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6 个结果
  • 作者: 韦丽春 张熠杰 黄沙 姚斌 李想 陈旭源 黎彦 付小兵 吴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烧伤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惠侨医疗中心胸外科,广州 510515,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39,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全军创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暨皮肤损伤修复与再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48,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急诊科,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综合科,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改性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的制备以及它的理化、生物学特性。方法(1)取400 mL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悬液67 mL,制备纳米生物玻璃悬液,观察其悬浮稳定性。(2)制备终质量分数为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对照组;在对照组水凝胶基础上加入实验(1)制备的纳米生物玻璃悬液,制备终质量分数为0.5%生物玻璃、10%明胶、1%海藻酸钠的水凝胶,设为实验组。观察2组水凝胶在4、25 ℃的成胶情况并记录成胶时间及在37 ℃的熔解情况并记录熔胶时间。另取2组水凝胶,4 ℃冷浴后用25 g/L的氯化钙溶液交联,用杨氏模量测定仪测量压缩模量。另取2组水凝胶,同前交联后于-20 ℃冻干,测量相关体积并计算孔隙率。样本数均为3。(3)取12只24 h龄C57BL/6J小鼠乳鼠,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Fb),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并培养第3代Fb,用于后续实验。取Fb,制备细胞浓度为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按随机数字表法(下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实验(2)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水凝胶,培养12、24、48 h,每组各取3孔,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4)取第3代Fb,制备细胞浓度为(3.0~4.5)×107个/mL的单细胞悬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管,加入绿色荧光探针DIO染色,分别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液态水凝胶9 mL,同前交联后制备载细胞水凝胶。培养3 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凝胶中的存活情况;同前制备载细胞水凝胶块但不加绿色荧光探针DIO,培养7 d,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水凝胶中的黏附及伸展情况。(5)取6周龄雌性BALB/c-nu裸鼠12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在背部制作直径为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分别放入1块实验(4)制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载细胞水凝胶块。伤后7、14 d,每组取3只裸鼠,收集创面及创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纳米生物玻璃粒子可在水中均匀分散,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2)2组水凝胶在37 ℃下均呈熔融状态,均未见粒子析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水凝胶在37 ℃下的熔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在25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30、180 min,在4 ℃下成胶时间分别为5、10 min。实验组水凝胶压缩模量为(53±6)kPa,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6)kPa(t=6.364,P<0.01)。实验组水凝胶孔隙率为(86.1±2.1)%,与对照组的(88.2±4.4)%相近(t=1.210,P>0.05)。(3)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核所占比例较大,符合Fb形态学特征。培养12、24、48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为(84±4)%、(89±4)%、(130±10)%,与对照组的(89±5)%、(90±4)%和(130±11)%相近(t=1.534、0.611、0.148,P>0.05)。(4)培养3 d,2组细胞在水凝胶中形态完整,未见细胞核裂解、消失,细胞质保持完好,并且实验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培养7 d,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在水凝胶中黏附、伸展,且实验组细胞在水凝胶中黏附数明显多于对照组。(5)伤后7 d,对照组、实验组裸鼠创面面积均缩小,且实验组减小更明显,2组裸鼠创面及创周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分布。伤后14 d,对照组裸鼠创面面积大于实验组,且创面及创周炎症细胞明显多于实验组。结论纳米生物玻璃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载细胞潜能,同时还具有促创面愈合能力,在临床应用方面有着较好的潜力。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物相容性材料 水凝胶 纳米生物玻璃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因为其多种物理化学性质已经广泛被各行各业运用,其中不具备常规流体性质的纳米流体就具备配置液多种工作特性下的要求,其中在工程材料行业急需的降滤失、页岩抑制、流型调节及井壁稳定强化功能的配置液性质可以在纳米流体中充分实现。本文依据笔者在中交集团质量工程方面多年工作经验,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前提下以SiO2等纳米材料对混凝土性能这一针对性细节展开深入探讨,为同行提供建设性意见。

  • 标签: 纳米材料 混凝土 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纳米材料是小于100 nm具有广泛的高比表面积的结构元素,可以与聚合物(天然/合成)基质形成牢固的界面,为组织的愈合提供稳定的力学支撑;同时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高比表面积,可以促进蛋白质吸附、细胞附着、增殖、迁徙以及新组织形成的分化。纳米复合支架是由聚合物和纳米材料组成,纳米材料与其他聚合物的整合有望开发出更好地模拟软骨细胞外基质(ECM)环境的支架,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仿生性能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以增强支架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修复损伤软骨。本文对纳米复合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纳米支架 天然材料 人工合成材料 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胶质瘤的进展、侵袭、转移和耐药与其免疫微环境引起的免疫逃逸密切相关。