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社区康复护理中指导偏瘫肢体功能训练的作用。方法以本社区2014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的46例偏瘫患者为对象,电脑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康复护理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对比分析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护理中,加强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社区康复护理 偏瘫肢体 功能训练 作用
  • 简介:摘要帮助认知障碍儿童在最大程度上恢复认知,提升其生命质量,拓展其生命的宽度,延伸其生命的厚度,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基于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认知恢复训练课程的开发,经教育实践证明,的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高效提升认知障碍儿童的智商指数

  • 标签: 认知障碍 智商 科学性教育 实用性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脑卒中病人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评析对象在我医院收录的脑卒中55例病人中选择,收录时段控制在2016年2月—2017年8月间。依照抽签法完成两组的处理,参照组(n=25)选择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n=30)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后的康复效果与参照组形成鲜明的优势,呈现出P<0.05的区别结局,存在分析价值。结论脑卒中病人选择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后,吞咽功能有更好的改善,利于疾病快速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自动或者随意被动运动,观察组则根据康复师设定的康复治疗方案来开展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日常活动能力)指数积分和FugIMeyer值(肢体运动功能)上的改变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在Barthe指数评分和FugIMeyer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了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早期康复训练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2010年我中心收治的120例中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脑瘫儿童的调查分析,研究脑性瘫痪儿童早期的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问题。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结果发现脑瘫儿童的早期治疗、康复训练和教育状况有待改善,家庭经济、精神负担沉重,社会支持非常有限;相关的治疗和康复训练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学龄前融合教育相当薄弱。集中反映出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待解决,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脑瘫儿童的潜能,使其能独立地参与、融入社会。结论脑瘫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社会多系统协同介入,通过教育宣传、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相关法律,逐步构建针对脑瘫儿童的治疗、康复训练、教育和家庭支持的社会服务体系。

  • 标签: 脑瘫儿童 康复训练 康复教育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传统遮盖与多媒体训练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1月400例(485眼)弱视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249眼)采用传统遮盖法治疗,观察组(236眼)采用多媒体训练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和视力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4.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媒体训练治疗儿童弱视效果优胜于传统遮盖法,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多媒体训练 儿童弱视 传统遮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DIY数字油画训练认知功能康复效果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精神心理科住院治疗的70例认知功能康复效果情况,将年龄、职业、性别、教育年限、症状、康复训练依从性、病程等纳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结果显示,症状、病程、康复训练依从性是影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职业、教育年限等情况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预后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加强康复训练对双相情感障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功能训练 康复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临床资料选自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者,按照入院时间排序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3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IQ、DQ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Q、DQ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训练中,能有效提高患儿IQ、DQ情况,改善患儿脑功能,提高患儿训练依从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小儿脑瘫 感觉统合训练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其康复效果影响。方法分析对象选取入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编序并随机数字表将其每组75例分为支持组(常规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与康复组(联合双侧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种干预模式对患者预后效果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Barthel评分指数有所改善,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治疗前,接受干预后患者FCA量表评分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差异处理提示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预后影响从生理和恢复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双侧肢体功能 脑卒中偏瘫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干预效果,为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住院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共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呼吸功能训练组、对照组。所有心衰患者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前后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没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虽然心功能指标上从统计学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呼吸肌训练可重度心力衰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度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护理中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46例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上加入康复训练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出院后治疗的效果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60.86%,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梗塞偏瘫肢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理,能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有效护理措施。

  • 标签: 脑梗塞 偏瘫肢体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本院30例孤独症儿童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具体包括行为分析法(ABA)、语言康复训练、游戏治疗等综合康复训练,同时要求家长经系统培训后参与患儿的部分训练过程。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以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来评估其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30例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各因子得分及总分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CARS量表评估综合分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SM量表评估标准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对儿童孤独症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效果明显,此方法可提高患病儿童的社会生存能力,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可尝试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孤独症 综合疗法 康复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认知康复训练的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当研究对象,对其认知功能康复训练过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影响训练结果的因素。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展开认知功能方面的康复训练时,训练结果主要会受到抑郁程度、病程、训练时间几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认知方面的康复训练时,临床上需依据患者病情、抑郁的程度对训练方案进行确定、合理的训练时间,以促进训练有效性的提升。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认知康复训练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妇产科手术的100例患者当做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理护理,而甲组通过良好语言技巧进行心理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满意情况。结果甲组患者的SCL-90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语言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满意度,应推广使用。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 心理护理 语言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护理中的价值,对临床护理提出对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12月接收的精神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以及服药依从性情况,以此评价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服药依从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试验组中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服药依从性情况优于对照组,整体护理效果更好。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服药的依从性。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精神状态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性语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又给予了沟通性语言护理,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52.5±1.4)、SDS(50.6±1.1)评分均低于对照组(58.3±1.8)、(57.6±2.0),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8.75%)明显高于对照组(90.0%),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护患沟通性语言,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患沟通性语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患有精神病84例患者为研究资料,依照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把2016年5月前入院的40例患者看作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把2016年5月后入院的44例患者看作治疗组,实施言语沟通与心理护理;比较观察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状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予以合理的言语沟通及心理护理,不仅有助于临床治疗依从性的提升,而且还能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改善。

  • 标签: 精神病护理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对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1日—2016年2月28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将68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34例/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脑梗塞患者的早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护理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将7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35例精神病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一组加强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上升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