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2年12月29日上午,第二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学术论坛在浙江美术馆国际学术报告厅举办,当代美术史论家孙克,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士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黎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尉晓榕、浙江美术馆馆长马锋辉及各大媒体和艺术爱好者参加了此次论坛活动。论坛以“横轴视界:长卷作为视像之道”为主题,采取主题报告和现场提问的方式,理论家、策展人、画家等从各自角度对本次主题进行了专题论述和精彩点评。曹意强从观者到作者这两个角度谈论了长卷的形制之因,同时又参照了中西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谈论了长卷的视像之道。
简介:既是“北京金秋最美的一道风景”,又是“中国空前的一次国际艺术盛会”继2003年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成功举办之后,由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于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中华世纪坛和中国美术馆打造璀璨的视觉盛宴。在这个展览上,67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在主题的号召之下,共同强调人文关怀、和平精神。探索关乎全人类的和平问题,刻画巨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生存的影响,表达艺术家对和平友爱、“自然与人”等重大课题的深切关怀、忧虑和思考,具有高度的人文内涵。展览用关爱家园、共创和谐的人文精神以及整体上注重艺术的造型与基本元素的现代美感,让各国人士在审美中增进了解和友谊。
简介: 当看到《星期天的早晨》这样的作品时,不能不让人吃惊,如果不是展览标题的提醒,我怕不会想到这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仅仅20岁出头的当代年轻人之手,其手法之古典,气息之俄式,都象极了上世纪50年代的作品;而《为了忘却的……》的电视机壳里的琐细布置以及易中天略带南方口音的三国演义的播讲,还有《俑》们穿着中山装手里却拿着可乐杯之类的作品却从另一个向度--即后现代的波普艺术给我们以别样的冲击;中间经过《迷楼》《侵蚀》这样的人对现代化进程反思的抽象凝炼的作品标示……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这次展览使众生喧哗在写实、抽象、戏谐等多种艺术手法的并存中,也即喧哗在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多种艺术文化样式的碰撞中.这正是当下转型期的中国在中西融合,却又在"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冲突中行进的文化现状以及高校教育现状的一个缩影.……
简介: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开篇写道,"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在他看来艺术这个名称应用于不同时期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这一切都取决于所谓艺术家的作为.当参观第二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时,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味大师对何谓艺术的见解.抛开成见,这些展品虽有些缺憾,即太拘泥于现实,而缺乏艺术的抽象、想象和艺术空灵的美,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审美距离的"陌生",给人的感觉是一切都太熟悉,都在意料之中.但也不乏可圈可点可玩味之处,有些雕塑的造型非常雅致唯美有韵味(如巧笑倩兮的《紫禁魂》天津美术学院李晓君),有些形象刻画得真实有力度、富有情趣(如造型夸张漫画化的《一百单八将》中央美术学院胡根华),有些雕塑的技艺很圆润(如《九个梦》《蜕变》《花漾》《空、悟、境、禅系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