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46~7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每组20例。入室后静脉输注胶体液扩容,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七氟烷组和地氟烷组分别吸入1.3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维持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5 min(T2)和达设定浓度20 min(T3)时采集12导联心电图,测量计算QT间期、QTc间期、Tp-e间期、Tp-e/QT比值和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iCEB),记录MAP和HR。结果与T1时比较,2组T2,3时MAP降低,HR减慢,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七氟烷组iCEB增加(P<0.05);与T2时比较,T3时七氟烷组MAP降低,HR减慢,地氟烷组MAP降低(P<0.05);与七氟烷组比较,地氟烷组T3时Tp-e期间延长,iCEB减小,Tp-e/QT比值降低(P<0.05)。结论地氟烷对妇科手术患者心脏电生理平衡无明显影响,七氟烷导致心脏电稳定性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在大样本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消融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lauromacrogol ablation,EUS-LA)治疗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PCNs)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5年4月—2019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55例疑诊PCNs的患者,其中仅使用聚桂醇作为消融剂行EUS-LA治疗的患者共计57例。以消融术后影像学体积变化为疗效评估标准,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57例行EUS-LA治疗的PCNs患者年龄(52.0±14.6)岁,其中女38例、男19例。33例病变位于胰腺头颈部,24例位于胰腺体尾部。共有50例患者接受影像学随访,EUS-LA治疗后囊肿的中位体积从术前的11 434.1 mm3减小至639.4 mm3 (Z=-5.556,P<0.01),中位直径从32.0 mm减小至12.0 mm(Z=-6.161,P<0.01),完全缓解24例(48.0%),部分缓解14例(28.0%),稳定12例(24.0%)。12例患者进行第2次消融,总消融69例次,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3%(3/69)。随访12个月以上的患者34例,其中18例(52.9%)获得完全缓解,9例(26.5%)获得部分缓解,7例(20.6%)病变稳定。结论EUS-LA治疗PCNs安全有效,且长期疗效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18年1~12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血管瘤科&介入医学科收治的46例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5例,发病年龄(3.7±0.5)岁,范围2个月至7岁。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尽囊液,超声显示无液性暗区后,再进行药物注入治疗。按瘤内注射药物将46例分成3组,A组:17例,常规浓度平阳霉素治疗;B组:13例,聚桂醇治疗;C组:16例,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治疗。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评价3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中,B组的平均治疗次数(t=4.685,P<0.05)、治疗有效率(χ2=4.067,P<0.05)均优于A组;C组的平均治疗次数(t=2.976,P<0.05)、治疗有效率(χ2=2.927,P<0.05)均优于A组;B、C组之间的平均治疗次数(t=9.261,P>0.05)、治疗有效率(χ2=7.2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少于A、B组(χ2=2.019、1.735,P<0.05);A、B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407,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聚桂醇腔内灌洗联合低浓度平阳霉素在治疗儿童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当堂检测等环节完成教学;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科忧等生的培养,课前邀请本班十几位学科兴趣浓的同学参与了导学案、课件、当堂检测的编制,这,是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5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D-二聚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二聚体与CEA表达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D-二聚体表达水平[中位数(P25,P75)]为323.0 ng/ml(150.0 ng/ml,631.0 ng/ml),高于对照组的142.0 ng/ml(89.3 ng/ml,232.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74,P<0.05)。晚期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401.0 ng/ml(167.5 ng/ml,735.5 ng/ml),高于早期患者的169.5 ng/ml(25.0 ng/ml,32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69,P<0.01);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恶化时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382.0 ng/ml(175.0 ng/ml,735.3 ng/ml),高于治疗后好转时的250.0 ng/ml(163.0 ng/ml,39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1,P<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220.0 ng/ml(118.0 ng/ml,446.5 ng/ml),低于术后的320.0 ng/ml(184.5 ng/ml,489.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2,P=0.029)。结直肠癌患者CEA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09,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疾病晚期和预后不良,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指标。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发世界大流行。从文献报道的病例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西医学认为,D-二聚体升高与患者的纤溶系统亢进和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造成血浆纤维蛋白生成及降解过多,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有关;而中医学则认为上述症候可归属于中医"血瘀"病机范畴。多年来,中医药对活血化瘀和改善微循环疗效显著。本文从2019-nCoV所致D-二聚体升高的机制、临床意义、中医的认识及常用活血化瘀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冠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受损的防治提供思路。
