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中至重度肥胖儿童尿酸(UA)水平与糖脂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代谢专科门诊和病区就诊并确诊的7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5例,女性为29例;年龄为2.7~16.6岁。诊断标准:体重指数(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95百分位(Pgs,诊断为肥胖,以BMI超过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30%,则诊断为中度肥胖,若超过40%,则诊断为重度肥胖。纳入标准:入选儿童既往均无严重肝、肾损害和使用影响uA的药物史。按照uA水平将其分为高UA水平组(n=24,UA〉416μmol/L)和正常uA水平组(n=50,uA≤416μmol/I,)(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3〉0.05)。分别检测两组儿童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UA,并计算血糖/胰岛素比值(G/D、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敏感性(HOMA-IS),TG及HDL-C比值(TG/HDL-C)。结果高uA水平组FBG,G/j,TG,TC,HDL,LDL和TG/HDL-C与正常UA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INS,HOMA-IR和HOMA-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至重度肥胖儿童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肥胖儿童需早期干预和长期随访血UA浓度。
简介:目的探讨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0日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就诊的48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IBD类型,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n=12,确诊为UC患儿)和克罗恩病(CD)组(n=36,确诊为CD患儿)。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30例非IBD受试儿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3组受试儿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检测其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IgG和ASCAIgA、抗乙糖苷甘露糖抗体(AMCA)IgG、抗乙糖苷壳糖抗体(ACCA)IgA、抗细菌鞭毛蛋白cBir1抗体(anti-cBir1)IgG和粪钙卫蛋白(FC)水平,并且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对3组受试儿的年龄、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水平分别进行整体比较,再采用SNK-q检验进一步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对3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及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阳性率和FC阳性率进行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1)3组受试儿的年龄、BMI及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受试儿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血清pANCA、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受试儿血清pANCA、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anti-cBir1IgG和FC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pANCA或许可以作为诊断UC的首选指标,而血清ASCAIgG、ASCAIgA、AMCAIgG、ACCAIgA和anti-cBir1IgG,或许可作为诊断CD的指标,但
简介:目的探讨初发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为合并肾脏受累危险因素的HSP患儿的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02例初发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HSP患儿发病早期是否合并肾脏受累,将其分为肾脏受累组(n=423)与对照组(n=979,肾脏未受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2组患儿性别、发病年龄、居住地区、发病季节、发病至确诊时间的构成比,发病早期皮疹、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肾脏受累、血管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受累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HSP患儿发病早期肾脏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与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研究1402例患儿中,发病早期合并肾脏受累为423例(30.17%),合并胃肠道症状为937例(66.84%),合并关节肿痛症状为609例(43.33%),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为352例(25.11%),合并神经系统受累为31例(2.21%),所有患儿合并皮疹。②发病早期肾脏受累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HSP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至确诊时间的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682,P<0.001;χ^2=11.990,P=0.007;χ^2=14.635,P<0.001)。肾脏受累组患儿居住于农村、无关节肿痛症状、合并血管神经性水肿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02;χ^2=6.514,P=0.011;χ^2=6.362,P=0.012)。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P患儿的发病年龄为≥5~7岁(OR=2.23,95%CI:1.42~3.51,P<0.001),≥7~9岁(OR=2.38,95%CI:1.51~3.76,P<0.001),≥9岁(OR=4.11,95%CI:2.65~6.36,P<0.001),以及于秋季发病(OR=1.61,95%CI:1.09~2.37,P=0.014)与冬季发病(OR=1.79,95
简介: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输卵管性不孕于本院就诊并行官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术后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n=43)和未孕组(n=73)。分析术后自然妊娠率,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与妊娠率的关系及术后最佳妊娠时间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妊娠组与未孕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及孕产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116例患者术后随访30个月,共计43例妊娠,妊娠率为37.07%。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严重程度有关,轻、中、重度患者术后妊娠率分别为54.05%(20/37),42.11%(16/38),17.07%(7/41),3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及25~30个月的妊娠率分别为13.79%(16/116),12.07%(14/116),8.62Vo(10/116),2.59%(3/116)和0(0/116),术后18个月内妊娠率为93.02%(40/43)。结论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率与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相关,病变轻者的术后妊娠率较高。经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后,本组妊娠率患者于术后18个月内的妊娠率较高。
