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称赞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常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它往往是以"邻近配对"(adjacencypairs)的形式出现,即称赞与回应共现。相关研究表明,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这一言语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项调查旨在考证男女在称赞语及其回应的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调查的语料来自问卷调查。在结果的统计上,采用了X2检验和百分比统计相结合的形式。调查结果表明:男女在称赞语及其称赞语回应的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女性比男性倾向于使用更为礼貌的策略形式。本文将从社会及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差异加以阐释,并指出这一调查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意义。
简介:利用莎学家威曼的"中心——边缘"理论,分析由意大利导演泽弗莱里执导的90版《哈姆雷特》电影改编及英国导演布莱纳执导的96版全本《哈姆雷特》电影改编,探讨"中心"(莎剧文本)和"边缘"(导演意图)之间的关系,阐述"边缘"如何运用激活和延续两种方式对"中心"进行质疑,并进一步分析二者冲突及质疑所造成的后果和其对电影改编的影响。泽弗莱里的"边缘"激活了"中心"中的母子关系,淡化了《哈》剧中政治与历史氛围,将其演绎成了一部家庭悲剧。布莱纳的全本《哈姆雷特》则运用"边缘"对《哈》剧中的政治因素作了历史的延续。无时不刻地选择从政治的角度去处理"中心",并不断影射当代历史事物,使观众产生熟悉感。
简介:凯瑟淋·曼斯菲尔德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同为英国现代派女作家。写作上的共同追求及生活上的相似命运使二人之间存在着某种“灵犀”,并相互成为对方写作上的“知音”,从而,她们在作品中流露出了对相同问题的关注。两位女作家在其作品和书信目记中都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自我象征:“苍蝇”和“飞蛾”。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苍蝇》与伍尔夫的随笔散文《飞蛾之死》都通过作家的自我象征以不同的文本形式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并对生与死的关系做出了哲理性的阐释。“苍蝇”和“飞蛾”在与巨大的毁灭力量的抗争中共同演绎了生命的意义,揭示出生命意义的本质就在于那不断的挣扎与抗争之中。两个小文本以不同的曲调形式演奏了两曲相似的生命乐章,实具异曲同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