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与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手术抢救配合及护理措施,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2年间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抢救配合与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患者实施各种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配合之后,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救治,抢救成功34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89.4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配合与护理,抢救护理人员必须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医德修养确保患者抢救及时有效的实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抢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经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中选取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例,采用呼吸道护理、发热护理、泌尿护理、输液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为(22.18±4.11)/min,心率为(102.35±26.93)/min,血氧饱和度为(92.77±5.36)%,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效果佳,值得推广。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病人或行气管切开的病人,由于不能经口进食,可以通过鼻饲灌注食物、药物、水及其他必要的营养素以供需要。本文对2001年-2006年我院脑外科108例鼻饲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了鼻饲时的注意事项、鼻饲的方法。由于病人昏迷程度不同,是否行气管切开,插管时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外,要因人而异;鼻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食谱,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当病人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食物反流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

  • 标签: 颅脑损伤 鼻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脊液漏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外伤性脑脊液漏病人56例,保守治疗46例,手术治疗10例。结果预后良好5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外伤性脑脊液漏一般经保守治疗即可治愈,保守治疗观察时间窗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延长4~6周,甚至8周;因合并伤需要手术的病人,在行清创、清除血肿及脑挫裂伤的同时要妥善重建颅底,才能很好地防止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

  • 标签: 颅脑损伤 脑脊液漏 诊断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监测及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按照格拉斯哥评分高低分为三组,分别测定其伤后第一天、第三天脑脊液中生长激素的水平,并与10例正常患者脑脊液中的生长激素水平对比;重新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第四天开始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时间为10天,对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伤后1个月的康复期生活质量(KPS)评估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程度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脑脊液中的生长激素水平不同,伤情越重生长激素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颅脑损伤各组脑脊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实验组的GSC评分及伤后1个月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激素可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的监测指标;生长激素治疗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生长激素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麻醉方法,以及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为参照组行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处置,针对研究组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睁眼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术后睁眼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能够在确保患者麻醉有效率基础上,缩短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静脉麻醉方法 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70例重型颅脑损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再出血的原因。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再出血跟手术操作,脑损伤程度及凝血障碍均有关系。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再出血多在术后1-2天内,而且大多数再出血患者可通过加强脱水等保守治疗方式得到较好疗效,但少数患者再出血量较大,预防和及时发现处理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再出血,才能更成功的抢救患者生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 手术 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48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总有效率与并发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展开正确、有效的护理,时刻关注其体征变化情况,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总有效率,还能够减少患者感染其它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虽然过程复杂,时间较长,困难较大,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巩固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患者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80例在病情稳定后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采用常规基础综合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NBN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小儿随访6个月,经过观察,治疗组随访3月与随访6月时的CDCC平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高压氧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神经行为发育,同时提高预后智力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新生儿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3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24小时内实施亚低温治疗,维持肛温在33℃-35℃,持续3-8天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型颅脑损伤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死亡32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18例,重残4例。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ARDS儿童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应积极解除病因、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ARDS,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并发症 治疗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损伤后肢体功能康复状况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脑损伤患者,均给予肢体、语言、吞咽及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肢体功能(FMA)评分、语言功能(CRRCAE)评分、吞咽功能(SSA)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FMA评分、CRRCAE评分高于干预前,SSA评分低于干预前,SF-36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损伤患者采取肢体、语言、吞咽及药物等方面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损伤 肢体功能 康复状况
  • 简介:摘要患者在遭受重型颅脑损伤后需要及时的抢救,否则可能会因为休克或者脑部血肿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通过搜集资料和回顾有关报道,寻找系统的、有效地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方法,从而提高重度颅脑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术后康复护理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产科分娩的84例早产儿,并根据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将84例早产儿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以无绒毛膜羊膜炎的49例为对照组,反之患有绒毛膜羊膜炎的35例为实验组。新生儿脑损伤判定主要是以头颅影像学检查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为依据,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至7天进行头颅影像学诊断,并对新生儿进行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实验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为28.6%(10/35),而对照组的脑损伤发生率是6.1%(3/49);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中,实验组新生儿评分小于35分的有13例,占37.1%(13/35),对照组新生儿评分小于35分的有6例,占12.2%(6/49);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得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29.20±3.89和34.57±2.01。将两组新生儿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两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早产儿 宫内感染 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74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2~3周后进行相关护理,而观察组在入院当日就主要围绕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分别在不同阶段展开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组间进行护理结果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Bai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观察组更优,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功能及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康复护理 早期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61例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合理补液和口服食盐治疗,本组61例患者血钠水平全部恢复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护理要点为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监测血钠水平,及时诊断低钠血症并通过静脉、口服或鼻饲补钠。

  • 标签: 颅脑外伤 低钠血症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55例脑损伤高危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月龄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月龄1~6个月;对照组70例,月龄6~12月。两组均行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抚触推拿、运动训练、视听训练、水疗法等,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8.8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对月龄1~6个月的脑损伤高危儿效果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脑损伤 高危儿 早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鼻饲饮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分别进行注射器分次鼻饲、输液管缓慢滴注或连续经泵滴注鼻饲饮食。注意对鼻饲液、鼻饲管的管理,加强对患者及其鼻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及鼻饲后的效果。结果126例患者中30例能正常鼻饲饮食;另外96例中出现胃液返流26例,消化道出血38例,便秘和腹泻32例,处理后88例好转能继续鼻饲饮食,2例胃液返流者停止鼻饲饮食,改静脉高营养治疗。鼻饲时间7—80天。126例中病情好转回病房者120例,死亡3例,病重自动出院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经尽早鼻饲饮食,进行观察和护理,可有效维护和利用胃肠道正常功能,避免营养不良,增强患者免疫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鼻饲饮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