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后对于其语言、肢体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救治的脑梗塞患者106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3例。针对常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而针对实验观察组则是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语言和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水平均显著比护理干预之前有所提升(P<0.05)。结论临床上在开展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其能够良好的改善脑梗塞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功能 肢体功能 早期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丹参组(n=60)和血栓通组(n=60),对所有丹参组患者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所有血栓通组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栓通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Barhtel指数与丹参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优良。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血栓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8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较护理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较常规组更优(P<0.05);研究组SIS(脑卒中影响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其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普及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措施,分析其对于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48例急性脑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行密切观察,正确的护理、及时采用普佑克溶栓治疗。结果39例患者的症状在60min~3h后得到显著改善,效果不明显9例。结论急性脑梗塞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大。早期溶栓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早期溶栓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

  • 标签: 脑梗塞 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舒)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0 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常规治疗组加尤尼舒组(治疗组),疗程为一周。结果:一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42 % ,对照组为 77.27 % ( P < 0.05 );观察 24 周治疗组无一例复发脑梗塞,对照组 6 例 13.63% 复发;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评价价值。方法共计选取28例患者入组,疾病类型是脑梗塞,选取时间2016年2月~2017年7月。28例患者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4例;优质护理)和对照组(28例;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临床数据并计算出统计学分析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价值较高,可明显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梗塞 优质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脑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70.83%,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脑梗塞有一定疗效。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脑梗塞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8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脑梗塞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ADL评分。结果开展护理前,两组脑梗塞患者的Fugl-Meyer、ADL评分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ADL评分均明显改善,而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值得推荐。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 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WI+PWI联合诊断脑梗塞的价值。方法对8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将DWI和PWI联合运用到患者疾病的诊断工作之中。结果本组一共有21例DWI<PWI,28例DWI=PWI和31例DWI>PWI,脑梗死患者在超急性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梗死区的ADC值明显低于健侧对应区的ADC值,而慢性期的ADC值(2.44±0.52)X10-3mm2/s则高于健侧对应区的ADC值(1.03±0.11)X10-3mm2/s(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之前,为了促进患者经过治疗后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善,需要将DWI诊断措施和PWI诊断措施联合运用其中,从而通过这种方式更好评价患者脑组织的缺血状态,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脑梗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MR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诊的脑梗塞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MRI的总体检出率为80.95%,明显高于CT的50%,且MRI在12h内、12~24h以及24~72h的检出率也高于CT,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查方式都有一定效果,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才能拥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为2组各40例,治疗期间进行脑梗塞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脑神经能够缺损情况、生活质量及康复情况。结果进行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NIHSS积分为(11.47±2.5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ADL评分为(68.42±5.56)分,康复优良率为9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具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减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梗塞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早期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时,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诊断的价值作用。方法将入院接受诊断的18例早期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断过程,经联合使用DWI和MRA,探讨其诊断有效性。结果DWI诊断显示18例急性期脑梗塞成像全部显示为高信号,发病时间<2h和发病时间2~6h的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T2WI及FLAIR呈稍高信号影。MRA诊断显示3例显示正常,15例发现异常。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诊断急性期脑梗塞时,诊断效果较佳,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急性期脑梗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选取56例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的28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42%、护理质量评分(90.54±5.32)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脑梗塞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 脑梗塞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产生的不良反应例数进行分析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梗塞患者的护理,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塞 循证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在60例脑梗塞病人方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加强病情观察、做好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以期为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结果通过对脑梗塞病人进行良好的临床护理,显著提高了脑梗塞病人的临床恢复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脑梗塞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促进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实验组则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1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对照组则在疾病恢复期(>2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后,其实验组患者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早期1周内及时实施康复技术,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尽早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明显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梗塞 时间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偏瘫肢体进行康复训练,并观察其康复训练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56例。选用硬币法进行分组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康复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治疗,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康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组患者肢体恢复与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其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有很好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瘫痪 肢体 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