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社区内常见的传染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方法本文研究的数据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对社区内随机选取的90名居民为来源,对参与研究的居民其年龄、学历水平和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进行了统计,随后使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常见传染病的日常预防工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其中只有10%的研究对象表示对常见的传染病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进行防控;有15名研究对象表示会按时进行体检或者是依照公司等要求进行定期的检查,但是只有6名研究对象表示会在检查后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通过采取有效的合理措施后居民对于常见传染病的了解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结论对于常见传染病的了解和认识大不部分居民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在日常生活中也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所以加强社会传染病的宣传,对提高居民防范意识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将传染病的产生和传播做到有效的阻断,从而确保居民的身心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为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社区生活的居民2100名为对照组,未实施预防控制措施,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社区生活的居民2100名为观察组,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对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居民传染病的感染率情况、传染病知识知晓程度、安全性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的传染病感染率为0.14%相比于对照组的6.10%,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居民传染病知识知晓程度、安全性评分分别为(91.24±1.24)分和(92.54±1.04)分相比于对照组的(80.26±2.15)分和(79.65±2.14)分,观察组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程度、安全性评分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应用效果显著,居民的感染率明显降低,提高了居民的传染病知识知晓程度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的最佳角度。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3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IC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静息状态逐渐抬高床头至15°、20°、25°、30°,分析不同体位管理情况下患者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床头抬高25°时ICP、CPP低于15°、20°,床头抬高25°时ICP、CPP低于30°,对比差异显著(P<0.05);床头抬高度数对SBP、DBP指标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在HICH患者静息状态下抬高床头可降低患者ICP、CPP水平,抬高角度以30°为最佳,可有效避免对脑组织造成二次伤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的最佳角度。方法:样本为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22.6-2023.6),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角度分别为0°、10°、20°、30°、40°,对照分析上述角度下患者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角度0°-30°时,颅内压、中心静脉压随角度的升高而降低,角度40°时升高,P<0.05;角度0°-40°时,平均动脉压随角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脑灌注压、脑组织血氧饱和度随角度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在体位护理中适当抬高床头,可影响其血液循环功能,对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10°-30°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中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最佳角度。方法:现将我院接收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开展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组别名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患者的体位护理中对照组给予床头抬高40°平卧位,观察组给予床头抬高30°平卧位,将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72h颅内压、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的脑灌注压高于对照组,最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体位护理中采取静息状态下床头抬高30°为最佳角度,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和平均动脉压,并且使患者的脑灌注压在最佳状态,从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