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从哲学汉学双重角度.介绍、分析诠释于连两个基本概念l’alteritel’ecart,旨在把他重新放入欧洲当代哲学脉络里看中国如何成为欧洲哲学未思之思他者;同时透过他哲学汉学化研究方式,看基于相异性比较如何能让自我和他者彼此凸显:并由此探讨如何生成当代中西对话中真正意义上自我和他者。

  • 标签: 于连 他者性和相异性 未思之思 间距 对话
  • 简介:延安时期文艺上'民族形式'问题提出,在相当程度上因应了民族主义发展内在要求,故而是民族主义话语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上一种显明表达或呈现.'民族形式'这种有待创造新形式是一种既有民族又含现代现代形式,民族-现代乃是其特有的现代内涵.置身于'民族形式'论争中周扬、何其芳等人,在文艺实践上坚持了一种艺术形态二元论观念,但在最终价值取向上又分明指向了文学民族-现代.无论是地方形式、民间形式,还是传统民族形式,只有在民族-现代统摄下才能显示其自身存在价值,并且只有如此,才能转化为新'民族形式'并成为其内在构成有机部分.

  • 标签: 民族形式 现代性 文学观念 呈现 论争 民族主义
  • 简介:《批评剖析》是一种对于文学纲领式、非审判理论。弗赖断然否定自塞缪尔·约翰生到T·S·艾略特以来关于批评审判作用,而认为批评就是在文学经典著作中认同其中各异原始程式;弗赖还认为,批评家是艺术家与读者之间一种独立创造力量。在考察分析了种种纷繁文学现象之后,弗赖以一种文学总体观,把文学批评整理归纳为历史批评(型式理论)伦理批评(象征理论)、原型批评(神话理论)修辞批评(体裁理论)四个类目,在《批评剖析》中逐一论述了它们在他假设批评结构中各自地位。但是,弗赖认为原型批评在其中“具有关键作用”,他极其详尽地阐释了文学原型及其与神话关系,从而确立了当代神话-原型批评观。弗赖原型批评理论并非源于柏拉图或者荣格。他所说原型不是荣格概念中种族意识,而是某些反复出现在诗歌中“典型”意象;原型产生自原始神话。“神话(myth)归根结蒂是原型故事(mytros),并且据他关于植物生长、死亡在一年中四季轮回与文学型式中情节关系说,弗赖把喜剧(comedy)称为春之原型故事,传奇(romance)为夏之原型故事,悲剧(tragedy)为秋之原型故事,反讽(iroany)讽刺(satire)为冬之原型故事。本文为该书结论部分,发表时略有删节。

  • 标签: 原型故事 历史批评 文学批评 柏拉图 原型批评 文化
  • 简介:本文对美国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哈姆莱特〉前传>中王子形象、女性视角中王子复仇涵义及其与身体政治价值取向之间关系作了详尽分析与阐释.这一切都是在与莎士比亚剧本对比中进行.本文以为,厄普代克对王子形象解构与重构并不纯然是他个人选择,而是后现代文化语境中将感性生命置于抽象伦理观念之上必然结果.这种全新展示带有极大暧昧,既表现了复仇事件复杂,也使人们在价值评判中陷于困惑.

  • 标签: 《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哈姆莱特〉前传》 约翰·厄普代克 复仇题材 正义 人物形象
  • 简介:脱离现实、无所作为诗人喜欢梦游,最易陷入泛抒情泥淖.凌空蹈高,虚无飘渺,没有确定对象,指代模糊不明,所抒之情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流于空洞,失于浮躁,表面上是在提炼共性东西,实际上缺乏可感可触生活意蕴和个性特色,作品概念化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 标签: 诗人 地域性 谢幕 写作 同质化现象 个性特色
  • 简介: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演进,工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完成了对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改造,理性、重视法规科学、工业发达、效率高现代城市文明取代了直觉、人文主义、以农业为主