而免疫抑制相关细胞及分子在免疫逃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智能纳米材料的分子影像与免疫治疗有望通过阻断肿瘤免疫成为胶质瘤诊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基于胶质瘤免疫微环境的纳米探针的分子影像与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作一较为简要的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免疫微环境 纳米探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为纳米碳、纳米炭、甲状腺癌、甲状腺恶性肿瘤,英文关键词为nano carbon、nano-carbon、carbon nanoparticles、nano-carbon parathyroid negative imaging technique、thyroids neoplasms、thyroidc ancer、thyroid carcinoma。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库到2020年3月10日。手动检索文章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筛选、整理数据,并对文章进行质量评价及发表偏倚评估。使用Revman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随机对照研究26篇,共2291例患者,其中实验组1149例,对照组1142例。结果发现,应用纳米炭的试验组比空白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包括甲状旁腺误切率(OR=0.24,95%CI:0.16~0.34,P<0.001)、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病率(OR=0.38,95%CI:0.28~0.52,P<0.001)、术后低钙血症发病率(OR=0.40,95%CI:0.30~0.54,P<0.001)及喉返神经损伤率(OR=0.50,95%CI:0.31~0.81,P<0.001)。结论术中使用纳米炭示踪技术能够减少甲状腺癌切除术产生的并发症,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纳米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性干预对胸外科肿瘤粒子植入术后护士职业暴露的作用效果。方法于2020年3月,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胸外科从事肿瘤粒子植入术后护理工作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共99例,按照不同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护士开展预防性干预,对照组护士开展常规干预。分析两组护士的受照剂量、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士受照剂量明显较少,焦虑、抑郁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重要脏器功能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胸外科肿瘤粒子植入术后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改善其心理状态。

  • 标签: 干预 护士 职业暴露 粒子植入术 胸外科肿瘤 预防性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评价儿少期头颈部交界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的靶区与剂量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经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的儿少期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以大体肿瘤靶区外扩0.5~1.0 cm为计划靶区,处方剂量80~120 Gy,活度为18.5 MBq,全麻下按治疗计划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术后进行随访,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评析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以及局部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1例儿少期患者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131个月,中位时间48个月。局部控制率100%,完全缓解率71.4%,客观缓解率100%,急性不良反应率81.8%。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儿少期头颈部交界瘤,在合理的靶区及剂量设计下,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近距离治疗 头颈部交界性肿瘤 儿少期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剂量学参数与肿瘤体积变化的关系,以期得出甲状腺癌粒子植入术后更精准预测疗效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行粒子植入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2例,共23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剂量验证,得出术后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剂量)。术后规律随访,根据患者实际随访时的CT图像计算术后t月肿瘤体积缩小比(Rt)、初月实际吸收剂量(D1m)、初月疗效校正吸收剂量(D1e)、初月敏感性校正吸收剂量(D1s)。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线性分析将术后D90、D1m、D1e及D1s与Rt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术后D90、D1m、D1e、D1s、Rt均数分别为(129.73±14.22)Gy、(36.95±7.35)Gy、(43.45±11.32)Gy、(41.78±13.39)Gy、(32.00±19.00)%。术后D90、D1m、D1e、D1s与Rt为三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551、0.728、0.858,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术后剂量学参数D90、D1m、D1e及D1s均可预测甲状腺癌粒子术后疗效,其中D1s预测疗效可能更准确。

  • 标签: 碘-125粒子 甲状腺癌 剂量 疗效 近距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导航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的术前、术后计划剂量学参数探讨该技术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导航联合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患者共15例,其中宫颈癌7例,直肠癌7例,前列腺癌1例。患者年龄34~84岁,中位年龄55岁。术前处方剂量100~150 Gy。比较术前、术后粒子数、针数、剂量学参数差别。剂量学参数包括90%和100%靶区体积剂量(D90, D100)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的靶区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均匀性指数(HI)。结果中位病灶体积为29.20 cm3,中位粒子数43颗,中位D90 150 Gy。术后剂量评估的的V150较术前计划低(64.1% vs. 67.1%,t=2.937,P=0.011);术后HI较术前增大(32.01% vs. 26.68%,t=-2.950,P=0.011);其余指标术前及术后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3D-PIT辅助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复发恶性肿瘤,术后验证实际剂量分布达到术前计划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治疗精确性和一致性。

