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探讨了美国侵权法领域新近出现的一种诉讼,为我们了解国外侵权法领域的动态提供了很好的例子。文章既详细描述了这种公共侵扰侵权之诉,该诉求寻求让产品制造商为大规模的社会疾病承担责任,又对不同法院对此给出的不同答案以及引起的争论进行了评析。文章最后指出了公共侵扰侵权的五个关键性限制要素,它们来自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最近判例法的发展,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得出结论:公共侵扰不应当成为一种将原告武装起来,向产品制造商提出损害赔偿之诉的理论,无论原告是政府还是个人。

  • 标签: 公共侵扰 大规模产品侵权责任 产品责任
  • 简介:对于征收的社会目标、政府在征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制约征收权等问题,不同的征收理论有着不同的答案。以社会效率为导向的私人征收理论认为,征收必须出于公共用途的需要这一条件是无法实现的。为防止征收中的腐败、寻租和无效率等不良后果,应当排除政府的介入,通过补偿的条件设置筛选出高效率的私的征收人。以良政为目标的公共征收理论则认为,除了效率,征收的正当性还和政府的公共职能以及分配正义相关,要制约征收权,除了补偿,还必须依托于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文章最后运用这两种理论分析中国的征收权,并提出一些改良的建议。

  • 标签: 征收 私人征收 土地政策 分配正义
  • 简介: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价格调控的政策,其中最令老百姓关注的就是前一阶段启动的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该措施规定,对于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商品,国家实行临时的价格干预制度,达到一守规模的捶产经营企业在提价前要进行提价申报,批发和零售企业则要进行调价备案。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两大杀手锏的联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近一段时间以来公共产品的涨价势头,稳定社会的心理预期。但从另一个角度,

  • 标签: 社会责任 公共企业 法律角度 价格干预措施 食用植物油 液化石油气
  • 简介: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会展和航运中心,是世界上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上海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问题。平安上海的建设为完善上海公共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现有立法,上海在大型城市反恐、突发事件应对、公共交通安全等地方立法上尚且存在门类不全、结构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补充和完善上海公共安全领域地方立法势在必行。

  • 标签: 公共安全 立法 上海
  • 简介:公共企业的界定可以从公共利益的实现方式和政府职能履行方式两条路径着手,具体的选择则基于政治哲学、经济模式等因素而呈现出差异,但共通之处是作为国家实施公共利益的组织方式,公共企业应在公法规范的约束下平衡公共性与企业性。公共企业制度的建构应考量的因素包括:履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投资并享有控制权;与公众广泛地进行商业型的交易;持续地提供公共服务;公法的约束框架。

  • 标签: 公共企业 政府职能 界分路径 建构原则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37条创设了“公共企业”的信息公开义务。针对“哪些企业具有信息公开义务;如何界定公共企业信息公开主体资格”的问题,本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论证:首先,立足规范视角,对公共企业信息公开主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梳理,引出内涵界定不明和外延概括不清的主体资格问题;其次,通过法官视角和学者视角,具体考察了相关裁判和学说的思路及其在逻辑论证上难以周延的不足;最后,透过域外视角,并再次回归规范视角,并借由“公用事业”推导出公共企业信息公开主体具有行为的公益性、一定的垄断性、受行政规制性和受政策支持性这“四性”,进而提出“两步走”的主体资格识别标准。

  • 标签: 信息公开 公共企业 公开主体 规范法学
  • 简介:公共教育制度是为普及教育之需而发生的由社会向国家的一次教育职能的转移,是教育权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一次再分配。由于公共教育制度是在家庭之外,通过某种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来实施的一种高度专门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必定会与沿袭了数千年的家庭的或民间的教育传统构成极大的冲突。'二战'后最终定型的公共教育制度,由于其所具有的国家垄断性质,产生了一系列弊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一场针对公共教育制度的规模宏大的教育改革浪潮。我国教育也经历了一条与国外类似的发展路径,故20世纪80年代教育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一种既利于政府进行统筹管理,又能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学校具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的新型权力关系。教育体制改革带给公共教育的最大变化是,通过市场的有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运行机制。在这一变化中,出现了政府、市场和学校三种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力量,传统的公共教育利益格局开始分化,逐步向一个多元化的利益结构过渡。

