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米修:诗境中的东方气韵杜青钢米修(HenriMichaux,1899-1984)为法国当代著名诗人,他与中国文化关系密切。其名译成中文,或“米修”,或“米硕”,全是地道且富诗意的汉语名。这仿佛是一种神秘的应和,“修”与“硕”点映了米修长年坚持东方式“...
简介:进入新年之后,就听到有消息说,中国去年的对外贸易顺差增长74%。这些年来,欧美国家一直指责中国以非公平手段获得贸易优势,并试图在双边和多边体制中对中国发难。可是,尽管如此,中国的贸易顺差不降反升。笔者当时就想,看到这种数据,欧美政治人物势必会急得跳脚。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善于运用各种杂糅手法打破历史和现实的界限,对社会问题和历史事件进行有力抨击。本文从历史事件和虚构事件的巧妙杂糅、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身份杂糅、人物命名杂糅的历史影射三个方面探讨了多克托罗在《皮男人》中将历史与虚构杂糅的后现代叙事特征。作者通过对种族、性别、阶级歧视问题的关注以及对“阿波罗号登月”这一历史事件的“去神秘化”,旨在揭示现代社会中行为的表演性、话语的虚假性以及权威的压抑性。
简介:
简介:当代译介学理论范式的文化学转向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视野。本文讨论翻译中变异的产生,认为它们同时受到文本因素和非文本因素的制约。
简介:在李肇星身上,已经深深地烙上祖国的印记。就像他曾引用过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那句感人的名言:“我惟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为祖国奋已入古稀之年的李肇星最无愧于人、无愧于己的事。但是,生活中的他呢?
简介:“理想的”和实际的获奖者1901年,诺贝尔奖最初年份的文学奖是给了法国诗人朱利·普留德姆。这也是基于法国科学院的极力推荐。可是和托尔斯泰或左拉相比,哪一个更妥当呢?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发人深思。托尔斯泰和左拉都是终生未能获奖。至于里尔克甚至连一次也未被推荐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就拿我个人来说吧,喜欢的作家有,如写了《城堡》等杰作的佛朗兹·卡夫卡,还有
简介:凯萝·邱吉尔的剧作《九重天》运用换装手法充分展示在霸权话语的支配与压迫下所有“他者”所遭受的肉体与心灵的苦难,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种族、性别等方面的政治压迫,进而将批判的矛头对准了一切霸权。男扮女装解构了对女性造成压迫的男性中心话语的模式;白扮黑装颠覆了压迫黑人的种族二元论殖民话语图式;女扮男装拆解了帝国阳性气质话语,指出对帝国阳性气质的强求将压迫转向了白人男性自身。换装手法产生间离效果,引发观众思考,深刻认识英国当代文化留有殖民时代霸权话语的逻辑烙印。
简介:近日,美国通用汽车(通用)与四川腾中重工(腾中)就通用旗下高端全路面悍马车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
简介:性别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差异,对人类的文化、文学甚至思维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的眼光就西方文学中最为经典的三个文本:希腊神话、《圣经》、莎剧作具体分析,揭示其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存在的基本模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
简介:世界文学通常被视为一种全球性现象,然而对个体读者而言,它具体体现在书店能提供哪些书、课堂上使用哪些书。“世界文学”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差异很大,阅读文本与关注问题也各有不同;这与该国家的背景文化有独特的联系。斯皮瓦克最近表达了一种担忧,认为“世界文学”日渐成为美国的专有输出品,压倒了其他地区的模式。本文将论及这个话题,将美国与某些亚洲国家的文学状况进行对比,并主张世界文学与本国传统之间应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后者为彼此的理解与接受提供了最直接的背景环境。
简介: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与海明威小说《印第安营地》中的主人公尼克有着相似的过往经历。虽然两个故事呈现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但都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青少年在动荡年代如何成长,这一主题在这两部小说里完全契合。难怪后来海明威把马克·吐温视为自己的"宗师"。同样,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对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成长也都有不同侧面的启迪功用。
