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德治校目的.是为了学校内部和谐与发展.是为了培养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国家栋梁民族希望。

  • 标签: 以德治校 时代精神 道德建设 法制建设
  • 简介:价值具有普遍共同性,也具有个体性差异性。西方普世价值论以价值个体性代替共同性、一元取代多元;习近平共同价值论则强调个性与共性、自身一元与世界多元有机统一。基于这种统一,各国倡导“共同价值”以解决人类社会共同威胁”,满足共同需要、实现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构成国家价值安全威胁。价值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立足共同价值,尊重不同价值体系个体性差异性,实现多元价值体系和谐共存。维护国家价值安全并不仅是关心自身安全,也须在尊重价值个体性差异性基础上强调共同性,强调世界各国围绕共同利益以实现共同安全,遵循“彼此尊重,平等相交”“合作共赢,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权责共担”行动准则,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共同价值 价值安全 国家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政治正当,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价值.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关于政治正当解释范式,主要经历了从政治正当伦理学解释范式、政治正当社会学解释范式,到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正当解释范式演化历程.价值与制度安排相统一政治正当解释范式,现代人类社会安排政治生活秩序文明趋势与方向,其真正确立根本标志宪政制度建立.因此,所谓现代政治文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在现代宪政制度基础上一整套政治哲学、政治理念、政治文化制度安排集成.究政现代政治正当制度创制.

  • 标签: 政治 正当性 解释范式 价值与制度相统一 宪政制度
  • 简介:当代伦理道德重构必然涉及传统伦理资源开发与运用。开发、运用传统伦理资源,所涉及一个前提性问题传统伦理资源向当代有效转换如何可能?这一前提问题求证,既涉及到重新审查传统伦理视域范围,也涉及到对传统伦理实质构成内容、本质规定价值导向重新确认,更涉及到传统伦理资源向当代转换原则确立与方法探讨。此三者,构成本文讨论基本内容,并企图通过这种讨论,为传统伦理资源的当代转换提供认知视域、价值原则宏观操作方法

  • 标签: 伦理本位 以理统情 因革—损益原则
  • 简介:欺诈侦查与刑讯逼供不同,在进行伦理评价时会遇到“善恶难辨”灰色区域。欺诈侦查进行伦理评价,应当避免持机械道义论或庸俗功利论为理论工具,而是应结合道义论与功利论各自优点走一条中庸之路,采用双层伦理评价方法欺诈侦查进行双层伦理分析,可以简化分析逻辑,避免伦理评价绝对化与庸俗化;也可以更好地认清其“必要之恶”本质,为适用“非法推定”框架分析法律问题奠定基础。

  • 标签: 欺诈性侦查 道义论 功利论 双层伦理分析
  • 简介:托伦斯神学目标在于重新建立神学客观实在。托伦斯"神学之科学思想源自于他科学本质重新认识。在托伦斯看来,神学客观就如同科学客观一样,不但表现在其研究方法具有客观,而且表现在其研究对象——上帝——也具有客观。托伦斯认为,神学研究不但要注重理性作用,还要强调主体客体之间互动。在这其中,"信心"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托伦斯 神学 科学性 客观性
  • 简介:随着伦理学发展,伦理学主题发生了现代转向:从以"善"为核心德性伦理学逐渐向以"正当"为核心现代道德哲学转变,其中康德伦理学在此次转向起着重要作用,成为联系传统德性伦理学现代道德哲学关键环节。

  • 标签: 康德 正当 德性 分离
  • 简介:<正>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历来侧重于子女成长两个阶段:幼儿阶段青少年阶段。幼儿人生起点,古人强调“蒙以养正”,单纯幼儿及时给予正面教育,以利于培养正确道德观念行为习惯。青少年则是人生一个十字路口,走向社会开端,他们将逐渐面临学业、职业、处世一系列问题。然而,青少年还处在“德性未定,识见未纯”(张英:《聪训斋语》)阶段,亟须得到

  • 标签: 家庭道德教育 少年 我国古代 格言 张英 品行
  • 简介:<正>作为本世纪最为令人瞩目的新技术之一,计算机技术已经社会发生了越来越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这就有必要对这种技术进行重新审视,尤其进行关于计算机伦理问题反思。本文将从科技伦理学角度,软件设计中一些主要道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以期推动计算机软件研究道德建设。

