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论述了某新型号发动机燃烧室内壁外型面及螺旋槽精密加工所用工艺装备的设计方法。该工艺装备结构先进、合理,重复定位精度高,使用状态稳定,能很好地满足产品的加工精度要求。

  • 标签: 燃烧室 内壁加工 工装设计
  • 简介:依据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原理,建立了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涡轮进出口边界条件、转速和结构尺寸等参数,完成涡轮的一维设计,并输出叶型的几何数据和流动性能参数,再结合三维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按照涡轮总体设计要求,完成了某小流量高压比涡轮的原始设计,根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原始设计的涡轮叶型进行了优化,涡轮效率提高了2%。在全周结构上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优化后的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满足涡轮总体设计要求。

  • 标签: 局部进气 冲击式压力级 涡轮 优化
  • 简介:针对换热器设计中如何合理兼顾传热效率和压力损失的难题,以矩形流通截面的燃气-水列管式换热器为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设计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换热面积与燃气流通面积、横向管间距、换热管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建立了基于压力损失和传热计算的耦合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型燃气冷却器的设计,也可供其它换热器设计时参考。

  • 标签: 换热器 传热 压力损失 耦合设计
  • 简介:分析和总结了发动机主轴密封装置的设计、加工工艺及试验。结果表明:主轴密封设计合理,能满足发动机总体对主轴密封装置的设计要求。

  • 标签: 主轴 密封装置 设计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
  • 简介:介绍了风洞应变天平的工作原理、设计流程和设计要求,研究了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研究了响应面及其构造方法,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风洞应变天平优化设计方法,利用模板法和积木拼接法对风洞应变天平进行参数化建模,给出了天平优化设计实例。

  • 标签: 响应面法 风洞应变天平 试验设计 优化设计 参数化建模
  • 简介:为保证新研制的导向叶片在发动机上可靠工作,须先对其进行冷效试验,以验证气膜冷却的气动参数、几何参数对冷却效果及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件结构设计中根据相似原则,采用单层干烧结构,并采用UG参数化建模和装配、间隙分析减小装配误差和干涉,提高了冷效试验效率。试验件内温度场、压力场较好,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密封性;试验件设计中,配合更换试验件耐热材料,较常规水冷式试验件结构简单,且加工周期缩短一半,造价减少约60%。

  • 标签: 涡轮导向叶片 结构设计 间隙分析 数值模拟 冷效试验件 耐热材料
  • 简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使其疲劳问题越来越突出,预测使用寿命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发动机结构疲劳寿命设计有关的设计准则,设计方法以及研究的新动向的介绍,显示出发动机的研究需要更准确的预测,需要全面分析,掌握失效规律,在机械设计,选材,制造,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寻找改善发动机构件疲劳可靠性的途径。

  • 标签: 燃气涡轮发动机 疲劳寿命 疲劳设计 损伤容限设计 概率设计 航空发动机
  • 简介:推进剂利用系统调节器最初设计为非线性调节。鉴于非线性的一些缺陷,后来改进为线性调节。本文介绍了这种线性调节器的设计方法.本方法避开了复杂的解析计算,借用非线性调节器的试验数据,用半经验的工程方法解决了原认为难以解决的设计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发动机 利用系统 调节器 线性化
  • 简介:针对空间压力容器常规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航天技术快速发展对轻质量、低成本、高可靠的需求,基于可靠性理论中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建立空间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数学模型。结合某型号钛合金球形气瓶随机变量统计数据,开展了气瓶可靠性定量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可靠性定量设计方法能够给出产品可靠度定量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间压力容器结构重量。

  • 标签: 空间压力容器 可靠性设计
  • 简介:基于MESSENGER飞船的需要,开展了一种新型超轻贮箱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工作,整个过程分方案论证、分析与设计以及制造与试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考虑了50多种贮箱结构,反复分析后确定了一种最有效的方案;第二阶段致力于防漩器、防晃板和贮箱壳体的设计与分析,包括用缩尺模拟试验确定防晃板的数目、尺寸与安装位置、防漩器和防晃板的载荷分析与结构分析以及壳体应力与断裂力学分析;第三阶段制造了一个鉴定试验用贮箱(以下简称试验贮箱)和四个飞行贮箱(三个飞行、一个备用).贮箱壳体、防漩器和防晃板分别采用固溶处理和时效(STA)的6AL-4V钛合金材料、6AL-4V钛合金板和退火6AL-4V钛合金环.壳体由四条周向焊缝连接,其中两条焊缝具有STA特性,另外两条经过退火处理.五个贮箱采用相同的工序和工艺.试验贮箱必须经过正弦和随机振动试验的品质检验,该检验项目还包括具有破坏性的爆破压力试验.所有飞行贮箱在清理和交货之前要经过模拟飞行试验.飞行贮箱包括附属组件在内不得超过9kg.超轻贮箱对于MESSENGER飞船计划的成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MESSENGER飞船 推进剂贮箱 设计与制造
  • 简介:结合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修订,概述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规范的演变,并基于过去20多年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经验教训和美国最新的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从材料和工艺、设计许用值、静强度、耐久性、损伤容限和结构验证试验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和验证要点及与金属结构的差别。

