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ICU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3例,其中发生CRBSI46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46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不当、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时间及患者因素等有关;其中4例患者更换导管,7例拔除了导管,其余35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患者、导管及置管因素均影响CRBSI的发生,通过纠正诱发因素,降低CRBSI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透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以便为我院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预防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476例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患者以及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在我院住院的46例血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76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46例,发生率9.6%;共分离培养50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株,占比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革兰氏阴性杆菌17株,占比34%,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基础疾病明显相关(P<0.05),经验性予以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89.1%的导管得以保留。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采用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可有效保留导管。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医院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特点和耐药性,以期为其临床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7年住院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分离出的128株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感染人群是年龄≥65岁者(59.38%),12~17岁青年群体感染率最低(7.03%);主要发生在第四季度(39.84%),第三季度最低(8.59%)。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44.53%),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敏感率均>92%,对于其他接受测试抗菌药物敏感率同样有较高敏感性(>73%)。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主要爆发于冬春季节,老年和儿童尤其做好预防,其对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类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具有较高敏感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强耐药率。临床应依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流感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探讨盐酸金刚乙胺口服液治疗流感的临床疗效,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流感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盐酸金刚乙胺口服液治疗;对照组流感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用药至退热时间、用药至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总病程等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流感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74%;研究组患者用药至退热时间、用药至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总病程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缩短,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金刚乙胺口服液治疗流感患者,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且起效较快,有利于快速减轻患者病痛及缩短病程,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免疫技术。方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需要进行免疫预防的对象进行筛选和分析,然后根据免疫对象的实际情况配制免疫疫苗,并将其应用于免疫对象,同时对免疫对象实行监控,评估免疫技术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效果。结果筛选对象条件包括机体健康、饲养管理卫生、居住环境良好等,国内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研制的疫苗包括H5N1重组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H5N2禽流感灭活疫苗、H5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载体活性疫苗和H9禽流感灭活疫苗,还包括致弱的弱毒性疫苗,通过对免疫对象进行免疫监测,对于预防和改善禽流感具有重要帮助作用。结论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于人们的危害较大,影响严重,预防免疫技术对于此种疾病的控制具有良好效果,应当加强研究,进一步强化免疫技术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市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探讨流行因素,继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剖析我市某幼儿园中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化验结果等。结果此次疫情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或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型)感染导致,全园患病率3.9%(14/359),该疫情流行期13d,男女性别比43,病程5~10d,手、足、口腔等多个部位的疱疹、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实施停课隔离、加强健康教育、全面消毒,有效控制了疫情。结论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密切相关,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环境卫生,及时接种EV71疫苗有效预防幼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围产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2例围产感染CMV的患儿和80例围产感染HBV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分娩的90例健康儿为对照组。采集患儿及其母亲血液标本,检测CM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CMV-IgM和CMV-IgG指标值,检测HBV感染组患儿和母亲的HBV标志物和母亲HBVDNA,对照组健康儿和母亲做上述对应检查。结果CMV感染组患儿母亲的CMV-IgM、CMV-IgG阳性率依次为44.44%、83.33%,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2.22%、23.33%(P<0.05)。54例母乳CMV-DNA阳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81.48%(42/54),18例母乳CMV-DNA阴性配对的患儿尿CMV-DNA阳性的配对率为22.22%(4/18),二者比较,P<0.05。同时,80例HBV感染组患儿母亲HBeAg、HBVDNA阳性率依次为80%、75%,均高于对照组母亲的17.78%、13.33%(P<0.05)。结论母体感染CMV、HBV是造成围产感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孕前和围产期检查对防治围产感染的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流感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为流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本院上呼吸道感染100例,其中包括流感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50例,另选取正常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hs-CRP及白细胞(WBC)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流感组与对照组相比,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相较对照组,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流感组患者的WBC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患者的WBC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检测对流感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同时hs-CRP水平可用于半段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且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流感疫苗接种干预对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60例接种流感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疫苗接种管理,对研究组予以疫苗接种干预,分析两组儿童于接种后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发生不良反应几率,儿童依从率与家长满意率等指标。结果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半年内流感发生次数、发生不良反应几率、儿童接种依从率、家属满意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在以上方面的比较重,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儿童在流感疫苗接种时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疫苗对疾病的预防作用,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完成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