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四肢骨折患者用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该院中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30例,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平均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参照组;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四肢骨折创伤治疗中采取早期镇痛的应用价值,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70例四肢骨折创伤患者,随机抽签分成2组,对照组(n=35)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n=35)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早期镇痛,对比术后疼痛评分以及肢体肿胀情况、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12h、术后48h疼痛评分均较低,P<0.05,术后72h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12h肢体周径较小,P<0.05;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创伤患者的治疗中采取早期镇痛干预可减轻其疼痛感,缓解肢体肿胀症状,建议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四逆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65个靶点为四逆散与抑郁症的共同基因靶点。结论:四逆散在抗抑郁中有着多靶点调控、多方面作用的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毛得宏教授提出的“四结合原则”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有效性,以提供一种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慢性疼痛管理策略,从而推动相关临床实践的发展。方法 采用毛得宏教授的“四结合原则”,结合具体病例分析,来评估这一方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结论 毛得宏教授的“四结合原则”在慢性疼痛管理中表现出显著的治疗优势。这一方法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症状,还改善了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综合多种治疗手段,该原则满足了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需求,提高了治疗的个性化和综合性。研究结果支持将“四结合原则”作为慢性疼痛治疗的有效策略,推荐在更广泛的临床实践中应用,以提供给慢性疼痛患者更优质、更全面的治疗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四穴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的显效时间。方法:观察对象为抽取我院收治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共计90例,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各45例。给予常规穴位针刺并使用电针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给予“四穴电针”治疗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患者的疼痛显效时间。结果:在接受了“四穴电针”治疗后,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疼痛显效时间明显更短,且JOA评分更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穴电针”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效果上结果比较满意,显效时间更短,更快的减轻患者痛苦,对于提高患者腰部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联疗法对Hp(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综合作用意义。方法:将89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性分为对照组(共计44例,采取三联疗法,即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用药方案)以及观察组(共计45例,采取四联疗法,即果胶铋+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联合用药方案),最后对比临床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清除Hp、促进溃疡面愈合、规避病情反复发作是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主要干预目标,而四联疗法则是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了奥美拉唑,这利于Hp更好清除,以保障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基于儿科三有余,四不足理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述其在小儿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以此为据,对紫癜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论述,指出过敏性紫癜与五脏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中要结合该理论特点,辨证施治,不拘泥于单一脏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护理影响与效果。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法,抽取了1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进行康复实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比护理后患者的疼痛评分(VAS)以及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OL-100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运用到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腿部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