  • 标签: 计算机软件设计 计算机行为 伦理问题 计算机伦理学 重道 软件人员
  • 简介:对于中国伦理学理论研究学科发展而言,西方伦理思想无疑是一种能够提供重要知识与方法论资源“他山之石”。正因为如此,西方伦理思想研究贯穿于中国伦理学发展进程之中。由南京大学杨明教授《现代西方伦理思潮》(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以下简称《思潮》),一部现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创新力作。该著有三大特点。

  • 标签: 现代西方 伦理思潮 伦理研究 教授 杨明 力作
  • 简介:中国传统村庄共同体在其形成基础、结构特征指向意义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伦理共同体特征。伴随着乡村社会转型,根植于自然经济传统乡村伦理共同体走向式微。转型期乡村伦理共同重建,应通过村庄经济发展、人际关系协调和社区文化建设实践操作和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建立在有机团结基础之上并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适应"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新型乡村共同体。

  • 标签: 乡村 伦理共同体 机械结合 有机团结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最终基础在于人性内在矛盾,道德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生活即道德生活,人类最理想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社会舆论往往教师较高道德期待,希望教师美德,能够为人师表。但教师往往会把自己仅仅看成一个知识传授者,把知识技能教育看作自己当然职责,而放弃自己道德实践主体地位。教师在何种意义上承担道德教化责任,在何种意义上具有道德实践主体地位?对此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 标签: 道德实践 教师 实践主体 社会舆论 为人师表 技能教育
  • 简介:由于存在市场势力信息不对称,垄断容易导致交易不平等、不公平,成为滋生不道德行为主要原因。在经济快速转型期,垄断企业道德建设缺失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实证研究表明,当道德建设缺失时,消费者企业垄断程度感知会降低道德感知水平,形成更为苛刻道德判断。因此,在消除垄断不利影响矫治道德缺失弊害过程,一方面垄断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降低垄断感知,另一方面反垄断机构还需要加强市场道德监管。

  • 标签: 垄断企业 道德缺失 矫治对策
  • 简介:东西方心灵哲学通过各自独有的路径表现出了这样一种趋同,即深入心底去挖掘做人奥秘,揭示人之为凡为圣内在根据、原理、机制条件,进而成就了特种形式由心性角度切入圣学。钱穆安心之学最具典型意义,在重构理想人格构成件时,不仅正确揭示了圣人心理构成、条件、形成机理,而且成功解决了中外哲学一直没能很好解决幸福与道德二律背反问题,如他不仅重视真善美等价值,而且强调圣人还有富、贵、吉、福、顺、寿特点。这些为世界价值心灵哲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尽管在这一过程表现出了自然化意识操作,但从实证科学角度所作研究尚属阙如。这样工作也值得我们今天关注重视。

  • 标签: 钱穆 幸福 圣人之学 安心之学 心灵哲学
  • 简介: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一种根本制度安排人们一种基本权利,产权社会道德基础.一定利益差别产权界定,道德产生前提;社会产权制度性质变迁,规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特质演变;社会产权安排结构状况,影响制约着人们道德行为选择社会道德风尚.健全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选择,安定人们生活心态,创造积极道德环境条件,从而优化人们道德行为选择,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秩序形成.

  • 标签: 产权安排 社会道德 道德行为 道德秩序
  • 简介:就人本质而言,人同时具有个体性位格。个体性从人肉体以及与肉体密切相关物质欲望方面来说,位格从人精神以及与精神密切相关信仰、道德方面来说。当代社会错误地将个体性当作人本质,而完全忽视了同样作为人本质位格。尽管从质料角度来说,人往往被当作追逐物欲个体,但是从形式角度来说,人更应当被当作具有神圣信仰位格。

  • 标签: 雅克·马里坦 个体性 位格性 人的本质
  • 简介:一问卷样本概述2014年下半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课题组以武汉地区高校为调研点,围绕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建议和对策。本次调查主要在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以及湖北中医药大学这四所高校进行。此次一共发放7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73份。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调查了解 宗教信仰 武汉地区 信仰状况 校园文化建设
  • 简介:“幸福”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评价。人们幸福感受与人们幸福追求和心理欲望相辅相成。从社会或人际角度看,幸福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生活状态。创造幸福过程痛苦,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亭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角度来说,幸福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要与公民幸福目的一致。

  • 标签: 幸福 幸福广东 创造幸福 享受幸福
  • 简介: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多),须无休止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一)与道德分殊(多)的话语范围。

  • 标签: 启蒙的道德筹划 不可公度 道德普世性(一) 道德分殊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