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的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的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为了表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考虑碳循环响应于未来的气候变化和CO2的变化,经常考虑碳—浓度参数化和碳—气候反馈参数化,这是两个强的和相反的反馈.碳—浓度参数化是度量陆地和海洋碳库对大气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程度,从大气的观点是负反馈.碳—气候反馈参数化是度量温度和其他气候变量变化的响应,从大气的观点一般是正反馈.碳—浓度响应决定由于CO2增加碳库的变化;碳—气候响应决定由气候变化造成碳库的变化.
简介:通过对大样本的云/雨场的多角度的定量分析,文中指出,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通道(GMS/IR1/WV)的观测数据,在经一定的技术处理后,与卫星观测时数h之后的h+1、h+2时的降水强度R(h+1)、R(h+2)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与h+3时之外的降水强度的相关关系则呈现出锐减的趋势。这表明,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云观测资料来进行降水的短时定量估算是有可能的,但可外延的估算时效是很有限的,约在3h之内。依据云/雨场的定量分析结果,文中设计两个表征云/雨关系特征的形态函数f(tb)和p(s);通过函数参数优化组合分析,求得各函数的最优参数组合,由此给出一个以动态云图先行MαCS属性识别为前提的R(h+2)的定量估算模式。本篇介绍卫星定量估算短时降水模式及其应用效果的评估。以详实的对比结果证实以GMS通道数据进行短时降水定量估算的现实可行性。
简介:1引言青海省恢复高空资料审核已有十三年,通过对高空记录及报表的审核,纠正了大量计算、抄录和技术性错误,从而使高空气象资料得到全面提高。在大量的错情中,技术性错情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台站很少组织业务学习,在值班中偶尔迁到一些较为特殊记录无法独立处理;二是上级业务部门在各个时期下发的业务文件保管不善,以至丢失不全,处理技术问题时无章可依;三是探空员调动频繁和不断的新老交替,使原本执行正确的规定不能延续下去,所以造成了一些混乱。另外,由于规范和技术问题解答的条文是原则性的东西,有时不可能阐述得详细、具体,所以在执行中由于理解不同,各执一词,无法统一。但是,应该说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我们如何去正确理解。现
简介:为提高数值求解大气方程的速度,研究了预处理JFNK(Jacobian—FreeNewton—Krylov)方法及其在大气方程中的应用。这是一种非线性外循环Newton迭代与线性内循环Krylobv迭代相结合的快速算法,其优点是进行外循环Newton迭代时不要求Jacobian矩阵的形成和存储;它的有效性取决于内循环中线性系统的预处理。首先介绍了JFNK算法,然后以浅水波方程为例,描述了非线性残值的形成、预处理矩阵的构造及其在JFNK算法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对内循环线性系统进行适当的预处理,能大幅度提高JFNK算法的运算速度。因而,JFNK是一种值得在大气方程中推广应用的方法。
简介:基于华北区域气象中心、华东区域气象中心、华南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业务数值模式2015年1—3月的预报结果,从能见度和空气质量两个方面对环境气象业务数值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能见度降低,各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均逐渐下降,对于<1km的能见度,仅华北区域模式和国家级雾霾数值预报业务系统(CMAUnifiedAtmosphericChemistryEnvironment,CUACE)模式表现出一定的预报技巧,其中华北区域模式和CUACE模式对北京本地24h能见度预报的TS评分分别为0.20、0.10;CUACE模式总体能见度预报误差较各区域数值模式均偏大;CUACE模式和华北区域模式、华东区域模式、华南区域模式能见度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普遍低于0.6。随着空气质量下降,各数值模式AQI的预报能力均逐渐下降;AQI为优等级时,各数值模式AQI预报的TS评分均较高,其中空气质量较好的华南地区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的TS评分最高,为0.81;总体上24h的AQI预报,区域模式优于CUACE模式;48h和72h的AQI预报,CUACE模式优于各区域模式。各数值模式PM2.5浓度的预报值普遍较观测值偏低,华南区域模式24h的PM2.5浓度预报误差相对较小,华北区域模式和华东区域模式24h的PM2.5浓度预报误差相对较大;CUACE模式PM2.5浓度的预报误差较各区域模式均偏大,CUACE模式PM2.5浓度预报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较各区域模式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