简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良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免疫紊乱所致的独立性血小板减少(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ITP的诊断阈值)。根据国际ITP工作组(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IWG)最新指南,统一将ITP命名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以更准确表述其发病机制及出血症状[1]。尽管该国际指南已将本病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儿童ITP的特点,涉及药物治疗及观察、治疗相关出血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及其住院与门诊诊治方式等问题,不同国家对儿童ITP的管理方式各异[2]。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特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相关专家制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3],作为规范儿童ITP诊治的国内指南。本文就《建议》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
简介:目的探讨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和心力储备(CCR)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6例出生后2h以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羊水泡沫试验及羊水板层小体计数(LBC)检测本组早产儿的胎儿肺成熟度;根据胎儿肺成熟度,将其分为胎儿肺不成熟组(n=17),胎儿肺可疑成熟组(n=3)和胎儿肺成熟组(n=16)。采用心音图实验(PCGT)检测CCR指标,包括第一心音幅值(S1)与第二心音幅值(S2)的比值(S1/S2)、心脏舒张期时限(D)与收缩期时限(S)的比值(D/S)和应激后心力变化趋势(CCCTS);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知情同意,并与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各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身长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与孕龄成正相关(r=0.536,P=0.001);3组间S1/S2和CCCTS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013,1.651,均P〉0.05);3组间D/S比较,仅胎儿肺成熟早产儿组较胎儿肺不成熟早产儿组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88,P=0.023)。CRR指标与胎儿肺成熟度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胎儿肺成熟度与S1/S2、CCCTS不相关(r=0.1892,0.2890,均P〉0.05);与D/S成正相关(r=0.4014,P=0.017)。结论成熟的胎儿肺发育可使早产儿心肌灌注时间延长,心肌获得较多氧气和营养,使其CCR较高;胎儿肺不成熟早产儿CCR低,出生后应加强对心脏功能的保护。通过对D/S和胎儿肺成熟度相关关系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找到判断胎儿肺成熟度的新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在人类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ovariancancer,EO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经手术切除的5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研究组按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合并肝实质转移)+大网膜、阑尾转移,n=37],无淋巴结转移组(n=19);按患者年龄分为年龄〈50岁组(n=27)和年龄≥50岁组(n=29);按200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GynecologyandObstetrics,FIGO)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标准,分为T1,T2期组(n=15),T3,T4期组(n=41);按照恶性肿瘤病理学分级原则分为Ⅰ级组(n=16),Ⅱ级组(n=25)和Ⅲ级组(n=15);按照不同组织学类型分为浆液性组(n=30),黏液性组(n=16)和内膜样癌组(n=10)。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的22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14例,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为8例)患者标本纳入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x^2检验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标本的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采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研究组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组、不同临床分期组、不同病理学分级组、不同年龄组上皮性卵巢癌标本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结果黏着斑激酶阳性表达率研究组为76.9%(43/56),对照组为9.1%(2/2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发病率的影响及对妇女盆底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完成正规完整产前检查,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单胎、头先露及认知能力正常的49例初产妇(排除合并泌尿系感染、器质性疾病及孕前明确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纳入研究组,然后根据分娩方式再将其分为顺产组(n=24)和选择性剖宫产组(n=22)。筛选同期在本院体检,身体健康且未生育者纳入对照组(n=20)(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取ELISA法和会阴超声容积图像技术测量静息及Valsalva动作时,提肌裂孔(levatorhiatus,LH)前、后径(anteroposteriordiameter,AP)和横径(lateraldiameter,LD),尿道膀胱后角度(α)和膀胱旋转角度(θ),耻骨联合中点至膀胱颈的距离(D),并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C-terminalpropeptideoftypeⅠprocollagen,PICP)含量。研究组在妊娠28~36孕周、产后6~8周及12~14周时,与对照组受试者于排卵期检测的上述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产后6~8周顺产组膀胱旋转角度,耻骨联合中点至膀胱颈的距离,较选择性剖宫产组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肌裂孔前、后径、和横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12~14周时,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顺产组产后6~8周时,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含量较选择性剖宫产组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产后12~14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妊娠分娩对盆底导致
