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获奖小说家蔡维臣(WaysonChoy)还模糊记得,他孩提时代曾与母亲在位于温哥华华埠上海街的醒侨戏院里度过了许多夜晚。他在作品中为读者展示了华埠戏剧演出活动中那些令人着迷的演出、观众的热情投入;他还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进行正面描绘,构筑起华人移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尽管粤剧曾作为华埠居民最喜爱的娱乐蓬勃一时,但长久以来,这一课题却未从历史角度受到学者重视。对粤剧的探讨,只是郎努·维蒂(RonaldRiddle)对旧金山华人音乐生活研究的一部分。他以拓荒者的姿态和同情的目光,

  • 标签: 温哥华 粤剧 例证 排华 商业 跨国
  • 简介:<正>一"旧剧"的两种含义20以来,戏剧界对"旧剧"指称因主体和场合的不同而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与话剧相对的中国传统形式的戏曲(以京剧为主的中国戏曲),一是与只知求新求奇,丧失戏曲精神的低俗戏曲相对的"真正老剧"。

  • 标签: 北平半月剧刊 江湖奇侠传 张厚载 钱玄同 立言画刊 卷第
  • 简介:女高师音乐系是萧友梅留德回国后创办的第一个专业音乐教育科系。音乐系从创建初期就注重艺术实践,在她17年的历史中,既形成了定期举行演奏会的传统,又参与了丰富的校外音乐活动。本文通过对音乐系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期末音乐会与社会音乐活动的介绍与分析,展现师生们在北京地区舞台上的风采,也由此展现2020一30年代北京女性音乐会的一方佳影。

  • 标签: 女高师音乐系 女性 音乐会 杨仲子 刘天华
  • 简介:新时期以来,音乐理论界在“20中国音乐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争论此起彼伏,论家蜂起,争论的核心是中西关系。本文在回顾论战的历史过程、对各家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论战中涉及到的“音乐价值相对论”、“后殖民”批评、人本与乐本的音乐观以及在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西音乐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

  • 标签: 中西关系 音乐价值相对论 后殖民批评 人本 乐本 文化多样性
  • 简介:近几年来有的音乐杂志、音乐史教材对我国20三、四十年代的音乐家,多次出现“学院派”、“救亡派”的说法。但这种做法是否得当,还得让历史说话。写历史必须以史为据,而用笔还要慎之又慎。

  • 标签: 20世纪三 四十年代的音乐家 立派 学院派 救亡派
  • 简介:<20帕萨卡里亚研究>作为一篇成功的博士学位论文,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这是徐孟东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导师陈铭志先生的指导下完成的一项涉猎广博的、深入的学术研究,其史料性、理论性及对作品特性的敏锐而准确的把握和总结音乐现象的历史高度等等,使该论文成为近年来研究20复调音乐的代表性文论.

  • 标签: 《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 书评 徐孟东 舞曲 现代音乐
  • 简介:20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中存在现代音乐的技法因素——新民族乐派“调式半音体系”、新古典主义音乐“二部写作技法”、表现主义音乐“自由无调性”的某些技法特征。这种现代技法因素体现出了中国作曲家对西方现代音乐的借鉴。但又是以和声民族化为契机和归属的。呈现出和声民族化与和声创新的一致性。

  • 标签: 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现代技法 和声民族化
  • 简介:欧洲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始于几百年前甚至是上千年前,这种影响是由欧洲来华的天主教和基督传教士、神父通过传教活动引起的。早期局限于崇拜仪式,而音乐则通过宗教仪式为中国教友所熟悉。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旧式学堂被新式学校所取代,1905年科举考试终止,音乐课首次被编排到学校课程的体系之中。随之涌现出了新式作曲技法的学堂乐歌,这些乐歌在儿童和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这就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端,即"欧化的中国音乐",编曲或作曲者多为学校音乐教师。这种新型欧化了的中国音乐简称为"新音乐"。此术语类似1919年"五四运动"中出现的"新文学"的概念。根据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政治和军事的发展来看,中国新音乐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学堂乐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内战时期、建国初期的十七年、"文化大革命"时期、1978年以后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新音乐"发展。二十世纪,欧洲音乐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乐作品的作者、作品所运用的音乐语言以及对音乐的思维和美的品味。然而,中国的欧洲音乐爱好者对这三点表现的虽然相当强烈,同时也颇为肤浅。这种影响是强烈的,因为中国有太多的音乐爱好者崇拜欧洲音乐;这种表现是肤浅的,是因为中国作曲家的作品缺乏扎扎实实的内容——哲学的、人文的。上面便是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要内容。

