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据说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讲:"平生当官有三乐:凶岁检灾,每自请行放数得实,一乐也。听讼为人真得情,二乐也。公家有粟,可赈饥民,三乐也。"(赵德麟《侯鲭录》卷六)这三乐中,第一是讲遇灾减税,第三是讲遇灾赈济百姓,它们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苏轼将它们归入平生当官三种乐事当中,可见对此二事的特殊重视。遇灾减税必然使财政收入减少,而赈济则是财政开支的一个方面,我们将二者放在一起,是因为在宋代,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 标签: 赈济 减税 宋代 支出 财政收入 财政开支
  • 简介: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发展,笔者萌发了把历年收藏的古中亚丝绸之路货币给大家展示的想法,以便共同学习研究。本文展示的主要以古中亚诸小国铸造的粟特文货币为主。

  • 标签: 丝绸之路 货币 中亚 鉴赏 学习研究
  • 简介:十月革命后,苏俄政权忙于应付战争,虽然占领了原沙俄政府的国家银行,却并未发行全围性的流通货币,而是继续使用原国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旧币。在远东地区,日本银元占据优势.中国银元也通用。在中亚,占统治地位的是黄金。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更原始的物物交换是商品经济的主要形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19年。为了维持战争,苏维埃当局不得不超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 标签: 流通货币 改革时期 经济不发达地区 铸币 苏联 国家银行
  • 简介:“钱赈”指灾赈中以小额通货为中心的资源调配与赈济机制,其思想源远流长,理应在中国荒政思想中占据重要一席,但一直为相关研究所忽略。清代“钱赈”经历了一个由临时举措到固定惯例,再到成熟制度的演变过程,成熟标志为同治九年“畿南钱赈案”中制定的《会拟办贷章程》。通过考察灾赈中赈款的调拨、运输、兑换、散放、消费、回流、沉淀的各个阶段,可以发现银钱兑换是灾赈中货币流通的核心环节,而钱赈则是该链条的主线。结合先前研究可知,灾荒对清代城乡货币流通具有双重性影响,一方面灾荒会引发灾区严重的钱荒危机;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灾赈活动会推动外部赈钱输入灾区。实现小额通货从城镇向农村的流动与沉淀,从而引发城乡金融资源的重新分配。

  • 标签: 钱赈 灾赈 清代 货币流通 小额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