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后,分别于未放置、及放置1h、3h、6h后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比较4个时刻的检验结果。结果与未放置标本检验结果相比较,放置1h后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后GLU有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后ALT、AST、K+、Na+有所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3h后TBIL、DBIL、BU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h后TBIL、BUN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进行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空腹静脉血标本 放置时间 常规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时间口服依那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内科住院病区收治的5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于清晨7时口服依那普利,另一组于晚19时口服依那普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治疗后复查发现,两组患者白天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无明显差异,晚上血压平均血压水平下降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晚上服用依那普利,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给药时间 依那普利 非杓型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行袖状胃切除术,与术后拔管时间相关的因素,麻醉用药是否影响拔管时间方法回顾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行袖状胃切除术的肥胖患者,共28例。本研究就性别、年龄、BMI、ASA、高血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异常心电图、是否应用顺式阿曲库铵泵注、七氟醚/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镇静、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拔管时间大于半小时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应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前进法及后退法均发现体重指数(BMI)是拔管时间大于30分钟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者体重指数与肥胖患者行袖状胃切除术,术后拔管时间大于30分钟独立相关。

  • 标签: 肥胖 袖状胃切除术 拔管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清创缝合术后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行门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后,给予相同换药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换药一次,研究组患者每2~3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7.4±1.1)优于对照组(8.7±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清创缝合术后间隔2~3天换药,更有利于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清创缝合术 换药间隔时间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剖宫产患者实施早吸吮干预对术后初乳分泌时间以及泌乳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650例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是否对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早吸吮干预;观察组(1500例)临床实施早吸吮干预;对照组(150例)临床不对其实施早吸吮干预;通过对比产妇分娩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妇分娩后1天~5天泌乳量以及1天内泌乳次数等,以突出早吸吮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产妇1天~5天泌乳量充足率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剖宫产产妇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新生儿,对其给予早吸吮干预,针对患者的乳头神经末稍传导垂体前叶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表现出催乳素释放的情况,针对初乳分泌能够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分娩后初期泌乳量显著提高,进而将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提高。

  • 标签: 早吸吮 剖宫产 初乳分泌时间 泌乳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诊断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可有效诊断肝硬化,并可评估出血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出血者(50例),无出血组(7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基础上给予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比较结果。结果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浓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感染概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行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做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方法在利用品管圈联合B超室、医务科、后勤部多方协作,针对B超患者候诊时间长的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各个部门协作整改。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平均时间由改善前的135.5分钟降低到改善后的68分钟。结论由门诊部牵头,利用品管圈多部门协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

  • 标签: B超 候诊时间 品管圈 多部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清创缝合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术后均需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在术后1d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2d进行首次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结果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为7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I期伤口愈合率(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为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在第一天时更利于伤口恢复,可降低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采用。

  • 标签: 清创缝合术后 首次换药时间 伤口愈合情况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并心动过缓对胃癌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近期我科室内接受手术的胃癌病例,依照其是否合并心动过缓而划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两组均行择期胃癌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合并组术后的心肺、胃肠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手术时间较未合并组更长,SAS、SDS评分高于未合并组(均P<0.01)。结论胃癌合并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较为延长,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于围术期加以适当干预。

  • 标签: 胃癌 合并症 心动过缓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时间窗及疗程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选取年限均在2013年6月~2015年4月之间,将104例患者通过抽签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在患者晚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比之晚期能够更有效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抑制,急性脑梗死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 标签: 不同时间窗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结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健康体检人员50例,每个体检人员需要进行三份外周静脉血,并将其放在4摄氏度、25摄氏度以及32摄氏度的水浴箱内,分析在不同时间内的测定结果。结果放置4个小时后,RDW在32摄氏度环境更高,在12小时后,MCHC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低,24小时后,HCT在25摄氏度环境下较高。结论在不同保存时间和温度下,发现全血标本会影响实际的监测效果,为了确保检测准确性,需要在2小时内给予有效检测。

  • 标签: 不同保存时间 温度 全血标本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本组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平均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静脉穿刺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打折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少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留置静脉针期间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科 外周静脉留置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研究。方法从邢台医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收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最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甲组与乙组,每组各44例。其中甲组组患者的用药间隔时间不给予控制,而乙组则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参数对给药间隔时间以及给药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比两组的用药合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组给药时间合理率是88.64%,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1.36%,显著优于甲组的68.18%、27.27%,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并严格控制给药间隔时间,有利于提升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静滴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娩产妇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I组80例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Ⅱ组80例产妇于产后3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Ⅲ组80例产妇于产后6个月开始盆底康复训练,对比三组产妇的康复效果。结果I组产妇盆底肌力IV级、V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6.25%、28.75%,明显高于Ⅱ组的13.75%、13.75%,Ⅲ组的8.75%、5.00%(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于产后42天开始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更为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盆底康复 电刺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产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应用藏药浴治疗对产妇产后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有产后风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于产后60天开始进行药浴治疗,30例对照组患者于产后90天开始药浴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有6例患者在药浴的第2到4天出现疼痛加重,观察组则没有此现象。结论在产后不同的时间点开始应用藏药浴治疗不会对产后风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但尽早开始治疗可以避免部分患者出现治疗过程中疼痛加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产妇 产后风 藏药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动化药房应用前后对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动化药房系统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采取与传统工作模式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降低药师工作强度,提高处方调配效率和准确性,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结论自动化药房系统的应用可优化药品调配工作流程,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自动化药房 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处方调配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住院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时间段。方法选择2016年4月—12月期间我科出现过低血糖的52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526例患者均出现低血糖情况,其中49例为晚餐后,占9.32%,44例为晚餐前,占8.37%,58例为午餐后,占11.03%,250例为午餐前,占47.53%,103例为空腹时,占19.58%,22例为夜间,占4.18%。结论糖尿病住院患者午餐前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其次为空腹时、午餐后,应该加强血糖监测,并且合理用药,避免发生低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