  • 标签: 结构强度设计 复合材料 特点 飞机结构 设计规范 设计许用值
  • 简介:飞机/推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是从整个飞机系统出发来进行机体、发动机的研究设计。这一设计方法要求根据具体飞机的设计要求,从整体出发,在综合考虑飞机、发动机等性能的基础上,优选出飞机/发动机的设计方案,使得飞机的性能最优,对飞机/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概念、程序和研究内容,以及如何获得最佳匹配进行了介绍,给出了实例。

  • 标签: 飞机-发动机整体化 推进系统 一体化设计 优化 设计流程
  • 简介:进气道的设计对冲压发动机导弹的动力学性能和发动机性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进气道设计的成败即关系着导弹设计的成败.本文分析了进气道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虽然这些分析还是定性的,但它对定量的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重要的是:对具有固定进气口和楔体的进气道,其设计必须兼顾导弹全作战包络,即在各种外弹道条件下,避免进气道处于亚临界工作状态,更不能出现"喘振".

  • 标签: 冲压发动机导弹 超声速进气道 一体化设计
  • 简介:为探讨高湍流度格栅的几何设计方法,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大涡模拟方法,以单平面格栅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不同格栅稠度、几何形状、来流雷诺数及表面粗糙度下,格栅后湍流度、各向同性特征沿流向的变化。结果表明,格栅稠度对各向同性湍流度基本无影响,稠度增加能增加格栅初始湍流度;存在优化的格栅形状、与格栅尺寸变化相关的来流雷诺数及格栅表面粗糙度,能改善湍流各向同性特征,进而提高格栅湍流度。

  • 标签: 高湍流度格栅 单平面格栅 格栅设计 各向同性湍流 大涡模拟 涡轮叶片
  • 简介:本文阐述了承受气密载荷机身壁板强度研究的特征。研究了气密使用载荷的确定原理和气密设计载荷的确定方法,并对使用载荷和设计载荷进行了实例演算。根据机身壁板长桁和框与蒙皮的位置关系,研究了蒙皮纵向应力和环向应力的计算方法,给出了试验应变和应力的转换关系,分析了影响蒙皮应力的关键因素。完成了包含载荷施加、试验件变形、试验方案、试验装置、试验结果分析在内的气密载荷试验方法研究,试验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和工程可行的。形成气密载荷设计、分析及试验验证的强度技术,可为机身壁板气密载荷试验方案制定和夹具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机身壁板 气密载荷 应力分析 环向应力 纵向应力 试验装置
  • 简介:总结了凝胶发动机不同研制阶段相对应的试验系统以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5N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双组元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最终建立和凝胶试验系统试后处理工艺。通过对不同试验系统的建立与比较,确立了最终的凝胶试验系统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

  • 标签: 凝胶 推进剂贮箱 试后处理工艺
  • 简介:摘要:本文描述了加热带的设计思想方法以及应用范围,给出了加热带设计功率计算方法以及匀热层厚度的确定,通过数值建模仿真计算确定了加热带的电阻丝间距。试验表明电阻丝加热带在热试验中安全、可行。

  • 标签: 接触式加热带 有限元分析 优化
  • 简介: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传感部分反射的衍射光中心波长是由微型光谱仪进行解调的。为了解决传感器系统目前所用的微型光谱仪体积较大、成本高且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本文对该传感器的信号解调部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内部光路进行优化,制作了一个与传感器配套的微型光谱仪,光学分辨率为2nm。实验结果表明,用该光谱仪解调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的信号时多次重复测量的位移差在0.08ram以内,传感器有着较好的重复性;且位移误差小于0.3mm,最大引用误差小于0.5%,满足设计指标。

  • 标签: 信号解调 微型光谱仪 变栅距光栅位移传感器 优化设计 交叉式Czerny-Turner光路
  • 简介:高压气动电磁阀是地面供气系统使用的关键元件,其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运载火箭能否正常完成发射流程。本文对高压气动电磁阀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可靠性改进设计、可靠性试验以及可靠性评估等技术进行了介绍,通过一系列可靠性改进设计及验证试验工作,使高压气动电磁阀可靠性有所增长,并在大型飞行试验中得到验证。

  • 标签: 高压气动电磁阀 可靠性改进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