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3 个结果
  • 简介:对国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行业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产能过剩、过度竞争导致价格严重下滑、研发水平低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是该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根据目前该行业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与建议,重点展开突出产品优势、提高性价比、增加出口等方式,也呼吁相关行业组织来协助企业。

  • 标签: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形势 对策
  • 简介:对小型电动公交车上配置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进行了评定,利用放电/充电机对单电池(cell)和蓄电池组(pack)做实验。提出了区别蓄电池优与劣的有关实验项目,在单电池的放电/充电周期实验中,环境温度25℃,相对容量为10000个周期的60%;在小型电动公交车上蓄电池组的放电容量实验中,相对容量保持在90%以上,连续运行近900天。基于这些实验结果,对蓄电池放电容量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电动公交车 放电容量
  • 简介:综述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FePO4的研究概况,系统地阐述了LiFePO4的结构特征及性能;从添加导电剂或导电剂前驱、掺杂改性以及合成纳米颗粒等方面论述了改善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基本途径。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活性材料 LIFEPO4
  • 简介:建立了一个典型10Ah动力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在1C放电条件下的三维热模型,并采用相关软件得到了数值解,进而用图示的方法给出了该电池在上述工作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图。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热模型 温度分布图
  • 简介: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LiMO2(M=Co、Ni、Mn)的结构、性能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几年来LiMO2(M=Co、Ni、Mn)的改性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了元素掺杂和表面包覆改性对上述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对掺杂离子的特点、作用进行了小结。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层状正极材料 掺杂 包覆
  • 简介:综述了锂离子电池Cu6Sn5合金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锡铜合金体系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优势,并指出其循环性能对比石墨负极仍然不够理想。对此,还概述了目前国内外改进锡铜合金材料循环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实现纳米化、薄膜化以及多孔结构。

  • 标签: Cu6Sn5 锂离子电池 纳米结构 薄膜结构 多孔结构
  • 简介: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优势,汇总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锂离子电池工业产业政策,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工业发展给出了建议。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检测标准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保证锂离子电池产品安全,促进锂电池工业安全、健康发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锂电池工业 产业政策 检测标准
  • 简介:橄榄石结构的LiCoPO4具很高的能量密度、比能量,以及高达4.8V(Li/Li+)的电压平台,有望成为高电压、高容量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高压锂离子正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反应机理,制备该材料的主要方法,以及针对这种材料电导率低的缺陷,国内外所做的改性研究,并对该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CoPO4
  • 简介:介绍了锂电池隔膜的材料一致性评价技术。通过分析隔膜的材质、形态结构以及孔隙率三项指标,从隔膜的材质一致性和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两方面反映隔膜的材料一致性;并通过相关实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微孔隔膜 质量控制 一致性
  • 简介:研究了碳负极纵向面密度均匀性对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负极纵向面密度差从1.52mg·cm^-2降低到0.12mg·cm^-2时,电池的首次充放电效率由81.9%增加到88.9%。以纵向面密度差分别为1.31mg·cm^-2和0.35mg·cm^-2的负极所制备的电池,其2C放电容量分别为0.2C放电容量的93.1%和96、5%,经157次1C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分另4为初始容量的80.6%和88.9%。在负极制备中监测电极的面密度的变化,可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 面密度均匀性 首次充放电效率 性能
  • 简介:对小型电动公交车上配置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进行了评定,利用放电/充电机对单电池(cell)和蓄电池组(pack)做了实验。提出了区别蓄电池优与劣的有关实验项目。在单电池的放电/充电周期实验中,环境温度25℃,相对容量为10000周期的60%;在小型电动公交车上蓄电池组的放电容量实验中,相对容量保持在90%以上,连续运行近900天。最后,基于这些实验结果,对蓄电池放电容量的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电动公交车 锂离子电池 放电容量
  • 简介:从有机电解液自身热稳定性以及电极/有机电解液相互作用的热稳定性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的热稳定性;认为,正极/有机电解液的反应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影响是最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抑制LiPF6分解、使用不燃或阻燃溶剂阐述了改善有机电解液热稳定性的方法.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有机电解液 热稳定性
  • 简介: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2MnO3·LiMO2具有高达300mAh/g的理论容量,并且电压能够达到4.5V,从而具有最高的能量密度,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潜力的下一代锂离子正极材料,但是该材料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尚不能达到应用要求。本文从机理、合成方法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综述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能量密度 研究进展
  • 简介:综述了LiPF6的制备方法.LiPF6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固反应法、HF溶剂法、有机溶剂法、离子交换法4种.在总结他人研究成果和作者产业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也对LiPF6的纯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电解质 LIPF6 制备 纯化 锂盐
  • 简介:以某型纯电动轿车用60Ah磷酸铁锂电池组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电池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台架试验工作;系统分别利用LTC6802芯片实现了底层信息采集模块,利用分压原理实现了高压采集与绝缘电阻检测模块,利用MC9S12XDP512芯片实现了顶层数据处理及与整车信息交互模块。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管理系统能够实时地对电池组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运算处理,并与整车控制器进行可靠的信息交互。