  • 标签: 导航系统 3D打印个体化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盆腔复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经皮穿刺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Ⅳ期胰腺癌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放射性粒子植入为首要治疗手段的37例Ⅳ期胰腺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37例术后生存期(7.49±4.08)个月,范围为3~17个月;术前30例出现上腹和(或)背部疼痛,术后27例疼痛不同程度缓解;20例术前发现腹水,18例术后腹水减少或消失。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可有效提高Ⅳ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 标签: 放射性粒子 胰腺癌 生存期 TNM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 (227.7±29.8)Gy,D90(130.8±13.6)、 (134.8±12.8)Gy,D100 (106.4±10.6)、 (110.7±11.8) Gy,CI(0.75±0.06)、 (0.74±0.04),EI(22.7±5.8)%、 (24.3±4.8)%, 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 (21.3±6.8 ) 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 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 39.5%和83.5%。结论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通用共面模板 放射性粒子 治疗计划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局部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实际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多个治疗中心接受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数据。粒子植入流程包括术前计划设计、CT引导下穿刺、粒子植入、术后评估剂量验证。分析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疗效评价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v1.1,不良反应评价采用不良事件常用术语评定标准(CTCAE)v4.0。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0岁(51~85岁),中位病灶直径2.7 cm(1.1~6.0 cm),使用粒子活度中位0.6~0.8 mCi(1 Ci=3.7×1010 Bq)。术后验证所示中位剂量D90 159.9 Gy(110.4~278.8 Gy)。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3~97个月),患者总体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9.5%、79%、79%。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4.8%、49.9%。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各占7例(17.9%)。气胸发生率达56.4%(22例),其中有9例(23.1%)需要有创闭式引流。只观察到1例2级放射性肺炎(2.6%),未观察到皮肤、食管炎、脊髓炎等其他不良反应。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80~90、病理类型为腺癌、T分期为T1~2、术后D90>180 Gy的患者有更高的局部控制率(χ2=12.706,3.995,6.077,6.202,P<0.05)。术后D90高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χ2=6.907,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无法手术的早期NSCLC安全性及效果良好,可作为治疗选择之一。气胸是125I粒子植入手术最主要的操作并发症。肺腺癌、剂量高预示着较好的局部控制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性粒子植入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超声引导下粒子植入治疗的肝癌患者31例,共计33个病灶。对31例复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影像重建,导入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术前规划,术中实时超声引导下按照规划布放粒子,术后增强影像扫描重建并利用TPS系统进行放射剂量学评估及疗效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3、6、12个月的影像学改变,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以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术后2个月随访病例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1/33),15.2%(5/33),75.8%(25/33),93.9(31/33),2例出现局部进展(6.1%,2/33);术后12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0.9%(30/33);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为91%、81%、50%,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3.2个月。术后疼痛5例,发热2例,腹泻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治疗复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复发性肝癌 放射治疗 125I粒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性125I粒子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泡型包虫以及裸鼠皮下泡型包虫的影响。方法20只裸鼠,体质量20~24 g,10周龄,皮下种植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分组干预。将接种成功的16只裸鼠分为实验组(n=8)、穿刺组(n=4)和模型组(n=4)。模型组无任何干预,穿刺组仅粒子穿刺针穿刺。实验组瘤体植入125I粒子。14只无特定病原体雄性SD大鼠,体质量280~ 320 g,12周龄,建立肝泡球蚴病模型。随后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4)。干预组病灶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仅开腹和关腹。两种模型动物均在干预45 d后处死。测定裸鼠瘤体大小变化。分别观察各组病灶泡型棘球蚴原头节活性和病理变化。结果干预第22、30、40天,实验组瘤体最大直径(10.7±5.2)mm、(10.9±5.0)mm、(8.5±4.3)mm,小于穿刺组(24.5±4.4)mm、(25.4±4.1)mm、(31.4±2.8)mm和模型组(22.5±7.3)mm、(25.0±5.4)mm、(26.7±6.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病灶中的原头节数量、活性低于穿刺组和模型组。光镜下,实验组泡型棘球蚴育囊及虫体结构明显被破坏,穿刺组和模型组泡型棘球蚴育囊的角质层和生发层结构清晰,含多个结构完整原头节。干预组与对照组SD大鼠的病理改变与裸鼠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泡球蚴原头节具有杀伤作用进而抑制泡型包虫病的进展。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125I粒子 放射治疗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薄层切缘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威海市立医院行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存在薄层切缘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5I粒子植入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患者生存和复发的因素。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45.0±18.4)个月,其间无125I粒子植入相关死亡发生。