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腺病毒肺炎患儿,按是否发展为BO分为BO组与非BO组,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腺病毒肺炎住院患儿共266例,发展为BO的患儿37例(13.9%)。BO组年龄小于非B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8.0,17.5)月龄比32.0(13.0,48.0)月龄,P<0.001];BO组早产儿比例[10.8%(4/37例)比3.1%(7/229例),P=0.028]、有基础疾病的比例[21.6%(8/37例)比4.4%(10/229例),P<0.001]、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35.1%(13/37例)比20.1%(46/229例),P=0.041]高于非B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热程较非BO组长[10(4.0,13.5) d比6(4.0,9.0) d,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症状患儿多于非BO组[81.1%(30/37例)比27.9%(64/229例),P<0.001;64.9%(24/37例)比5.7%(13/229例),P<0.001;59.5%(22/37例)比6.6%(15/229例),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G水平、CD3-CD19+淋巴百分比高于非BO组[(364±104)×109/L比(297±105)×109/L,P=0.001;6.74(4.92,10.16) g/L比5.93(1.00,8.04) g/L,P=0.016;(33.5±15.3)%比(26.1±10.2)%,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组CD3+CD4+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于非BO组[(29.1±8.0)%比(32.5±9.4)%,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组混合细菌感染比例高于非BO组[37.8%(14/37)比16.6%(38/229),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26个月、合并基础疾病、早产史、病程中出现喘息、气促、低氧血症为腺病毒肺炎后BO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8、30.667、7.558、3.909、8.842、8.607,均P<0.05)。结论年龄<26个月、有早产史、合并基础疾病、表现为喘息、气促及低氧血症是腺病毒肺炎后BO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临床上患儿符合上述表现时,需尽早行高分辨CT明确是否发生BO。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后发生塑型性支气管炎(PB)临床特征性表现及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使用过支气管镜进行诊治并符合支气管镜诊治标准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共3 865例。将患儿分成PB组、单纯痰栓堵塞组及无阻塞组[支气管镜下未见分泌物堵塞支气管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未见塑形分泌物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特征性表现、病原学及免疫功能、影像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儿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2)。PB组和单纯痰栓堵塞组的年龄均明显大于无堵塞组。3组患儿均有咳嗽。无堵塞组喘息患儿占25.06%(924/3 687例)、单纯痰栓堵塞组占21.00%(21/100例),明显高于PB组的5.13%(4/78例)。PB组发热患儿比例最高占93.59%(73/78例),其次为单纯痰栓堵塞组,占83.00%(83/100例),无堵塞组占71.93%(2 652/3 687例),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1,P<0.05);PB组热峰(39.65±0.6)℃,热程(10.32±3.87) d;单纯痰栓堵塞组热峰(39.57±0.64)℃,热程(9.46±5.13) d;无堵塞组热峰(39.27±0.76)℃,热程(6.89±4.06) d。PB组患儿热峰高于无堵塞组、热程长于无堵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865例患儿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有肺炎表现、大叶性肺炎及胸腔积液,3组占比第1位的是PB组[大叶性肺炎占79.49%(62/78例);胸腔积液占41.03%(32/78例)],其次是单纯痰栓堵塞组[大叶性肺炎占65%(65/100例),胸腔积液占27%(27/100例)]。PB组的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单纯痰栓堵塞组,单纯痰栓堵塞组均明显高于无堵塞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淋巴细胞比例PB组明显降低,CD8+淋巴细胞比例PB组明显升高。3组患儿检出第1位的病原菌均为肺炎支原体(MP),但PB组MP检出率(84.62%,66/78例)明显高于单纯痰栓堵塞组(60.00%,60/100例)和无堵塞组(55.68%,2 053/3 68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肺炎后高年龄组患儿易发生PB,病程中易发热,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实验室检查CRP、D-二聚体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PB患儿检出第1位的病原菌为MP。及时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PB是可供临床选择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小儿支气管镜灌洗术用于治疗肺炎的护理效果与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到 2019年 10 月收治的 100 例小儿肺炎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 对照组 50 例选择常规护理 干预 模式, 观察组 50 例选择综合护理干预 模式,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 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儿护理后,两组患儿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满意率 98.00% , 1 例患者不满意, 对照组总满意率为 84.00% , 8 例不满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观察组患 儿并发症发生 率为 2.00 % ,对照组患 儿并发症发生 率为 10.00 % ,观察组 并发症发生 率 明显 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 差异明显,存在 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小儿 支气管镜灌洗术用于治疗肺炎 患儿时,选择综合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和达克罗宁应用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3-2019.3时间内我院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8例进行观察,基于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人员数量相同。