简介:摘 要:比较常见的有机原料苯乙烯,是最基本的芳香化学物质之一。它在生产过程中对聚合反应特别敏感,增加了材料和设施的损失,生产设施影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描述了苯胺与苯胺脱氢反应的两种聚合反应。提出了防止聚合物,减少聚合物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苯乙烯;阻聚剂;阻聚方案;阻聚措施 自聚是苯乙烯单体的性质,可以在室温下聚合。为了减少苯乙烯蒸馏过程中苯乙烯单能表的聚合损失,并确保蒸馏系统的顺利运行,需要在蒸馏过程中添加抑制剂。自苯乙烯单体工业生产以来,苯乙烯蒸馏抑制剂聚合物的发展一直是稳定的,在苯乙烯生产设施中一些低毒性和有效的复合物抑制剂使用。 1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工艺简述 苯乙烯脱氢过程包括四个单元:烷基化和烷基化转移、乙烯蒸馏、乙烯脱氢和苯乙烯蒸馏。乙烯和苯是由烷基化产生的,聚乙烯与乙烯的部分反应产生聚乙烯,聚乙烯通过烷基转移反应产生乙烯,烷基化和烷基转移产物由乙烯蒸馏单位获得。苯乙烯被引入乙烯蒸发系统,然后进入乙烯脱氢反应器和乙烯氧化脱氢反应器。 2 苯乙烯精馏阻聚劑性能对比分析 2.1 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各种聚合抑制剂的闪点都比较低,易燃,易氧化。 4 , 6 二硝基正丁基苯酚与酰胺类聚合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降低结晶。二硝基苯酚 2 , 4 ,二硝基甲苯酚 2 , 6 溶解度差,易结晶,堵塞设备管路,生产受影响。 2.2 毒性的比较 2 , 4 二硝基苯酚的 LDS0 为, 2 , 6 二硝基苯酚的 LDS0 为 95mg/kg , DNBP 的 LD 值为 50rag/kg , STYREN 310 的 LD 值 为 5000mg/kg 。可见 2 , 6 二硝基甲苯苯酚和 DNBP 的毒性均低于 2 , 4 二硝基苯酚,而苯乙烯 310 的毒性较弱。这四种聚合抑制剂都是有毒的。为了满足生产和经济效益的要求,应尽量使用低毒聚合抑制剂,以减少聚合抑制剂的用量。 2.3 阻碍聚合物的发展和使用。 阻聚剂 nsis 第一代是上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使用的。其缺点是高毒性、污染比较、由于聚合效率低、耐热性差。 I-95 是上世纪 80 年代使用的第二代代理之一。通过降低第二代抑制剂对代抑制剂的毒性,提高了苯乙烯的溶解度。该代表 DNBP 是最典型的第二代阻聚剂与低毒性特性,溶解度、抗高温和高的双聚合抵抗苯乙烯,这降低了苯乙烯的有效聚合。自 1990 年代以来,一些由 2-3 个成分组成的新抑制剂开始被用于苯乙烯工厂作为第三代阻聚剂。这些阻聚剂是有效的、很少使用的、可溶性的、有毒的、清洁的、环保的,并生产成本的降低。 Styrex 组合协同块是第三代复杂阻聚剂类型的典型例子。 Styrex 组合协同方案有以下优点:有效的阻聚活性,低水平聚合物,高纯度苯制品,生产力提升。更低的毒性风险,没有。减少排放,减少焦油循环体积,减少杂质含量,如 AMS ,提高了产品的产量。 3 苯乙烯精馏阻聚方案及措施 3.1 精馏阻聚苯乙烯方案 与 NSI 一起使用的苯乙烯脱氢过程的 Styrex 310 程序。这减少了使用的 NSI 的数量,与此同时,聚合物的生产被有效地抑制了。该方案的实施减少了 NSI 的剂量,减少了毒性,减少了人身伤害,减少了每单位产品的阻聚剂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2 苯乙烯精馏的阻聚措施 3.2.1 减少苯乙烯在处理系统中的停留时间 高浓度和高温苯乙烯的聚合,以及在生产过程中降低高温苯乙烯的高浓度,是过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生产操作中,要求乙苯 / 苯乙烯分离塔、苯乙烯蒸馏塔回流罐,塔釜的液面在日常运行中保持稳定。突然的空、满空气会导致苯乙烯在设备中的滞留时间变长,过低的液位会导致设备局部高温,这可能会增加苯乙烯聚合。苯乙烯精馏塔为避免全回流操作,减少大回流和低负荷投料操作,乙苯 / 苯乙烯分离塔为减少低负荷投料,通过以上操作减少苯乙烯在生产系统中的停留时间,减少聚合。 3.2.2 保持过程运行温度的稳定性,禁止超温超压 一旦苯乙烯蒸馏系统在过高的温度下运行,它就会触发苯乙烯聚合,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生产系统过热的情况下,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如停止使用苯乙烯进料、高剂量的阻聚剂注入和中乙苯等介质稀释等,以降低系统的温度。 3.2.3 根据苯乙烯浓度调整抑制剂的数量 催化剂的寿命、生产操作等影响了苯乙烯脱氢装置。根据材料中苯乙烯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中抗聚合物的注入,以避免聚合。 3.2.4 防止系统中的氧气泄漏 在苯乙烯生产过程中,苯乙烯脱氢和苯乙烯分离等系统在负压下运行,需要系统的更大的密封。因此,有必要进行气体密封工作,以防止系统中的氧气泄漏。与此同时,必须更换氮气来净化系统中的空气。 3.2.5 加强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控制 苯乙烯聚合最基本的保证是保证聚合物抑制剂的正常注入。但是, NSI 等聚合物抑制剂的溶解度较低,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线容易结晶,聚合物抑制剂的注射泵容易因堵塞而失效。检查聚合物抑制剂注入是否中断。加强聚合物抑制剂注射泵的检查和维护,有效控制聚合物抑制剂注射量,可大大减少聚合物抑制剂注射中断事故的发生。 比较分析乙苯脱氢制苯乙烯的工艺中精馏阻聚剂的性能及使用效果,并提出有效的聚合抑制方案和措施,以减少系统中的聚合反应的发生,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晓瑞 . 苯乙烯精馏阻聚剂性能分析及阻聚措施 [J]. 化工进展, 2016 ( 3 ): 312-316. [2] 李超 . 协同阻聚剂 Styrex310 在苯乙烯装置的应用 [J]. 化工质量, 2016 ( 6 ): 38-40.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 药物流产不全患者联用 戊烯雌二醇与 醋酸甲羟孕酮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80 例药物不 全流产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相等例数的两组:治疗组( n=40 ) 和对照组( n=40 ) 。治疗组患者给予戊烯雌二醇片联合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催产素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 3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出血时间及止血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升高( 97.50% VS 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 3 个月,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的阴道出血时间显著降低,止血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药物流产后流产不全患者联合应用戊烯雌二醇与醋酸甲羟孕酮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患者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明显降低,止血率及临床治愈率均显著提高,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冠醚作为第一代超分子主体,是一类含有多个氧原子的大环化合物,在构筑(准)轮烷分子方面,并推动(准)轮烷领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基于冠醚的线形(准)轮烷在构建超分子功能器件方面、仿生领域、生物医学领域和化学催化领域的应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 从宫颈软化率及术中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方面探讨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对绝经期取环妇女影响。 