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辅导员工作压力与职业枯竭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长江大学94名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和马斯兰枯竭量表通用卷(MBI—G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工作压力方面,工作时间在0-4年的辅导员对教学保障的担心显著高于工作时间在12年以上的辅导员(t=2.088,df=64,sig.=0.41〈0.05);未婚的辅导员对教学保障的担心显著高于已婚的辅导员(t=2.320,df=86,sig.=0.023〈0.05);无子女的辅导员对教学保障的担心显著高于有子女的辅导员(t=-2.260,df=86,sig.=0.026〈0.05)。在职业枯竭感方面,学历为硕士的辅导员的低成就感显著高于学历为本科的辅导员(t=一3.417,df=86,sig.=0.001〈0.05)。工作压力的各因素与职业枯竭感各因素间的相关系数教多达到显著性水平。经线形回归表明,教学保障因素和工作乐趣因素对辅导员的职业枯竭有预测作用。结论: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对其职业枯竭感有显著影响。
简介:摘 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精诚合作,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目前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本文认真分析疫情防控常态化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的挑战,提出高校辅导员工作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为更好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为把握大学生心理问题变化规律,为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本研究纵向对比分析近五年新生心理筛查数据,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增多,而有明确心理咨询需求却减少,2020年数据变化最明显。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学生的代际差异、社会转型和心理素养的变化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增多;新冠肺炎疫情、时代文化的影响和心理素养水平不高等造成的习得性无助、孤独感和求助能力不足导致学生有问题而不求助。依据调查数据,根据社会变化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提出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以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平台”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平台为框架,以引入和开发心理健康领域的手机应用为抓手,以增强实践教育和体验式教学为切入点,以心理资助体系为平台;建构完善的心理育人体系,提供突破时空限制的心理辅导和服务系统,强化“面对面”交流,降低孤独感,降低社会转型期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为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