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连续腰麻及腰硬联合麻醉的比较分析,探讨高龄患者在进行下肢手术时的临床麻醉研究治疗体会。方法对70例ASAI—Ⅲ级接受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则为连续腰麻,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治疗结果、用药量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两组高龄患者经麻醉后均安全完成手术,蛛网膜下隙用药后镇痛效果明显,组织平面均未超过T1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分别为(282±67)ml和(310±108)ml,输血量分别为(232±37)ml和(257±79)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2±67)min和(82±67)min,用药量分别为(10±2.7)ml,和(27.9±4.9)ml,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腰麻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程度较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明显,而连续腰麻组的术后的恢复时间长于腰硬联合麻醉组的恢复时间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腰硬联合麻醉组高。临床应用上应根据患者的自身身体素质及机能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适合于患者的方式进行麻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的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行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及护理措施,及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术后疼痛的各项因素。结果110例肛肠手术患者护理后疼痛状况分布显著优于护理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镇痛效果高达89.1%,有效减轻痛苦、促进术后恢复。结论肛肠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与解剖因素、手术方法、术式、麻醉方式、排便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促进预后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2014年收治的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GC评分、FAM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GC评分及7d意识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及4周FA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能显著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椎管内麻醉治疗,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手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手术后观察组24h的MME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均有效,但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方式对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和认识能力的影响较全身麻醉小,其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下肢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在超高龄患者的选择的比较。方法选取2015年期间我院收取的45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A组(麻醉方法单侧腰麻SA)和B组(麻醉方法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及C组(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EA),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全时间均短于C组;而C组的布比卡因使用量却远远高于A组和B组;A组和B组的麻醉效果均优于C组。结论SA只要掌握好用量,可以充分的满足超高龄老年患者在下肢骨科手术中的需求,并且该种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肌肉松弛度良好,对超龄老年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21岁至62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约为4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情绪变化与心理状态均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合理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积极、良好的手术治疗心态,对于提升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麻醉手术对消化道癌症患者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影响,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选择胃癌结肠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46例,采取术前、手术结束,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TT显著缩短(P<0.01),DD水平显著增高(P<0.01),提示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后第3天FIB水平显著升高(P<0.01)、DD仍高于正常(P<0.05),但PT、APTT、INR与术前比较,显著或非常显著延长(P<0.05,P<0.01),提示患者凝血和纤溶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全麻手术对对消化道癌癌患者凝血功能有显著影响,提示胃癌结肠癌患者术后应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应用综合因素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共142例(158眼),时间范围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42例患者术前均实施综合因素评估,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经术前综合因素评估,显示36例(40眼)存在手术禁忌证,占25.4%;其中,眼部手术禁忌证7例(7眼),占19.4%。实施激光视网膜视力检测及眼科B超检查,显示手术治疗对视力提升作用不明显;全身禁忌证29例(33眼),占80.6%。对手术不耐受,转内科治疗。其他106例(118眼)患者顺利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论在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术前做好综合因素评估,能及时发现手术禁忌证,找出对手术不耐受或手术作用不明显的患者,减少不必要手术,提升手术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且分析胃癌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接受舒适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取的100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胃癌手术患者在其手术前后开展舒适护理服务,不但可以在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能够减少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降低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