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的不同注射速率所致不良反应差异。方法在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间来我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选出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患者碘海醇的注射速率为3.0ml/s,B组患者为4.0ml/s,C组患者为5.0ml/s。对比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明显低于B组的12.0%和C组的24.0%,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分级上,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为严重,P<0.05。结论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的快注射速率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加,影响到患者的检查舒适度,严重的还会影响到CT检查的顺利进行,临床医师应在满足图像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中低注射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碘海醇检测方法,以测量小剂量和造影剂量注射条件下血液中碘海醇浓度。方法该研究为方法学建立及评价。使用HPLC-UV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线性、不精密度、回收率、检出限与定量限、携带污染进行性能评价,并对碘海醇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差异以及药物对方法的干扰进行初步评价。碘海醇在标本中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单样本t检验,血清和血浆碘海醇浓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碘海醇浓度在5~250 μg/ml(R2=0.999 9)和250~4 000 μg/ml(R2=0.999 8)范围内线性良好;在碘海醇浓度为20~3 000 μg/ml时,批内变异系数为1.63%~3.31%,批间变异系数为2.10%~4.09%,回收率为94.17%~106.13%%;检出限为1 μg/ml,定量限为5 μg/ml;在碘海醇浓度为4 000 μg/ml时,未检测到携带污染;室温下放置48 h,其浓度相对偏差为-5.55%~+5.58%,-80 ℃下反复冻融6次后,其浓度相对偏差为-1.28%~+6.68%;血清与血浆的测量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缬沙坦等药物对此方法无明显干扰。结论成功建立了检测范围较宽的碘海醇HPLC检测方法,可稳定、准确的检测小剂量和造影剂量下碘海醇的血液浓度。
简介: 【摘要】目的:抽取我科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我科9987例CT影像增强检查高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照组,观察组为2022年4月—20243月11671例CT影像增强高压注射检查的患者是应用PDCA质控,对照组则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应用PDCA前瞻性护理干预碘对比剂外渗模式进行。结果:观照组检碘对比剂外渗率为统计周期内碘对比剂发生外渗例数11÷统计周期内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总例数9987)×100%=0.11%,观察组碘对比剂外渗率为统计周期内碘对比剂发生外渗例数2÷统计周期内静脉高压注射碘对比剂总例数11671)×100%=0.02%,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各阶段(检查前、检查中与检查后)患者治疗依从率上升、患者满意度上升、静脉穿刺质量上升、影像检查图像质量上升,均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下降、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下降,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影像科应用PDCA质控碘对比剂外渗率CT增强检查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显著缩降低碘对比剂外渗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静脉穿刺质量,提升影像检查图像质量,协助精准诊断,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洛莫司汀-碘海醇复方脂质体中药物的含量及包封率。方法:使用DiamonsilTM(钻石)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5︰35),柱温25℃,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鱼精蛋白凝聚法分离游离药物,测定复方脂质体中洛莫司汀的含量及包封率;使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柱温25℃,体积流量1.0mL/min,检测波长为244nm,鱼精蛋白凝聚法分离游离药物,测定复方脂质体中碘海醇的含量及包封率。结果:洛莫司汀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在1.0~2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1.0,n=5),回收率为99.0%~101.0%;碘海醇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在6.0~6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回收率为99.0%~101.0%。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可用于洛莫司汀-碘海醇复方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简介:摘要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给予碘克沙醇160 ml静脉注射。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B型,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结束约12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双眼失明;约30 h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烦躁和焦虑症状,血清肌酐174 μmol/L。患者术前血清肌酐134 μmol/L。疾病进展过程中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并行头部CT检查(显示天幕池密度增高,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后考虑为对比剂脑病。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2次/d)、托拉塞米(10 mg静脉滴注、1次/d)及补液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视力好转,记忆力及神志恢复;3 d后患者视力和精神均恢复正常。
简介:摘要20%甘露醇注射液用于碘普罗胺注射液370外渗后持续湿敷的护理效果观察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碘普罗胺注射液370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近年随着CT增强在检查中的逐渐普及,CT增强扫描能分辨软组织病变性质及早期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高压注射器快速将一定剂量的碘对比剂输入静脉内,通过调整驰豫导致的信号差异,根据病变部位的影像资料,提高诊断准确率。增强扫描需要应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渗出血管外导致化学性静脉炎发生,发生率0.44%~2.5%。因注射对比剂量少,因此对比剂外渗情况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外渗,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造成的刺激性大,之后进入皮下间隙,会导致微循环小静脉痉挛,导致血液中液体渗入组织间隙中,诱发局部组织水肿,并压迫血管,导致血液瘀滞,甚至会出现上肢静脉血栓,严重者会因造影剂压力作用、直接毒性作用而诱发骨筋膜室综合征。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认为需明确外渗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但国内对碘对比剂外渗引发静脉炎缺乏相关文献报道。现将对比剂外渗引发静脉炎的护理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