  • 标签: 新式欧化的中国音乐 新音乐 人文音乐 专业作曲家 音乐语言 音乐思维
  • 简介:新时期以来,音乐理论界在“20中国音乐发展道路”问题上的争论此起彼伏,论家蜂起,争论的核心是中西关系.本文在回顾论战的历史过程、对各家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就论战中涉及到的“音乐价值相对论”、“后殖民”批评、人本与乐本的音乐观以及在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格局中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西音乐关系等问题发表了作者的见解[本文(上)发表在《黄钟》2006年第二期上].

  • 标签: 中西关系 音乐价值相对论 后殖民批评 人本 乐本 文化多样性
  • 简介:文章就美国音乐学者罗伯特.P.摩根撰著的《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的写作背景、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特色进行探讨,评价其写作得失,并讨论音乐断代史的写作类型及对音乐史学的意义。

  • 标签: 摩根 20世纪音乐 断代史 经典论著 写作类型
  • 简介:2004年1月1日,为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百年诞辰。程先生所创造的程派艺术,独树一帜,风靡了大半个世纪,至今仍传唱不衰,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探讨程先生的艺术思想和成功经验,对于21京剧之发展,大有启迪。本文从京剧艺术之功能、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京剧与地方戏、京剧与西方戏剧、京剧与观众、京剧与人才等方面,阐述了程先生的美学见解和创作实践,联系和对照当前京剧现状,提出发展21京剧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程砚秋 21世纪 京剧 程派艺术 美学观念 功能
  • 简介:20末,在二胡音乐教学领域中,新的教材和理论书籍的大量出现以及教学手段的突飞猛进,使二胡教学呈现出系统化、完善化、理论化、科技化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特别是普及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二胡教学在内容和辅助手段方面也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促使二胡教学更得以多元化的发展,也对未来二胡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二胡音乐 二胡教材建设 二胡教学理论 二胡比赛
  • 简介:20末、21初,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同时新中国又刚刚度过五十年大庆,所以关于总结、回顾一百年、五十年的文章特别多,而且各有不同的观点。在戏剧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曾在《戏曲理论在近现代的曲折进程》、《五十年来戏曲理论与实践》和关于戏曲与话剧的比较等文章中,谈过自己的看

  • 标签: 中国戏剧 傅谨先生 先生商榷
  • 简介:本文基于心理、理论、实践三者不同音高概念,从心理、理论、实践三种律制1理念出发,利用GMAS2音乐分析系统软件,对苏北唢呐班的主奏乐器“唢呐”进行测音分析。研究表明,20苏北民间唢呐的“实践律制”经历了“模糊律制”到“近十二平均律”的变迁。变迁主要原因:1.“近均孔”唢呐的淡出与“非均孔”唢呐的淡入;2.传统曲牌的渐失与流行歌曲的涌现;3.西洋乐器、电声设备的冲击与艺人专业学习的推动。

  • 标签: 苏北民间唢呐 实践律制 变迁 模糊律制 近十二平均律
  • 简介:17是西方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而威尼斯歌剧乐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威尼斯歌剧乐派与蒙特威尔第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不仅探讨了17威尼斯歌剧院的建成带来的歌剧环境的历史变化,同时对威尼斯乐派与蒙特威尔第之间的创作关系进行有益的深入探讨。

  • 标签: 威尼斯歌剧乐派 17世纪威尼斯歌剧院 蒙特威尔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