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瑜伽联合盆底肌训练在盆底功能康复中的运用效果,帮助产后妇女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改善盆底肌的弹性和灵活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该院分娩的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观察组产妇接受产后瑜伽联合盆底肌训练方法, 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盆底肌训练,对比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盆底功能,排尿功能及情绪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干预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盆底功能障碍问卷-7(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评分均较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日排尿次数,参与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产后瑜伽联合盆底肌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功能,缓解排尿异常症状,有利于康复的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分娩方式均采用:阴道分娩,且临床资料完整。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实验组,每组43人。A组采用传统护理,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A组和实验组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采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方式3个月后满意度高于A组(P<0.05)。实验组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的概率为:2.33%、0、2.33%;A组概率为:16.28%、20.93%、23.26%。实验组的发病概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采用阴道分娩方式的患者采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松弛的发病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34例,依次纳入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行盆底重建术,研究组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重建术。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力、盆底功能。结果:研究组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PFDI-20)评估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实施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盆底重建术,两者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改善盆底功能与增强盆底肌力方面作用更明显,具有借鉴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1月-2018年2月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产后康复治疗,观察组则选择常规产后康复加上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治疗。比对两组疗效;盆底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接受康复锻炼的总时间;施治前后产妇生活质量、盆底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盆底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接受康复锻炼的总时间、生活质量、盆底功能相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无异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产后康复加上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治疗经阴道分娩的疗效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协同盆底肌训练于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总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盆底肌训练,研究组基于此加用盆底康复仪,比较指标。结果:①盆底肌力:研究组较对照组,盆底肌力指标(盆底I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等)明显改善(P<0.05);②盆底功能:研究组较对照组,下腹不适、排尿异常等发生率获得更低的水平(P<0.05);③性生活质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仪协同盆底肌训练于盆底功能恢复中具促进作用,可增强盆底肌力,使其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盆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各45,比较两组盆底肌电值、盆底肌张力、临床治疗效果、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产后血清PLX水平。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盆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经对比表示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后血清PLX水平,产后6周、产后12周、产后24周,观察组产妇的血清PL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妇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盆底肌电值与盆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盆底肌功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崇。
简介: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30例足月产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盆底肌张力评分及尿失禁程度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尿失禁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子宫缩复不良、子宫脱垂、痔疮及腰骶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后倾后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膀胱膨出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有利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能有效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发生率。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n=30)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变化、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提高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对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产后需要进行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Kegel运动,观察组采用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阴道收缩率、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静息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不同时机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在各项工作开展前,于2017年06月至2020年05月时间段内,对产妇共计100例予以选取,随机做分组处理,对照组在此过程中,对所纳入的50例在产后9周开展盆底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过程中,对所纳入的50例在产后6周开展盆底康复护理,就各项护理措施开展前后,两组所呈现出的护理满意度评估值,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耐力强度展开细致观测,并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所纳入患者评定出的满意度值82.00%,观察组评估值98.00%居更高水平,P<0.05。经对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耐力强度加以测定,观察组测评值相较对照组测评值更具优势,P<0.05。结论:产妇在产后6周通过予以盆底康复护理,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良好,且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值得推荐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行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对2021年6月-2022年6月入院的产后女性进行分析,选取存在盆底功能障碍且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出的患者分别置于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治疗环节,引导患者开展盆底肌锻炼。观察组治疗环节,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运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疗法的利用,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盆底肌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水平,且观察组的膀胱尿道后角相对较低,膀胱颈移动度减小幅度较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低,尿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结论:女性产后,若其存在盆底肌功能障碍,应引导患者开展盆底肌功能锻炼,并辅以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加快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产妇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2组。盆底功能单一锻炼组给予常规治疗,盆底功能综合锻炼组则给予常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疗效水平;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盆底功能综合锻炼组疗效水平高于盆底功能单一锻炼组,P<0.05;治疗前两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盆底功能综合锻炼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盆底功能单一锻炼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锻炼经阴道分娩产妇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盆底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