治疗,即选用龙胆泻肝汤及逍遥散治疗;实验组患者选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和甲钴胺片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听力值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而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听力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后听力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对于肝火上扰型耳鸣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可显著降低耳鸣患者听力值并缓解患者的耳鸣症状,进而促进耳鸣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腹泻患儿56例,并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采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对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比较,并对患儿治疗前后的呕吐情况、排泄情况、腹痛情况以及患儿体温的数据进行分析记录。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75%,实验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89.29%,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另外,实验组患儿大便正常时间、退烧时间以及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对小儿腹泻患儿行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效果显著,且未出现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