简介:我在后院待了不到两分钟,罗杰·特尔福的秃头就从分隔我们两家的栅栏上伸了过来。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只要是在我们这个街区发生的事情,那就逃脱不了特尔福和他妻子艾琳的法眼。如果只把他们说成是那种普通的多管闲事的邻居,那对他们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是此类邻居中的典范、标杆、楷模,将偷偷摸摸、蹑手蹑脚、疑神疑鬼、探头探脑、涎皮赖脸、粗鲁无礼发挥到了极致。
简介:沃尔特·佩特的唯美主义思想中蕴含着深刻的道德精神,与亨利·詹姆斯的艺术道德观相契合。在詹姆斯的小说《奉使记》中,主人公斯特莱特接受了佩特的唯美主义精神,从而摆脱了原有的狭隘道德观,对道德获得了更深刻的理解。
简介:《儒林外史》是清朝吴敬梓所著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将讽刺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小说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文人形象,还有少数老者和女性形象。小说以"外史"撰"儒林"众生相,将明朝僵化的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有褒有贬,也将文人一生求仕的多舛命途加以真实刻画,以辛辣讽刺的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了社会百态。
简介:<正>曹雪芹(1724—1764),是我国清代博学多艺的天才作家,即小说家兼诗人,他的著名小说《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化小说。他早已蜚声中外,至今欣赏和研究他的不再限于国内,“红学”已成为国际性的学问。作者曹雪芹,以他那生花的如椽巨笔,几乎使用了我国几千年来所有传统和民间的文艺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谣等韵文近二十种.奇妙弘丽地构成一个“艺宫”,把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推向最高峰。
简介:《敦煌中医药全书》收录了八十八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医书卷子,这些卷子撰著年代一般上推南北朝下至隋唐五代。我们分别以名量词与动量词两篇来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以期对隋唐量词的研究有所裨益。
简介:苏联的解体,不仅意味着对1917年以来主流文化体制、意识形态、文学运动等等的否定,而且昭示着对这七十余年来所形成的主流文化标准的怀疑、否定。如此一来,支持苏联社会存在、证明苏联制度存在合理性的“经典文化”及其标准,也要被边缘化、改写、颠覆。然而,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我完善、一个国家要稳定,不能没有严肃的文化经典来支撑:只有经由民族文化经典的中介,才能确定衡量民族历史的标准、建立令人信服的精神和信仰权威,从而树立社会公民对
简介:拉伊奥斯被杀事件是《奥狄浦斯王》中“晦暗的中心”,而文本对这一事件的叙述也足够晦暗。伊奥卡斯特和奥狄浦斯分别提供了关于此事的两个版本,令人疑心他们所说的并非同一回事;伊奥卡斯特的叙述还出现了两个不能兼容的时间顺序,使得《奥狄浦斯王》几乎成了荒诞剧。但可以认为,索福克勒斯在这段文本中有意安排了一个时间的“分岔口”,以与地点的“分岔口”构成互涉关系。这个“时间分岔口”也暗合了传说中的第二个斯芬克斯之谜,即时间的“白天”与“黑夜”。从“黑夜时间”角度来理解,奥狄浦斯“杀父娶母”就具有了更切身的意义。
简介: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
米修:诗境中的东方气韵
人民币币值中的政治价值
《皮男人》中历史与虚构的杂糅
宋代隐逸词中凸现的自由意识
也谈文学翻译中的变异问题
“从未名到未名”生活中的李肇星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阴影
论《九重天》中的换装
“腾中购悍马”签署最终协议
西方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世界文学中的美国色彩
试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与《印第安营地》中的尼克成长之“痒”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奉使记》中的唯美主义与道德
浅析《儒林外史》中的文人形象
韵文在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创作中的运用
《敦煌中医药全书》中的量词(一)
当代俄罗斯视野中的民族文学经典
《奥狄浦斯王》中“晦暗的东西”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