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经大剂量放化疗、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继而回输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治疗手段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过程中,娴熟的护理技术可提高安全有效输血疗效,提高患者移植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物CD34+细胞数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造血重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APBSCT的60例NHL患者相关资料,其中B-NHL 32例,T-NHL 28例。患者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CD34+细胞数阈值分组,分析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分析移植物CD34+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ROC确定CD34+细胞数阈值为4.35×106/kg。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0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40例)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9.9±1.2)d、(12.5±3.7)d(P=0.031),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9.4±1.7)d、(13.8±2.9)d(P=0.0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5.0%、55.0%(P=0.024),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0%、57.5%(P=0.016)。B-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1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1例)3年PFS率分别为81.8%和42.9%(P=0.037)。T-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9例)与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9例)3年OS率分别为77.8%和36.8%(P=0.04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移植物CD34+细胞数<4.35×106/kg均为影响患者PFS和O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和移植物CD34+细胞数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RR=0.333,95% CI 0.112~0.994,P=0.049;RR=0.190,95% CI 0.047~0.773,P=0.020);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RR=0.095,95% CI 0.011~0.837,P=0.034)。结论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影响NHL患者APBSCT后的造血重建时间及成分血输注,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06年3月至2015年7月在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干细胞治疗中心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95例,根据移植前、移植中、移植后患者的心理特征分别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策略,观察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95例患者均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科学性、先进性与有效性有了深入的认识,移植前基本消除了忧虑、恐惧等心理特征,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充满信心进入移植治疗阶段;移植中患者情绪基本稳定、孤独感消除并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效果较好,顺利渡过了化疗预处理期和骨髓空虚期;移植后,84例患者移植成活后,无明显并发症,无对疾病复发的担忧,配合度较高,2例患者病情稳定及移植成活后,惧怕转出层流病房,9例患者因细胞生长缓慢达不到出仓标准而延期出仓;心理护理后9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论针对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及异常心理特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供者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的操作及护理方法。方法 本科室 2017.11-2020.5采用 COBE Spectra 6.1 血细胞分离 AutoPBSC程序对 35例年龄 1-14岁的儿童供者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果: 35 例儿童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顺利,均获得了足量的 MNC和 CD34+细胞数。供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一例发生采集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通过护理人员在采集前的准备和评估,心理护理和采集过程中的观察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熟练的操作技术等保障了儿童供者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类型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我院血液科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用优质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通过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患者护理需求。结果:以出血、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为指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自体造血干细胞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79.17%,数据存在优势(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并发症具有多样性,为确保患者身体健康,护理人员需要为其提供护理干预,以加快其身体恢复,防范不良并发症,致力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56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诊的55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T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T细胞淋巴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够对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贮存式自体输血对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及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家兔30只,3~6月龄,体重2.5~3.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手术组(O组)、手术+采血组(O+B组)、手术+贮存式自体全血组(O+WB组)和手术+贮存式自体成分血组(O+CB组)。O+B组、O+WB组和O+CB组于术前7 d时以3~5 ml/min的速率经右股动脉采血,采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4~6 ℃贮存;O+CB组血液离心去除血浆和白细胞,制备红细胞悬液,置于贮血袋中。O组、O+B组、O+WB组和O+CB组行肝切除术,经右股动脉以3~5 ml/min的速率放血,放血量为总血容量的10%。O组和O+B组术中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1 ml/min,O+WB组术中输注贮存式自体全血,O+CB组术中输注贮存式自体红细胞悬液1 ml/min。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骨髓血标本,测定CD34+细胞百分比、细胞周期和端粒DNA相对表达量;分别于自体血贮存前(T1)和T4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O组T3,4时、O+B组、O+WB组和O+CB组T2-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其余4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与O组比较,O+B组、O+WB组和O+CB组T2-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O+WB组和O+CB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O+B组比较,O+WB组和O+CB组T3,4时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G1期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上调,O+WB组和O+CB组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与O+WB组比较,O+CB组T3,4时CD34+细胞百分比降低,G1期CD34+细胞百分比升高,CD34+细胞端粒DNA表达下调,T4时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抑制家兔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不利于外周血网织血红细胞恢复;贮存式自体成分输血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小于贮存式自体全血输血。
简介:为了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对以allo—PBSCT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及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75例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3—72岁,清髓性移植66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HLA全相合和5/6相合61例(其中6例为非亲缘性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14例。预处理方案中清髓性移植采用:①Cy/TBI,②Bu/Cy;而HLA单倍体相合移植均采用Cy/TBI+阿糖胞苷;非清髓性移植采用福达拉滨+TBI/或(CTX+ATG)。GVHD预防:全部患者输入的干细胞均未进行去除T淋巴细胞及其他处理。HLA全相合移植均采用CsA+短程MTX方案,HLA单倍体相合移植用CsA+短程MTX+ATG+抗CD25+霉酚酸酯。移植后复发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或化疗,CML患者同时加用格列卫治疗。性别不同的供受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X和Y染色体,性别相同的供受者应用PCR方法检测短片段串联重复(STR)。植入后定期采用PCR及(或)FISH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结果表明:74例患者allo—PBSCT后获得造血重建,并最后转为完全供者嵌合体。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5—25)天。75例患者中至今46例(61.3%)存活,中位生存期23(2—61)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中9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发生Ⅲ度以上急性GVHD死亡,7例(2例间质性肺炎)因严重感染而死亡,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9例存活者均为完全供者嵌合,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30(6—53)个月,5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7(2—17)个月,1例CML急变患者移植后100天复发,经DLI治疗达完全缓解,存活至今已53个月。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6
简介:目的探讨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心理护理。方法对2例移植患者运用语言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通过望、问、触、听、交谈、观察患者移植前、后的心理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例患者均在1月内迅速恢复,无严重感染及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同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移植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简介:我院于1990~1999年对10例恶性肿瘤进行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