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温岭市中医院于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眼针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54例,占比91.52%。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44例,占比74.57%。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眼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监测、饮食指导、安全护理干预、康复训练、预防压疮发生、健康宣教等系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系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早期回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何玉洁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04
  • 出处:《介入医学》2023年5期
  • 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案,并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区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选定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人数设置为140例。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对两组患者采用系统、规范的治疗,并分别通过常规护理、针对性综合护理方案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的护理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病死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平均治疗费用、平均出院时间、死亡患者的平均死亡时间,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10人及2人出现并发症,占比分别为14.29%及2.86%,组间并发症出现概率数据加以分析,有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病死人数分别为3人及1人,占组内所选患者总人数的比例为4.29%及1.43%,组间患者病死率数据分析比较,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两组在治疗效果、护理安全、服务态度、病房环境方面的评分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平均治疗费用、平均出院时间及死亡患者的平均死亡时间方面的数据加以分析比较,分别为(1280.4±201.5)元及(935.2±181.6)元、(39.3±6.9)天及(27.6±6.4)天、(16.2±5.4)天及(26.5±9.7)天,均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中针对性综合护理方案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士3.1VS267士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25%,85%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脑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蚓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作30例对照,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性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指标对比有显著改善(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对发病3d内开始用药的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 标签: 蚓激酶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吡啦西坦治疗,两组治疗的时间均为15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64例,有效23例,治疗总有效率95.33%;对照组显效51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68.22%,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吡啦西坦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副反应少,延缓了病情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塞通注射液 吡啦西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6h内脑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1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重视治疗前后的血压监测和并发症观察。结果治愈6例,好转11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无效3例,1例转院。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是有效的方法,配合医生做好各种溶栓准备工作能保证溶栓顺利进行,溶栓时及溶栓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肢体功能及言语的变化可及时发现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死亡,死亡与如下因素有关: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吸烟史,以及梗死面积大小、梗死部位,主要并发症如昏迷、肺部感染、出血性梗塞有关(均为P<0.05)。结论发病年龄,既往血管病史,梗死面积大小、部位及主要并发症是影响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脑梗死 预后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方法观察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2周、3个月的尿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结果入院时高尿酸组神经功能评分(NIHSS)为(11.0±5.6)分,正常尿酸组评分为(11.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病程2周时高尿酸组(NIHSS)评分为(8±4.8)分,正常尿酸组为(9±5.0)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3);且高尿酸组神经功能好转率(63.6%)高于正常尿酸组(52.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2)。病程3个月时高尿酸组(NIHSS)评分为(9±3.9)分,正常尿酸组为(9±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高尿酸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48.5%,正常尿酸组好转率为4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结论血清尿酸的升高有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而无益于远期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尿酸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