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腔注射布比卡因或生理盐水对CSEA腰麻平面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择期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病人,18~6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五组。用腰硬联合阻滞配套针经L2-3间隙穿刺,腰麻药物为0.75%布比卡因。取该药液2ml,以0.05ml/s的速率注入蛛网膜下腔。待腰麻平面固定后,分别往硬膜外腔注入0.25%布比卡因10ml(Ⅰ组)、生理盐水10ml(Ⅱ组)、0.5%布比卡因5ml(Ⅲ组)、生理盐水5ml(Ⅳ组),Ⅴ组不注药。分别再次测定病人的感觉阻滞平面,并观察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Ⅰ~Ⅳ组病人硬膜外腔注液后,腰麻平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不同容量的布比卡因及生理盐水组间比较(Ⅰ组和Ⅲ组、Ⅱ组和Ⅳ组)有显著差异(P<0.01,P<0.05);相同容量的布比卡因组与生理盐水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Ⅰ组至Ⅳ组阻滞平面均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升高幅度越大,组间差异也越大。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布比卡因或生理盐水均可使腰麻平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渗漏效应和容量效应的双重影响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清M-CSF的影响。方法6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使用氟比洛芬酯(A组)和不使用氟比洛芬酯(B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拔管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M-CSF浓度,观察苏醒期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拔管后B组血清M-CSF水平较A组明显升高(P<0.05)。B组患者血压心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降低直肠癌患者血清M-CSF水平,维持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组、阿司匹林组和氯比格雷组,阿司匹林+氯比格雷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每天一次)+氯比格雷(首剂300mg口服,以后每天75mg,口服,每天一次)。阿司匹林组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0.1g,口服,每天一次)。氯比格雷组应用氯比格雷(首剂300mg口服,以后每天75mg,口服,每天一次)。其他治疗均按UAP常规治疗,且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上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在不良反应上没有差异性。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比格雷治疗UAP效果更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患者持续静脉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F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40例。F组首量为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内加入氟比洛芬酯200mg、曲马多400mg和托烷司烷5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T组首量为曲马多100mg,镇痛泵内加入曲马多800mg和托烷司琼5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l00ml。两组均设定相同的PCA参数(2ml/h,按压0.5ml/次,锁定时间15min)。于术后1,3,6,12,24和48h观察并记录患者各时点的VAS评分、统计术后48h内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F组与T组术后VAS评分及术后48h内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良反应存在差异,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持续静脉镇痛应用氟比洛芬酯复合曲马多静脉持续镇痛具有安全、效果确切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奈比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以及不同动脉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氯沙坦舒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6只SHR随机分成奈比洛尔治疗组(奈比洛尔8mg.kg-1.d-1灌胃,n=8)和SHR组(灌胃等量蒸馏水,n=8)。以同周龄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n=8)。给药8周后,无创法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动物后取胸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观察氯沙坦((10-7~3x10-4M)舒血管效应的变化。结果与SHR组相比,奈比洛尔可明显抑制SHR血压升高(152士27)mmHg比(203士36)mmHg,1mmHg=0.133kPa,P<0.05。SHR组不同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氯沙坦的最大舒张效应(Emax)小于WKY组(P<0.05),但奈比洛尔可增加SHR组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氯沙坦的Emax(P<0.05),同时奈比洛尔降低颈动脉对氯沙坦的EC50,而对主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的EC50则无显著影响。结论奈比洛尔可增加SHR血管对氯沙坦的舒张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点布比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附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附件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A组40例患者在麻醉后切皮前用3ml0.25%布比卡因进行全层浸润,B组40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患者清醒之前切口全层注射0.25%布比卡因。C组40例患者不用任何局麻药物。术后采用VAS分别记录镇痛效果。结果3组患者术后1小时、4小时及24小时VAS评分比较分别于A、B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4小时及24小时评价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进行VAS评分,比较评分结果。A组术后1小时VAS评分为(2.1±1.5)、4小时VAS评分为(1.7±1.3),均显著小于B、C组(P<0.05);术后24小时VAS评分为(0.6±1.1),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A、B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VAS评分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A、B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两组,且差异有统计许意义(P<0.05),A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两组,且差异有统计许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或术后患者清醒前用0.25%布比卡因局部浸润可以显著减轻剑突下切口术后疼痛,而另外三个切口因基本无痛,可以不行局部浸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择期肱骨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0.375%布比卡因,观察组为0.375%布比卡因+2mg吗啡混合液组。记录术中(麻醉后1h),术后2、4、8、12、24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结果本资料显示,术后4、8、12小时两组间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呕吐、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可增强麻醉效果,明显延长镇痛时间,减少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并总结TCT诊断中漏诊、误诊的原因。方法收集2012.9-2014.9在我院行TCT及阴道镜活检的病例共468例,对照比较其诊断效能。对照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TCT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TCT诊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组织学的符合率显著高于ASC-US、ASC-H。TCT诊断假阳性的原因主要是对反应性细胞及变性细胞的误诊,而假阴性的原因则是对个别挖空细胞和异形细胞的漏诊。结论TCT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病变诊断效能,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确的取材、规范的制片、准确的识别反应性细胞、挖空细胞和核深染的异形细胞,将有效地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40名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将进行TUR-P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术后患者出现膀胱痉挛性疼痛时,观察组患者使用100mg氟比洛芬酯配比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若有需要,可加药静脉续滴;对照组患者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100mg,若效果不理想则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100mg,于用药后30min,1h,2h,4h,6h,8h对2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记录用药后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给药后30min、1h、2h的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用药后4h、6h、8h的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口干、眩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可作为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理想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的应用。方法择期行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患者60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l00mg;Ⅱ组(对照组)不注射氟此洛芬酯注射液。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8、16、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与麻醉镇痛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2、4、8、16、24h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与麻醉镇痛有关的不良反应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直接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减轻炎症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