  • 标签: 教育职能 国家教育权力 公共教育制度 教育体制改革 市场化改革
  • 简介:本文由作者在南京大学中德法学研究所所做的专题报告整理而成。公共职能的私有化目前是德国乃至欧洲经济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主题。作者从介绍私有化的定义和目标出发,揭示了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状况下公共职能所面临的私有化的国际压力,从而引申出私有化的界限问题。在私有化的过程中,权利从国家手中转到私人手中,国家的职能是否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哪些公共职能可以被私有化是私有化界限问题的首要问题。在确定了哪些公共职能可以被私有化之后,对这些职能在什么程度上进行私有化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作者在行文中着力从私有化的实体性界限方面,即基本权利、社会国家原则和法治国家原则三个方面对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标签: 公共职能 德国人 法治国家 法上 专题报告 南京大学
  • 简介: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如何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实现这一目标,一直是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 标签: 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 简介:在我国,“限制人身自由”卫生即时强制属于卫生行政执法实践中应用不少而在理论上关注不多、研究不深的一类行政强制措施。随着“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凸现了我国“限制人身自由”卫生即时强制相关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对此,我国应加强与之相关的多个层次、多个部门法律法规的完善。

  • 标签: 限制人身自由 卫生即时强制 立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构建全方位、全员参与的高校应急机制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师生合法权益,全面履行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应对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与应急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有效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必要举措。构建辽宁高校全方位、全员参与应急机制应当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完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高校应急工作全方位、全员参与宏观预防机制和微观处置机制。

  • 标签: 全方位 全员参与 应急机制
  • 简介:核电站联合应急响应机制是核电安全发展的最后屏障,是将核事故发生风险降到最低的最佳可行手段之一。经验证明核电站联合应急响应机制应该具有'领导权威、纵向到底、横向全面'的特征。虽然迄今我国尚未发生过严重的核电事故,但鉴于当前我国核电站建设的规模化发展特征,且结合国外核电应急管理之经验,我国构建核电站联合应急响应机制是势在必行,而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确保这一机制建设实现预定目标的基本保障。

  • 标签: 核电站 联合应急响应机制 制度保障
  • 简介:社会生活中频发的突发事件既威胁着公共安全与秩序,又考验着应急行政管理能力。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深刻影响着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以致后者缺乏应有的特别结构。针对应急管理之需,我们有必要在协调、效能、比例以及人权原则指引下构建应急行政管理中的联动机制,探索多元化的联动模式,并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

  • 标签: 突发事件 应急管理 公共危机 联动机制 法治化
  • 简介:公共财政不仅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一种经济收支活动,而且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国家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张力。从宪政视角考察其法律特征,民主性是公共财政的逻辑起点,法治性是其形式要求,公共性是其终极价值。

  • 标签: 公共财政 民主 法治 公共性
  • 简介:公共图书馆法》增设了公共图书馆安全保障义务方面的规定,加大了对于读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但该法的规定缺乏体系化的顶层设计,关于公共图书馆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也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规范的引领作用。应从立法理念、逻辑体系、条文表述等维度入手,制定《公共图书馆法实施细则》,将安全保障义务控制在可预期和可期待的范围之内并受比例原则的约束。

  • 标签: 公共图书馆 安全保障 过失相抵规则 侵权责任
  • 简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一切有关智力资源的制度规范纳入互联网领域,而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公共领域也受到互联网技术的根本影响。一方面,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托互联网相关立法加强了对智力资源的专有控制。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空间中的扩张抑制了公共领域,不利于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有鉴于此,厘清公共领域的功能内涵,合理应对互联网知识产权的扩张并实现二者之间动态利益平衡是重塑公共领域与知识产权的相互关系,完善互联网公共领域发展和治理的必然选择。

  • 标签: 互联网技术 公共领域 知识产权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包含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和治理目标等治理各个要素的现代化。治理主体现代化就是要培养治理主体具有独立性、正义感、宽容性的公共精神,形成多元参与、和衷共济的格局,确保主体“最小公倍数”;治理方式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法治、德治互济的局面,筑牢社会“最大公约数”;治理目标的现代化,就是要凝心聚力、同舟共济建构国家“最大认同量”。

  • 标签: 治理现代化 法治 公共性
  • 简介:在宪政模式之下,环境立法是一种聚合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立法在实践中却被当作谋求管理和利益的手段,导致所立之法的有效性存在相应的问题,单纯强调国家导向的环境立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遵从公共理性制定和修正环境法律、法规,并通过公共参与、理性公议达成可接受的环境立法方面的共识,是解决环境立法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 标签: 公共理性 环境立法 公共利益 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