简介:目的分析四川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再生育妇女妊娠及流产情况,探讨地震灾害、年龄及其他因素对再生育妇女妊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来自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860例有再生育意愿的妇女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其分为〈35岁组(n=323)、35~39岁组(n=270)和≥40岁组(n=267)。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妊娠、妊娠结局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服务站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860例再生育妇女中,成功妊娠为704例,妊娠率为81.86%(704/860),而自然流产率为19.32%(136/704),且自然流产率随妊娠妇女年龄增大而增高。≥40岁组再生育妇女妊娠率低于〈35岁组及35-39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再生育妇女,由于综合因素影响,妊娠自然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育龄期女性自然流产发生率[19.32%vs(10%~15%)]。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和干预,是提高其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的必要措施。
简介:目的检测变态反应性哮喘产妇新生儿脐血的氧化应激状态,及与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能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6例妊娠前有变态反应性哮喘史产妇(哮喘产妇组)和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产妇18例(正常产妇组)的新生儿脐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测定嗜碱性粒细胞CD63及白细胞介素(IL)-4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3-硝基酪氨酸(3-NT)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新生儿脐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粉尘螨及甘露醇刺激哮喘产妇组新生儿脐血嗜碱性粒细胞CD63的表达高于正常产妇组(215.59±47.15vs.11.33±3.26,233.65±51.25,12.98±3.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1,8.97;P〈0.01);所释放的IL-4亦高于正常产妇组[(3.27±0.40)pg/mLvs.(1.78±0.48)pg/mL;(3.56±0.47)pg/mLvs.(1.92±0.52)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3.61;P〈0.01).哮喘产妇组的产妇外周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均高于正常产妇组[(443.86±95.20)μg/mLvs.(288.17±57.23)μg/mL;(474.69±92.55)μg/mLvs.(273.7±68.09)μ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79;P〈0.01).IL-4水平与新生儿脐血中3-NT的含量相关(r=0.607,P〈0.05;r=0.619,P〈0.05).结论哮喘中,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刺激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这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受胃肠外营养(PN)持续时间≥14d,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按照接受持维PN后是否发生PNAC,分为PNAC组和非PNAC组。首先根据临床经验,确定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及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最终符合本研究纳入与排除标准的VLBWI共计172例,其中非PNAC组为143例,PNAC组为29例,PNAC发生率为16.9%。两组受试者性别构成比、胎龄及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根据临床经验,对可能导致PNAC的临床观察项目(27项)与营养因素项目(19项)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项临床观察项目与5项营养因素项目为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如出生体质量轻,小于胎龄(SGA)儿,PN持续时间及禁食时间长,氨基酸热卡及脂肪乳热卡高,奶热卡低,感染性肺炎、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感染性休克率高,母乳喂养及口服益生菌均为可能导致PNAC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X^2=-3.306,4.424,1.790,1.231,3.193,2.815,2.519,4.615,3.949,3.920,3.861,5.656,5.535;P〈0.05)。③对可能导致PNAc的影响因素的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感染性肺炎、败血症、NEC及感染性休克),SGA儿,VLBWI,禁食时间长,PN持续时间长,氨基酸热卡比及脂肪乳热卡比高是导致PN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8.785,3.851,7.134,4.728,6.746,7.113,3.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170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石蜡包埋切片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所有EC患者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在诊断肿瘤细胞级别、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累及方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及影响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粗符合率的临床因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北京军区总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在肿瘤细胞级别的诊断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低分化的敏感度(87.5%)分别较诊断高分化、中分化的敏感度(74.7%、56.1%)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23.97,P=0.028、0.000);诊断低分化的特异度(98.4%)较诊断高分化的特异度(75.4%)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P=0.000)。2在肿瘤组织学类型的诊断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Ⅰ型的敏感度(88.5%)较诊断为Ⅱ型的敏感度(33.3%)高,诊断为Ⅰ型的特异度(45.5%)较诊断为Ⅱ型的特异度(88.8%)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99、43.03,P=0.000、0.000)。3在诊断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上,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95.0%)较诊断浅肌层浸润的敏感度(86.5%)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P=0.032);诊断深肌层浸润的特异度(99.2%)与浅肌层浸润的特异度(95.5%)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218)。4在诊断宫颈累及方面,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宫颈累及的敏感度(20.0%)较诊断无宫颈累及的敏感度(100.0%)低,诊断宫颈累及的特异度(100.0%)较无宫颈累及的特异度(20.0%)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133.33,P=0.000、0.000)。5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