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维系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文化决定着教育的方向、目的、质量等;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手段,文化的形成、延续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积极的文化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而消极的文化则会阻碍教育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影响最为深刻,儒家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思想、关于人伦关系的道德理念等已深入民族心理,内化为民族性格、民族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传统儒家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现代教育中,儒家文化可以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简介:在有关海外华裔族群研究和离散研究中,中国性这一概念正在经受着细致的考察和检视。有学者建议将“中国性”看成是“不同个体和群体与由全球资本主义及相伴随的各种现代性产生出的力量和进程间形成的种种关系”。在这样的考虑下,诸如中国文化之类的词语就必须被当成是一连串的话语比喻,它们“是被其他文化术语持续而反复地形塑出来的”;这些词语“不仅仅是在解释何为中国身份”,更重要的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所谓的中国身份及对应的跨国实践,因此就有必要予以解构和研究。”我非常赞同他们的主张,即不能将中国看成是“一个总是具有优先性的本体论或认识论位置”,相反我们需要看到处于“灵活性状况下的海外华裔生存经验,这些经验总是面貌各异且不断变化的,并且反过来参与了对灵活性状况的重构”。我的这篇论文将沿着这一主张继续前进,目的在于通过对海外华人故事的讨论发掘出中国跨国主义中尚未被触及的一些问题。
简介:20世纪70年代登上俄罗斯文坛的朝鲜族作家阿·金一直被视为俄罗斯文学中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金是俄罗斯朝鲜族第三代移民,他出生于哈萨克斯坦,成长于库页岛,成名于莫斯科。在他的经历中汇集了哈萨克草原文化、朝鲜族文化和俄罗斯文化三种因素,在其合力作用下,金的世界感受是超越民族归属特性的,走向超越是作家对长期困扰自己的身份焦虑的化解之法。在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金经历了长期的困惑和角色认同混乱带来的焦虑,以至于分别面对俄罗斯文化和韩国文化时,均被冠以异国情调,也因此感受到不同文化作用力的夹击带来的双重疏离陌生。在两种冲击力的交互作用下,作家的认同倾向曾经摇摆不定,甚至无所适从。而在走过最初的不适之后,作家冷静地跳出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以包容性化解认同中的矛盾。在对两种冲击力理性比较过程中,作家提出,影响自己的文化合力中主导者是俄罗斯文化,而自己的更高理想是世界主义。在他的作品中,东方因素多体现为早期短篇小说中的朝鲜族主人公形象及其精神特质,如注重家庭亲情、崇尚善恶有报的思想,相信生死轮回的说法。而俄罗斯文化元素则在其中后期创作中跃居主导地位,尤为突出地体现为他的东正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