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醒后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90 d时利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醒后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5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醒后卒中组97例(27.2%),非醒后卒中组259例(72.8 %)。醒后卒中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中重度卒中和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而小动脉闭塞患者的构成比显著低于非醒后卒中组(P均<0.05);醒后卒中组转归不良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醒后卒中组(36.1%对24.7%;χ2=4.546,P=0.033)。在醒后卒中组中,62例(63.9%)转归良好,35例(36.1%)转归不良;转归不良亚组入院时NIHSS评分以及心房颤动和中重度卒中患者的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亚组,而接受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低于转归良好亚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卒中[优势比(odds ratio, OR)6.6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223~20.034;P=0.001]与醒后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独立相关,而静脉溶栓(OR 0.102,95% CI 0.017~0.630;P=0.014)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OR 0.108,95% CI 0.023~0.506;P=0.005)与醒后卒中患者转归良好独立相关。结论醒后卒中患者的心源性栓塞患者的比例更高、临床症状更严重且转归不良发生率更高。入院时卒中严重程度与醒后卒中短期转归不良相关,而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治疗可改善其转归。
简介:背景:后pilon骨折发病率低,对其认识时间短,国内外对后pilon骨折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后pilon骨折术后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后pilon骨折患者27例,收集出院时红细胞数(redbloodcellcount,RBC)、白细胞数(whitebloodcellcount,WBC)、血清白蛋白(serumalbumin,ALB)、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等临床资料,并随访24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Burwell-Charnley影像学标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两项评价指标均达到优良定义为预后良好组,其余纳入预后不良组.根据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其临床结局进行分析,并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24个月内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为30.77%,并发症主要为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失效,疼痛难以忍受行内固定取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WBC、ALB、FPG对后pilon骨折术后临床结局有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1.402,P=0.030)、FPG(RR=3.159,P=0.046)为后pilon骨折术后临床结局影响因素.结论: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结局尚可,年龄和FPG对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结局存在明显影响,可作为临床预测患者转归情况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中医内科疾病用药归经进行探究。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时间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248名病患作为实验对象,并利用《中医内科学》中有关人体各种脏器中医用药措施,针对中医内科辖区内心、肝、脾、肺及肾等器官病症进行针对性用药归经治疗。结果 针对本次实验对象给予用药归经治疗措施后,观察病患治疗效果。其中心系症状病患用药归经后,归心经率为
简介:蓝韵“韵动云医疗”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充分依托成熟网络信息化技术以及多系列自主研发产品,通过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整合联接HIS、EMR,HRP、PACS、LIS等各信息系统,实现院内信息互联互通。通过蓝韵医疗云平台,利用强大的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共享信息,形成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等五大方面卫生工作,最终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全业务”的体系架构,充分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转归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