方法 选 取我院绝经期取环 妇女 60 例( 201 7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简单随机化分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实验组给予米索前列醇 + 戊酸雌二醇片预处理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 VAS 评分、手术时间、宫颈软化率、取环成功率。 结果 实验组术中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宫颈软化率为 93.33 % ,高于对照组 70.00% ( P< 0.05); 实验组取环成功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 73.33% ( P< 0.05)。 结论 绝经期取环妇女采取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预处理,可软化宫颈,减少出血量,降低术中 VAS 评分,提高取环成功率。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期比较常见的脑损伤疾病,是导致癫痫等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尽管具体的机制及作用方式不尽相同,低浓度短时间的异氟烷或七氟烷暴露可以在缺血缺氧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HIBI)发生时通过抑制凋亡、抑制兴奋性毒性、减少过度激活的自噬、减少氧化应激等方式增加神经细胞活力及减少神经元死亡,这为临床治疗HIE提供新的可能性及切入点。该文就异氟烷及七氟烷在新生儿HIBI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6例慢性丙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率分别为 33.33%、 93.65%、 88.89%,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5.87%、 66.67%、 58.73%, 无应答( NR)率为 7.9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分别为( 71.94±9.87)、( 82.08±6.42) U/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7.32±9.91)、( 110.42±10.32) 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2.70%与对照组的 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慢性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肝功能水平,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分析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 8 年 7 月 至 201 9 年 7 月收治的干眼症患者 96 例( 192 眼) , 随机分为 观察 组和对照组 两组 ,每组 48 例( 96 眼) ; 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 观察 组在 与 对照组 相同 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 卡波姆眼用凝胶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 30d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 OSDI )、泪膜破裂时间( BUT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 SIT )、角膜荧光素染色( FL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 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上述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60 例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30 例作为研究资料,其中 30 例患者为脑出血,作为脑出血组, 30 例患者为脑梗死,作为脑梗死组, 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 PT、 APTT和 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 Fib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PT、 APTT、 TT和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 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脑梗死和脑出血组患者 PT、 APTT、 TT、 Fib和 D-二聚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 D-二聚体与健康人群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且两种疾病上述指标水平也具备其各自特点,可作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提高疾病的早期确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ells评分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对住院患者急性肺栓塞(A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1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住院的疑似APE患者(≥50岁)555例,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标准,评价Wells评分、年龄校正D-二聚体[(年龄×10) μg/L]和两者联合对APE的诊断价值。结果经CTPA确诊的APE有213例;Wells评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可能APE患者分别为290、224、41例;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中度可能和高度可能诊断APE的敏感度分别为24.41%、57.28%和18.31%,特异度分别为30.41%、70.18%和99.4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7.93%、54.46%和95.1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07%、45.54%和4.88%;年龄校正D-二聚体诊断APE的敏感度为89.20%,特异度为40.06%,阳性预测值为48.10%,阴性预测值为85.63%;Wells评分低度可能与年龄校正D-二聚体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阴性预测值至93.04%。结论Wells评分为低度可能联合年龄校正D-二聚体阴性对排除疑似APE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糖尿病住院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共185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分为有并发症组(n=90)和无并发症组(n=95),并选取同期9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有并发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并发症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病理性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并及时给予抗凝药物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