  • 标签: 社会现代性 左翼作家 书写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 简介:<正>邹贤敏《真实——美学范畴》一书(以下简称《真实》),表现了相当多与作者同辈中年人理论品格一些共同点,如果这几年进入文艺理论批评界一批青年理论品格相比较,就更明显。它几乎成了许多中年理论工作者不自觉“集体无意识”。下面我试着概括为五点。

  • 标签: 中年人 集体无意识 文艺理论批评 美学范畴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真实
  • 简介:民族国家意识作为现代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王一川先生指出:“中国形象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都具有空前重要:作家和诗人们总是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中国。”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从乡土角度来想象构造中国形象,则是一种非常直接也比较普遍现象。以人自由自觉为核心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等层面的理性原则,贯穿在乡土中国形象建构想象中,在从乡土性出发对本民族自我审视具象表达中,形成了现代新传统。

  • 标签: 文学的现代性 中国形象 乡土性 中国文学史 形态 国家意识
  • 简介:摘要反思教学这种教学理论近年来倍受关注。随着高职高专院校不断发展壮大,及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特殊,本文通过对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以及对于反思教学理解,探讨了反思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

  • 标签: 反思性教学 高职学院 英语教学
  • 简介:本文通过维索尔伦顺应论来解释会话中信息过量现象,对信息过量发生、理解以及交际顺利完成做出了语用解释。

  • 标签: 顺应论 信息过量 语言顺应 动态顺应
  • 简介:1.当下境况产生于八十年代国内先锋诗歌,一开始就被沉溺于习惯评论家与读者,以权威话语给予形式主义批判界定。的确,国内先锋诗歌首先是在形式上作出探索姿态,它急切地表现出对强加陈旧形式抗拒。它对开放国门奔涌入来国外20世纪新诗歌流派形式表现出有点不成熟热情,以致它自身在短短数年间形式不停地更替,却一下子难以有某一种形式上更完美文本建立。但不管如何,它出现与存在,已经将中国诗歌一部分推进世界总格局中。当下境况如何呢?我注意到一种表明是站在精神立场上高唱道德与良知论调,正用夸张言语陈述物欲泛滥现

  • 标签: 先锋诗歌 形式主义者 唯美主义 艺术形式 现代主义 先锋文学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后,媒体技术突飞猛进,也带动了文学快速变化。网络文学出现与发展,就是媒体创新在文学领域典型体现。媒体技术革新,使得文学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文学IP热潮加快了以文学为内容印刷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进程。但是,从总趋势来说,近年文学领域一方面出现了媒体创新繁荣,另一方面文学内部创新却相对冷寂。

  • 标签: 网络文学 媒体创新 媒体技术 文学领域 传播渠道 印刷媒体
  • 简介:阿来,《尘埃落定》是一部充满寓言象征意义长篇小说。小说主干,即统治阶层关于权力攫取争斗,具有显而易见寓言。阿来曾谈到:“有批评家看出了小说中寓言性质。寓言可以让渎者会心一笑,原来一个土司,跟一个国王皇帝争斗起来是一样。我在写作时也经常有会心联想。”《尘埃落定》总体上可说是一部权力寓言,其政治意味很是明显。但同时,小说文本带有藏文化独特魅力光彩,蕴含着浓厚民族文化意识,在描述与其他文化互动部分充满独特象征意味,笔者认为这也是小说最有个性、最值得深入探讨地方,本文试图从小说象征意义入手,对其背后所隐含特定时代民族文化心理加以解析研究,找出小说真正所欲表达意蕴所在。

  • 标签: 《尘埃落定》 象征性意义 长篇小说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化心理 寓言性
  • 简介:结社是宋明以来士子研习科举重要方式,发展到清代则更为盛行。特别是乾隆年间科举考试增加诗赋内容,以及朝廷禁令逐渐松弛,诗社、文社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社团及参与人数增多,结社就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又被小说家借用,成为清代某些小说中重要题材。

