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应用麻醉精神类药品进行治疗的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治疗期间药品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观察组中70例患者采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对麻醉精神类药品实施管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情况、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研究对象对药品管理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处方数、不良反应、纠纷事件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精神类药品应用时间和疾病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精神类药品在管理过程中应用处方登记和处方编号模式,可以明显减少不合格处方数和不良反应,使纠纷事件发生率降低,缩短病情治疗时间,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 目的:我国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于 2020年 3月 30日,正式发布,并将于 2020年 7月 1日起施行。本文结合目前新法规中一些法规亮点,进行深入剖析,以期能为产业界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对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部分药品注册新理念,包括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原辅包和制剂关联审评、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从药品注册的角度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思考,结合实际工作中情形进行解读。结果与结论:考虑到本次药品注册管理法规的修订内容较大,许多的新理念和新制度需要产业界和监管部门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作为药品上市申请人,应该勇于改变,积极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领域进行创新,同时,也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药品上市的全生命周期中落实质量管理、风险防控和责任赔偿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调度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探究讨论出可以提高管理质量的办法与措施。方法:随机搜集我中心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并未开展院前急救调度质控质量管理办法,n=200)以及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开展院前急救调度质控质量管理办法,n=200)的120急救指挥中满意度问卷回访评估量表。探究管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并且探索出对应的改善措施。结果:与实施前相比,院前急救质控质量管理办法与措施实施后急救工作者的摘机时长以及接收处理救警时长所用时间均更短,并且报警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院前急救调度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探究讨论出可以提高管理质量的办法与措施。方法:随机搜集我中心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并未开展院前急救调度质控质量管理办法,n=200)以及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开展院前急救调度质控质量管理办法,n=200)的120急救指挥中满意度问卷回访评估量表。探究管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并且探索出对应的改善措施。结果:与实施前相比,院前急救质控质量管理办法与措施实施后急救工作者的摘机时长以及接收处理救警时长所用时间均更短,并且报警者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
简介:摘 要 目的:降低门诊药房患者排队取药时间,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运用 PDCA循环理论进行计划拟定、现状解析、原因分析、对策实施、检查反馈、制订标准。结果:应用 PDCA循环后门诊药房患者排队取药时间从改善前的 901s下降为改善后的 566s。结论:通过运用 PDCA循环理论,能够持续、有效地改进药房调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