对常规组进行利多可因药物处理,对实验组进行利多卡因与达克罗宁药物处理,对比麻醉药物使用价值。结果:在吸氧之前、麻醉之后、支气管镜插入时与支气管镜退出时等阶段,实验组患者数值均优于常规组数值,p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进行早期矽肺患者治疗时,将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辅助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探讨临床可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66名早期矽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3,对照组患者选择抗生素以及常规灌洗吸痰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纤支镜肺泡灌洗加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完成后,实验组各项临床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7月 -2019年 8月接受的 60例儿童喘息性疾病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合检查结果进行对应的治疗,对具体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 60例患者实施支气管镜的检查,检查后得知,症状类型分别是:支气管内膜炎症、气管支气管狭窄、软化例数、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分泌物壅塞、气管食管瘘例、气管憩室、支气管扩张 1、声门下肿物。对比分析并发症情况,无死亡案例,其中 1例患者出现发热现象,给予抗感染和退热治疗后好转。 1例患者出现咽部不适的现象,给予雾化吸入治疗后好转。结论: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几率比较高,对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针对具体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诊断,避免不良反应,值得实施和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用于电子支气管镜治疗麻醉效果及影响。方法:随机抽选于本院接受电子支气管镜治疗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临床对比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2020年08月。将患者依据麻醉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44例(瑞芬太尼+依托咪酯)、观察组43例(瑞芬太尼+丙泊酚)。比较麻醉期间两组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麻醉安全性。结果:术前5min,患者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镜10min时,观察组PaO2为(90.85±3.85)mmHg,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aCO2为(48.95±4.52)mmHg、SBP为(126.58±12.35)mmHg、DBP为(81.05±4.58)mmHg,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52 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26 例,对照组 2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肺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较高,肺功能状况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各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中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和护理满意度,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值得广泛的推荐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165例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分为单纯哮喘组(87例)和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7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胸部HRCT、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比例等结果差异。结果与单纯哮喘组相比,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男性比例增高(56.4%比40.2%,χ2=4.315,P=0.038),哮喘病程较长[10(27)年比7(16)年,Z=-2.096,P=0.036],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66.45±13.76)%比(73.31±14.50)%,t=3.063,P=0.003]、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64.62±23.75)%比(73.57±23.67)%,t=2.383,P=0.018]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24.80%(31.05%)比37.80%(40.00%),Z=-2.404,P=0.016]显著降低。气道炎症指标中,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组FeNO≥25 ppb(68.6%比48.1%,χ2=4.471,P=0.034)及支气管壁增厚(52.6%比10.3%,χ2=34.710,P<0.001)患者比例高于单纯哮喘组。回归分析显示,哮喘病程长、FeNO≥25 ppb及支气管壁增厚是哮喘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的危险因素。哮喘病程每增加1年,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风险增加5.4%;FeNO≥25 ppb的患者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风险增加2.923倍;支气管壁增厚患者支气管扩张发生的风险增加6.616倍。结论哮喘支气管扩张表型患者病史较长,气道阻塞程度和嗜酸性气道炎症更显著,临床需重视并加强其管理。
简介:摘要重度肺气肿由于肺过度充气,导致缺氧症状甚至呼吸衰竭,是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差。经过不断探索,外科肺减容术和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支气管镜活瓣置入肺减容术是目前唯一可逆的、并达到临床应用证据水平的内科肺减容术,具有与外科肺减容术相同的获益,但侵入性更小、并发症和病死率更低,已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指南、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推荐作为重度肺气肿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支气管内活瓣可致靶肺叶不张,降低肺过度充气,最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临床症状。手术的成功取决于精准的患者选择、靶肺叶确定以及靶肺叶和临近肺叶间无侧支通气。现已证明,无论异质型或均质型肺气肿均可获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知和积极管理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