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根据《黄帝内经》中有关五味和人体生长发育各时期的论述,把甘味、咸味与现在西医研究结合起来指导日常的摄入量。在人体生长发育时期应逐渐适当增加咸味和甘味食物以滋养发育中先天肾后天,提供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衰老时期肾和功能总量开始逐渐减弱,此时应逐渐减少咸味和甘味食物,避免出现饮食五味偏嗜即供给与使用不平衡。

  • 标签: 咸味 甘味 生长发育 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雪氏病的病理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收集脾脏高雪氏病例,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免疫组化(Vim、CD68、CD163、LCA)染色及特殊染色(PAS),光镜观察,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光镜下见脾脏内有高雪氏细胞。免疫组化染色Vim、CD68、CD163、LCA均弥漫性(+),S100(-),PAS染色胞质(+)。结论脾脏高雪氏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苷脂代谢障碍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Nieman-pick病、白血病、原发性淋巴瘤等鉴别。

  • 标签: 脾高雪氏病 临床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切除手术指证以及近期治疗效果的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内在我院接受切除手术治疗的3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临床资料。结果在治疗中所有患者进行了共计640次不同类型的手术,单纯的切除手术的患者只有110例,其余240例在进行切除手术的同时还进行了其他类型的314例手术。其中227例显效、53例有效、21例一般、14例死亡,分别占总人数的37%、27.14%、6%、4%。结论医护人员应当准确认识脾脏的免疫功能,掌握切除手术的适应证,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脾切除手术 围术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归汤治疗肿瘤患者的自汗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肿瘤内科收治的患者8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自汗症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补液营养支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归汤治疗;2周之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40例中,痊愈12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对照组40例中,痊愈6例,好转16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5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归汤是临床治疗肿瘤患者的自汗症状的有效方剂。

  • 标签: 归脾汤 肿瘤 自汗
  • 简介: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门脉血流量增加或门脉血流阻力增加均可导致门脉高压。病因可分为肝前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其中肝内型如肝硬化最常见。本院对一年内来院2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采取了动脉栓塞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介绍此病例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 标签: 门脉高压肝硬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7年2月—2012年5月,创伤性破裂患者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22例,非手术治疗组8例。分析两组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诊断正确率96.67%,手术治疗组22例,全部一期手术成功,痊愈;非手术治疗组8例,其中1例迟发性破裂,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提高破裂诊断率的关键在于腹部外伤的详细病史了解程度、B超检查、腹腔穿刺检查的仔细程度。对于创伤性破裂患者,在治疗时能够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应该尽力保留脾脏。

  • 标签: 创伤性脾破裂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破裂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外伤性破裂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三个月,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破裂的疗效较好,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患者痛苦少,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脾切除术 外伤性脾破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应用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方法对30例胃肠手术后进行内营养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重要的是营养管的护理和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无例瘘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内和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诊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依照双盲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外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早期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LB、BUN、ALT、GLU、PA、H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指标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高血压脑出血 大骨瓣开颅
  • 简介:摘要ITF通过诱导上皮细胞移行,促进损伤后肠道黏膜的快速修复,在维护黏膜的完整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机制为ITF抑制细胞间黏附分子β-连环蛋白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使β-连环蛋白磷酸化,削弱β-连环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交联,干扰细胞间黏附,从而促进细胞移行。

  • 标签: 肠三叶因子 肠上皮细胞 细胞移行 保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置管内造瘘术在危重小儿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在危重小儿吻合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传统小肠造瘘术,研究组患儿接受置管内造瘘术。比较两组二期手术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血清清蛋白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二期手术发生率为24.%,研究组为6%。研究组二期手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开始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置管内造瘘术是减少危重小儿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封瘘术)的重要方法,可推荐使用。

  • 标签: 肠置管内造瘘术 危重小儿 肠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术后早期内营养和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120例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探究组与对比组,均为60例。分别在术后实施内营养支持、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状况。结果对比组的术前1d、术后10d营养水平显著优于对对比组(P<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给予早期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 标签: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的血生化改变。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于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选择移居海拔4300m3个月以上的458名汉族男性青年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按照有无慢性高原病分配分成2个组,其中对照组为325名均无慢性高原病;观察组患者为133例均患有慢性高原病。然后将2组调查者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组调查者的血生化改变。结果观察组的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γ-谷氨酰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换酶、碱性磷酸酶、血清总胆红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尿酸、肌酐相比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许多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及血清酶指标均比较正常人群发生异常,能够得出高原移居者出现高原病症状时发生了脏器损伤。

  • 标签: 高原移居者 高原病 血生化改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75例布氏菌病脊柱炎患者中医病症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布氏菌病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观察其中医病症特征。结果布氏菌病脊柱炎患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为湿热痹阻、风寒湿痹、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型。

  • 标签: 布氏菌病 脊柱炎 中医 病症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脑卒中患者干预的过程中,实施早期内和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外营养支持,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进行内营养支持,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9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较优,其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相对较低(对照组为22.5%),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内和外营养支持的对比分析发现,内营养支持能够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同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改善其临床情况,因此更加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