  • 标签: 磷酸铁锂电池 电池管理系统 台架试验
  • 简介:用传统充电方案与新的充电方案交叉的方法对36V/10AhLiFePO4锂离子电池组进行循环性能测试,结果发现:新的充电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组的循环性能,对于单体性能差异较大的电池组,其改善效果尤为明显。通过实验分析发现,电池组循环性能的衰减主要是由于电池组整体的差异性而使得充电容量的衰减,而非单体性能的下降。另外,通过对电池组中3个单体进行单独放电而故意加剧电池组间单体电池荷电状态失衡,从而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单体间自放电率差异较大的情形。在此种状态下,新的充电方案可以通过10次的循环过程将电池组容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新的充电方案可以有效地均衡电池组间单体容量差异,从而避免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间自放电差异的存在和累积而导致电池组寿命的急剧缩短。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 充电方案
  • 简介:用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做正极活性物质,石墨做负极材料,制备额定容量为1000mAh的456080软包方形锂离子电池。重点研究了不同的电解液注液系数对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5g/Ah的注液系数下,尖晶石型LiMn2O4表现出了更好的循环性能。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型LIMN2O4 保液系数 循环性能
  • 简介:在1mol/LLiPF6/(EC+DMC+EMC)(体积比1∶1∶1)电解液中加入不同体积比的亚硫酸丙烯酯(PS)制成不同的电解液,用循环伏安、电化学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PS,可改善电解液与石墨负极材料的相容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和低温性能.其中,电解液中PS含量为3%时,与不合PS的电解液相比,常温循环2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提高了8%;同一放电制度下低温-40℃的放电容量提高了4.9%.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亚硫酸丙烯酯 电解液 低温性能
  • 简介:采用LiMn2O4为正极材料,Li4Ti5O12为负极材料制成了26650/2500mAh的锂离子电池,该电池10C放电容量能够达到1.0C放电容量的97.30%,电池在-20℃的条件下以0.5C放电,能够放出25℃条件下容量的98.72%,在55℃的条件下以0.5C放电,能够放出25℃条件下容量的97.83%,1.0C循环测试200次后,容量剩余率为96.10%;电池以3.0C倍率过充到20.0V,没有爆炸和起火,经过针刺短路之后,没有爆炸和起火,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90℃。

  • 标签: LI4TI5O12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MN2O4 电性能
  • 简介:综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优点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基于聚丙烯腈(PAN)、聚环氧乙烷(PEO)、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偏氟乙烯(PVDF)四类聚合物凝胶电解质的研究现状.指出要加快凝胶电解质研究进度,以适应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要.

  • 标签: 聚合物电解质 凝胶 锂离子电池 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