125I粒子植入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42.0个月比21.5个月,P<0.05);125I粒子组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4%、58.3%和41.6%,对照组分别为86.1%、33.3%和25.0%(P<0.05);中位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47.0个月比38.0个月,P<0.05);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7.2%、69.4%和52.8%,对照组分别为94.4%、52.8%和27.8%(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25I粒子未植入、肿瘤无包膜是肝细胞癌术后薄层切缘患者复发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12,95%CI:1.155~3.860,P<0.05;HR=2.492,95%CI:1.272~4.693,P<0.05)。结论对于肝细胞癌切除术后存在薄层切缘的患者,在薄层切缘区域植入125I粒子行辅助放疗安全有效,能明显减少肿瘤复发,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切除术 薄层切缘 125I粒子辅助放疗 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25I粒子植入放疗在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综合治疗中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儿童眼眶横纹肌肉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确诊,根据WHO制定的病理组织学分型标准分为胚胎型6例,腺泡型2例。根据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协作组(IRSG)分期标准分为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4例。所有患儿均在儿科规范化疗,计划在肿瘤切除术后1个月行125I粒子植入放疗。随访项目包括肿瘤控制情况和放疗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手术中肉眼切除干净,另4例因边界欠清晰未切除干净。7例患者按照各自预定方案完成了化疗,1例未完成化疗并放弃后续治疗。完成综合性治疗的7例患儿4年无瘤生存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48(37~66)个月。未完成综合治疗方案者1例,因脑转移死亡(眼眶部位稳定控制)。穿刺并发症:1例穿刺道出血。放疗并发症:早期(≤6个月)有角膜刺激征5例,睫毛眉毛脱失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2例;晚期(>6个月)有视力下降5例,眼表新生血管性病变5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5例,皮下组织萎缩、硬化4例,角膜刺激征3例,睫毛眉毛脱失2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其中角膜溃疡、穿孔并摘除眼球1例)。所有患儿均无眼眶及面骨发育异常,存活的7例患儿中有6例完整保留眼球,3例视力无影响。结论:包含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的综合治疗可较好地治疗儿童局限于眼眶内的横纹肌肉瘤,但粒子特有的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眼眶横纹肌肉瘤 粒子植入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44例(男39例、女5例,年龄41~84岁)。随访≥12个月,观察其疗效。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有效率。通过建立ROC曲线,获得最佳术后90%大体肿瘤体积所接受的剂量(D90)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结果44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2.73%(32/44)。ROC曲线示术后D90的最佳界值为120 Gy,AUC为0.771。术后D90≥120 Gy组的有效率(18/19)高于<120 Gy组[56.00%(14/25); χ2=8.17, P=0.004]。44例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77.27%(34/44)。单因素分析示,年龄(χ2=3.99, P=0.046)、术前Hb(χ2=10.60, P=0.001)、肿瘤最大径(χ2=11.50, P=0.001)、术后D90(χ2=5.81, P=0.016)均可影响患者生存。多因素分析示,术前Hb[风险比(HR)=0.023,95% CI: 0.001~0.882, P=0.043]、肿瘤最大径(HR=40.889,95% CI: 1.458~1 146.586, P=0.029)是预后因素。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放化疗后进展肺癌患者疗效较好,术后D90≥120 Gy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120 Gy患者。术前Hb、肿瘤最大径是肺癌粒子植入术后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D模板在125I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安全性及剂量研究。方法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自2018—2019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98例,采用4D模板导航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放疗计划、术中优化、术毕即刻剂量验证,术后评定植入剂量。观察治疗结果。结果98例肿瘤患者全部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植入部位行外照射和未行外照射的大体肿瘤体积植入剂量分别为(12 489±414) cGy和(15 036±514) cGy,V100%分别为84.7%~94.1%和88.2%~93.7%;临床靶体积植入剂量分别为(7 450±621) cGy和(9 080±761) cGy。剂量植入质量评估优91%(89/98)、良7%(7/98)、中2%(2/98)、差0。疼痛患者症状缓解率为92%(36/39)。行外照射和未行外照射1、2年局控率分别为61%、36%和82%、54%(P=0.02)。48例肺部植入者气胸发生率为19%(9例),咯血发生率为10%(5例),其他部位植入者均未出现相应并发症。结论4D模板辅助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术中实时针道角度调节和剂量优化使植入剂量得到精准控制。

  • 标签: 四维模板 实时可调角度模板 剂量学 恶性肿瘤,晚期/125I粒子植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国内5家医院2011年12月至2021年1月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男86例、女16例,中位年龄61岁)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和总生存(OS)及预后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LPFS率和OS率,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截至2021年4月,中位随访38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6.1%(98/102),1、3、5年LPFS率为61.3%、25.5%、12.7%,1、3、5年OS率为73.9%、39.1%、22.6%。75例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进展,其中42例肝内复发转移,55例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风险比(HR)=0.34,95% CI:0.20~0.58]为LPFS的保护性因素;近期疗效CR(HR=0.25,95% CI:0.13~0.47)为肝癌粒子植入治疗后OS的保护性因素,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C期(HR=2.33,95% CI:1.27~4.27)、治疗后肝内进展及肝外转移(HR=3.18,95% CI:1.28~7.86;HR=3.23,95% CI:1.27~8.21)为OS的危险因素。125I粒子植入过程及治疗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BCLC分期、近期疗效及粒子植入治疗后进展为影响生存时间的预后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