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深孔钻探是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而在深孔钻探过程中防斜纠斜是其中的一个技术难点。本文介绍了在深孔钻探生产实践过程中防斜纠斜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在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联合下斜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行水平肌加强减弱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水平斜视度数、下斜肌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水平斜视度数为(7.22±1.09)°,低于对照组的(10.23±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下斜肌功能亢进比例低于对照组,下斜肌功能正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角色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切断减弱术可有效改善儿童斜视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斜视症状和水平斜视度数,促进下斜肌功能恢复,提高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在岩心钻探施工过程中,钻遇岩(矿)心脱落需要补取岩心,或钻具脱落、埋钻和烧钻需要绕障时,人工造斜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钻孔较浅,造斜孔段刚好在变径后的位置,且上部孔壁稳定,易于扩孔和下套管,宜选用异径偏心楔人工造斜;钻孔较深,不能改变口径,造斜孔段岩层硬度较大,宜选用同径偏心楔人工造斜;钻孔较深,造斜孔段岩层硬度不大(如煤系地层中的煤层、泥岩等),宜选用同径自然造斜。选用偏斜楔造斜时,偏斜楔长度、偏斜角大小和导斜槽直径的合理选择,偏斜楔下入钻孔过程中的正确操作;选用同径自然造斜,水泥浆灌注孔段位置确定、水泥浆凝固后达到一定的强度和造斜过程中合理的钻进参数,是造斜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用地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层、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为提高用地利用率,造成了深基坑施工安全监控的难题。基坑的挖掘将对其内部的受力荷载产生影响,如果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将会引发许多的安全事故,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当前,在深部土体中,通常使用滑动和固定两种类型的倾角,滑动倾角的监测频次受限,不能实时地反应出土体的实际情况,且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还需通过手工来完成,但是,由于其测试费用低廉,且适合于周围条件较为简单的浅部基坑。本文对测斜仪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它的监测结果展开了分析,为将来类似的工程提供了一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辅助经皮腹壁穿刺腹膜外内环结扎术(腹腔镜单孔法)治疗腹股沟斜疝,术后出现再发斜疝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与探讨。方法回顾2016年8月到2019年6月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腔镜中心开展了1 168台腹腔镜单孔法手术。统计术后再发斜疝的病例,描述其临床特点及再次手术术式的选择,分析并总结经验。结果术后再发斜疝的患儿共8例,其中6例为复发疝,2例为对侧异时性斜疝。首次手术年龄为(1.4±0.6)岁,术后再发斜疝的间隔时间为(5.2±2.6)个月。7例术后再发患儿在再次手术中,接受了腹腔镜探查,1例复发疝和1例对侧异时性斜疝患儿的内环口形态特殊,临床少见,具有探讨价值。再次手术的术式依据外环口大小来选择。结论术后再发斜疝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较大,且临床研究对腹腔镜单孔法术后再发斜疝的关注度不够,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推进腹腔镜单孔法在腹股沟斜疝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简介:摘要: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凭借稳定的基坑满足施工安全的需求。城市环境当中处于地下空间当中的基坑稳定性普遍较差,则必须使用围护结构对基坑进行保护。对于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的工程而言,基坑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同时施工过程本身同样能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反向的影响,因此在施工阶段更加需要对基坑的围护结构进行及时检查,判断围护结构是否稳定。本文所述使用柔性测斜仪,能够对围护结构是否发生偏移进行自动化的监测,因此能够得到更为及时的监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