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韩愈《师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李斯:《谏逐客书》)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刘蓉《习惯说》)

  • 标签: 韩愈 习惯说 泰山 土壤 老子 君子
  • 简介:<正>毁宅还邻春秋时,晏子有功于国,齐景公打算为他造一所新宅。晏子谢绝说:“原有的房子是我祖我父的,我犹居之,于我尚以为过分,更不敢再麻烦别人为我建造新宅。”一次,晏子出使晋国,景公趁机令人把晏子邻人的房子拆掉,为晏子扩建了住宅。晏子回来后,再次向

  • 标签: 晏子 刘统勋 古人 烤鹅 齐景公 住宅
  • 简介:本文通过对古人看戏的场所、戏源以及欣赏戏曲的情趣的考察,分析了古代民众在比较低下的物质条件下,如何想方设法,丰富、活跃精神文化生活,以珍惜、宽容、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人生,并且凭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对现实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美丑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 标签: 草台戏 文化生活 乡村民众 《清稗类钞》 戏园 观众
  • 简介:阜新地区历史上称为蒙古贞,具有悠久历史.本文主要论述了蒙古贞经济形式由牧业经济逐步转向半农半牧经济,而后又逐渐变为农业伴有斋牧业经济形态的过程.与此同时也叙述了蒙古贞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展过程.

  • 标签: 蒙古贞 农牧业 商贸经济
  • 简介:姑苏枫桥寒山寺,是驰名中外的名胜占迹之一。相传唐贞观时高僧寒山、拾得曾居此寺,因以得名。然而寺的驰名中外,却得力于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因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首绝唱,从此使寺因诗扬名,诗因寺流传,就连寺里那只发出“夜半钟声”的大钟,也身价倍增,颇受好古者之青睐,最后竟至于被日本人偷去了。

  • 标签: 《枫桥夜泊》 古人 寒山寺 日本人 张继
  • 简介:<正>读书是致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历史上,能致知者,除了积极参加有关社会实践外,莫不重视读书学习的。孔子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可谓是个致知的佼佼者。他是怎样致知的?对此,孔子自己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孔子是通过勤奋研读古代文化典藉和文物制度而获得有关知识的。西汉司马迁在《史记

  • 标签: 致知 康熙帝 孔子 治国安邦 重视读 客观实际
  • 简介:我“替古人担忧”湖上柳“替古人担忧”是呆子的事。我不幸很有点儿呆;近来竟替古人担起忧来了。我担忧,从盘古氏、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以下,一系列原本十分令人崇敬的古人,恐都不免遭到他们几千几百代女孙的批评、嘲骂,乃至被从他们的所谓神坛上推落在地,摔得粉...

  • 标签: 军事共产主义 斯大林 生产力 新经济政策 商品生产 “说话”
  • 简介:人到老年,最难得快乐无忧。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给了一个启示:“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他认为老年人生活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诗坛寿星陆放翁,一生坎坷,却寿至85岁高龄,诗云:“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滋。”他常常运动,活跃身心,抵御衰老。“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陆放翁年虽老了,仍手不释卷:“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真是“读书有味身忘老”。唐代诗人白居易号“乐天”,然而生逢乱世,他饱受折磨,疾病缠身。到了不惑之年方知“不得长欢乐”是“人生不满百”的原因,从而开始注意情志养生,“以道活心气,终岁得晏然”,逐渐变成真正“乐天派”人物。诗云:“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洋溢着诗人正确对待老与病的唯物论观念。“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消”,正是其乐天精神的自我写照。养神,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何所乐?而无车马喧。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这首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被誉为...

  • 标签: 养生诗趣 古人养生 诗趣谈
  • 简介:《水浒》第二回中描写:高俅做了太尉,所有下属人等尽来参拜,呈上手本和花名册,唯独80万禁军教头王进未来。高俅大怒,要把王进拿进府来;众人告诉王进已经生病月余了,但他不相信。王进得知后,只得挨着病来,“进得殿府前,参见太尉,拜了四拜,躬身唱个喏,起来立在一边。”《西游记》第十五回记述:唐僧要孙大圣向落伽山山神、土地磕头,孙大圣不干,说:“老孙自小儿做好汉,不晓得拜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只是唱个喏罢了。”“喏”,念rě,同惹音,俗作“(口惹)”。唱喏是古人相见时的一种礼貌习俗。南北朝时的字书《玉篇》讲:“喏,敬言也。”古人相见,口中作喏声,表示尊敬、问侯、祝颂的意思。古人见面时,为何以“喏”声来表示敬意?古书上没有解释。所

  • 标签: 唱个喏 《水浒》 回中 高俅 孙大圣 唐僧
  • 简介:古人的幽默拒贿乐章提古人的幽默拒贿●乐章及拒贿,人们头脑里首先会浮出这样的语汇:铁面无情,义正辞严。接着便如数家珍地道来羊续悬鱼、包公掷砚等大义凛然、愤慨拒贿的典故。不给行贿者面子和台阶下的迎头痛击值得称道,然而嬉谑中藏真善,柔软里隐锋芒的幽默拒贿,...

  • 标签: 布政使 王安石 行贿者 知县 古人 地方官吏
  • 简介:1.襁褓。“襁褓”本意是婴儿的被子。如《论语·子路》“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矣”。后来以此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标签: 年龄称谓 古人 初一 语文 文学知识
  • 简介:  编者按: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艺术家,身处于不同年代,拥有各自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笔墨趣味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而各有特点.同样是源自生活的艺术方式,两个年代的主流文化的碰撞,分释着各自行使的话语权.……

  • 标签: 古人问自己 相反亦然 问古人
  • 简介:当今世界,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时代提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伦理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在认真研究和深入挖掘蒙古族传统文化中关于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关的观念及其特点,明确地提出伦理道德不仅包括人际伦理道德,而且也包括生态伦理道德。把生态平衡作为伦理范畴加以强调,予以阐明,不仅使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而且在保护生态方面开拓了新的可行性途径

  • 标签: 蒙古族 传统文化 生态系统 生态伦理观
  • 简介: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先后灭掉辽和北宋,建立金朝。古代中国历史上再次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北方,继辽朝之后,金朝置蒙古草原诸部于统治之下。本文试从蒙金关系渊源入手,对蒙古灭金的历史原因和根本目的予以粗浅探讨。在女真族成为古代中国北方的统治者以前,蒙古草原诸部是辽政权的臣属。辽金史籍中

  • 标签: 蒙古灭金 历史原因 目的 元代 女真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