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  人类的艺术活动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一定的艺术形式与其时代的科技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从人类图腾崇拜到机械工业革命带来的秩序和力量;从手工业生产到现代数码信息带来的速度和效益,人类的艺术活动就是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审美意识和技术手段中发展的.……

  • 标签: 图像特性 数码图像
  • 简介:基督图像启示教会及基督徒所关心的,即上帝对社会的怜悯、公平、正义,以及最重要的爱。当基督教信仰在人类生活的所有层面上,尝试着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时,在上帝的家中,基督图像所折射出的平安、和睦和公义境界,将会在新的社会时代,与新的社会精神文化图像带给我们共通的灵感。

  • 标签: 基督图像 社会精神文化图像 相互叠化
  • 简介:目前,图像已然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佛堂图像作为藏族独特的集体表象,在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中起着标识作用。本文尝试用视觉文化理论和人类学的田野观察法双重视角,客观呈现藏族家庭佛堂图像体系的构成,阐释藏族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深奥的佛堂图像,如何以主体的身份建构出一套独特的视觉范式,并在对图像的多样化、差异化的解读中,如何塑造自己的社会行动和宗教经验,从而丰富民族性、视觉性的宗教文化研究。

  • 标签: 藏族 家庭佛堂 禁忌 人类学
  • 简介:2002年初,《中国小幅油画展》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馆展出。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詹建俊先生在分析了中国的国情之后,对中国油画创作前景作了十分乐观的预言,他说:"虽然讨论架上艺术危机与困境的言论在西方雀起,但油画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仍然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他的这一番话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 标签: 油画创作 图像符号 艺术家 架上艺术 大众文化 波普艺术
  • 简介:中国古代铜镜,起源于距今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到战国时期得到广泛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铜镜镜背上的图像和铭文。题材多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宗教为铜镜图像提供了很多题材,对铜镜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宗教也通过铜镜文化的传播而扩大了影响。铜镜艺术和佛教文化的融合,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大的魅力。

  • 标签: 古代铜镜 佛教题材 图像 文化传播方式 考析 艺术形式
  • 简介:感受或者感觉材料概念有深厚的哲学渊源,也是胡塞尔现象学哲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之一。根据有关胡塞尔感受概念的经典图像或理解,感受是内在于意识的内容;意识在感受基础上构建起意向对象;感受有充实认知性的意向活动的功能;感受自身并非认知对象,却能够被体验到,并被现象学反思所把握。同时,感受还具有内在性、非意向性、被动性、非概念性、非构造性、非独立性等核心特征。然而,这个经典图像存在着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意识可能无需在感受基础上构建对象,感受也无法充当充实。感受概念还得不到任何认知上的确证——因为,即便根据现象学的标准,反思不能为此提供任何证据。同时,感受可能也并非内在的,而且还具有意向性、概念性和构造性。对经典图像的合理批评倒逼我们在先验—生成现象学中寻找更为合理的感受概念。

  •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 感受 意识 意向性
  • 简介:<正>“多普勒效应”本来是声学和光学研究的直接成果。它作为一种继续探索未知的理论、手段,对后来科学研究中新事实的发现和新理论的创建,的确作出过贡献。但按其本意和理论功能,却一直未超出物理学的范围。本文则试图在物理学范围之外,思考它在认识论方面的意义。

  • 标签: 认识过程 认识论 物理学家 新理论 科学研究 主客体
  • 简介:最近的若干趋势看起来导致了视觉艺术中社会因素的消失和文化理论的衰退。这篇论文首先通过援引学者们的观点来考察"图像力量"的争论,以此有充分的理由把焦点集中到图像以何种方式与它们的阐释相排斥。只有在这种力量看上去具有自身的自律性,以及当它在社会历史关系中的源起被忽略或遮蔽的时候,问题才会出现。同样的,最近针对社会和文化理论重要纠偏的批评在一种依靠经验的观念指导下,走得太远,这是一种未经语言、阅历和社会生活为中介调节的经验。具体而言,这篇论文谈到现象学的复兴迹象、情感理论、后人类和神经美学理论。所有这些理论确切记录了美感经验中的直觉,但是错误地下结论说这种"在场"实际上不是通过许多中介方式调节,瞬间的遭遇必定是不可见的。本文回顾了文化理论的历史性缺失,为它们的新的发展趋势寻找存在的理由,认同他们的研究的合理性,但最终还是拒绝接受他们对直觉观点的夸大论述。

  • 标签: 情感 文化理论 神经美学 现象学 后人类 图像力量
  • 简介:唐宋之际,随着道教雷法的兴盛与发展,在道教的神系中,出现了一大批面目殊异的新神。如被称为北极四圣的天蓬、天猷、翊圣、真武,雷霆三帅的邓伯温、辛汉臣、张元伯,以及温琼、殷郊、天罡大圣、河魁大圣、四溟大神、五方雷将等。这些护法神灵形象特异,且多威猛愤怒之像,这是前所未有的,值得注意与研究。这里,仅就天蓬与天蓬信仰的由来、演变及其造型而论。

  • 标签: 道教神系 天蓬 天蓬信仰 图像考辨
  • 简介:本文主要试图分析和阐明前期维特根斯坦逻辑图像论的主要内容,尤其着重剖析和阐明了图像的本质和表现关系,指出图像是实在的模型背后所隐含的语义内涵,并且分别辨析了图像的摹绘关系、摹绘形式和逻辑形式等图像论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揭示了图像如何具有意义的逻辑依据。

  • 标签: 图像 模型 表现 摹绘形式 逻辑形式
  • 简介: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 标签: 寺院建筑 中国化 图像 壁画 佛寺 外在表现形式
  • 简介:自20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的应用使得大量图像被数字化,使得图像具有了新的属性、特征和施用范围,图像得以在数字环境中被调整、修改、编辑和再使用。同时,大量新的数字图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认知视野中的图像生成方式、呈现方式和其功能。由此,图像的内涵和外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依托于新技术和新媒介的视觉语言系统及认知方式,被称为'视觉认识论'(visualepistemology)。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借鉴乔安娜·朱可的'图形发生论'(graphesis)理论,从数字媒介转型这个特定语境中去探讨数字语境中的图像图像数字化以及图像语言元数据化等问题,试图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去探讨图像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具有的可能性。

  • 标签: 数字媒介 数字图像 视觉知识生产 数字化 元数据化
  • 简介:  在汉画像中,有许多羊图像.这些羊图像与当时人们的祭祀活动、孝悌观念和婚姻风俗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代人的审美追求与宗教信仰.羊图像的存在,有益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汉代文化的精神内核.羊文化已经渗透进我们的民族性格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标签: 中国传统 中的羊 之间关系
  • 简介:元代泉州(当时称“刺桐”)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世界知名的港口。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元代泉州天主教主教安德鲁·佩鲁贾等都盛赞过泉州的繁荣与进步。元代也里可温教在泉州设立主教区,并派“管领江南诸路”的也里可温教教务部管驻。“也里可温”是蒙古语,意为福缘之人,它是元朝人对再度进入中原的景教和天主教徒的统称。

  • 标签: 景教碑 泉州 元代 历史进程 中国 十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