  • 标签: 清代小说 科举考试 结社 乾隆年间 社会现象 参与人
  • 简介:<正>一、原始主义是一股世界性文化思潮。它是以推崇原始状态下本真、批判文明带来痼疾为其特征。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信仰进化论社会观,认为历史是沿着直线发展。从原始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跨越都意味着一次进步。在这种世界观支配下,“原始”不啻是“野蛮”与“愚昧”同义语。然而,原始主义却从截然不同思路进行文化反省,力图证明人类在得到同时也失去了什么,每一次进步同时也隐伏着某种更大危险。因此,原始阶段并非一片混沌与黑暗,相反,返朴归真倒是补救现代文明种种缺陷药方。早在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论人类不平等起源基础》里,

  • 标签: 质朴性原始主义 西方现代文明 十八世纪 文化思潮 东方文化 文化反省
  • 简介:在《任性艺术--文化研究作为权力批判》(2001)①一书中,我从历史-理论方面对文化研究源流进行了梳理,揭橥了文化研究主要旨趣在于对权力关系批判分析,这种权力关系经由文化来进行生产、维系改变.同时,这种文化分析传统首要关注当下文化现象:它想要把握个别“事态”权力关系的当下分布(constellation)。

  • 标签: 《任性、反抗与政治性》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民间”,在过去历史叙事中,所处地位是边缘。1942年以后,作家“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潮流,并在民间完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话语转换。但这个“民间”已不具有原初空间意义,它是被想象并经过“改造”。90年代以后,这个概念又重新活跃起来,陈思曾有较系统完备阐释;在诗歌论争中,亦有人强调和坚持“民间立场”,但这其间是否有联系或差异,大概也是值得讨论。王光东考察了一概念在90年代被使用情况,并厘清了它不同内涵。“写真实”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颇具争议一个词语。80年代之前,它几乎是当代文艺学核心问题,即便是今天.真实仍在各种批评文章中不时地被提出,可见这个概念重要。吴义勤系统地梳理了有关讨论各种看法,以及这个概念提出时所隐含复杂内容。因为是非争论文字,因此他平和、客观学理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写真实”进一步认识。

  • 标签: “写真实” 真实性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胡风 《人民文学》 写真实论
  • 简介:《亚洲新电影之现代》中“现代”折射出亚洲新电影在文本形式、内容精神及品格风貌等各方面特性。将“现代”视为一个动态概念,亚洲新电影可被视为一个具有开放与颠覆、正在演进中动态体系,从而诠释出电影与亚洲文化、社会和政治之间一种富于张力、复杂又暧昧交互关系。亚洲新电影在亚洲国家/民族身份建构中,既有自觉主体意识生成与寻觅,又追问自己在全球化浪潮中认同与被阐释。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冲突与碰撞中,亚洲新电影铸就了自身具有内部异质与文化想象独特品格。

  • 标签: 《亚洲新电影之现代性》 全球化 主体性 民族身份 文化自反
  • 简介:本文结合中国语境对布迪厄所构建反思社会学诗学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批判探讨。首先,就布迪厄艺术祛魅观点,作者认为中国情形不仅是无魅可祛,而且还召唤艺术超经济逻辑精神;其次,作者指出了布迪厄对于艺术自主论述二难困境,同时还论证了对中国现实境遇而言,艺术自主幻象还仍然构成了重要抵抗空间;第三,作者认为,提请关注布迪厄社会学诗学跨语境运用时应当注意工具价值;最后,作者分析了作为一种社会学角度切入理论,布迪厄理论种种盲点。

  • 标签: 社会学诗学 布迪厄 反思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勃然兴起实验水墨,取得了众多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水墨语言现代化探索中,其陈述方式不断更新,其视觉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强。黑白作为水墨语言体系中重要元素,在实验水墨中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面目,在水墨时空转换同时,诠释着中国社会的当下文化语境现代人真实心灵。

  • 标签: 水墨语言 时空转换 中国社会 实验性 20世纪80年代 陈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