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为处理景点与景点、景点与建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常安排些亭阁,以营造一个完整的意境。由于亭和阁在古典园林中运用很活,体量变化不定,使得一些对古建筑形制缺乏了解的游人将亭和阁常常混淆。其实在古典园林中,亭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建筑形制 于亭 体量
  • 简介:陆文夫的作品数量不算多,但抛出一篇是一篇。什么叫做"一步一个脚印",陆文夫的创作作了很好的体现。陆文夫并非苏州人,但长期落户苏州,讲话明显带着苏州口音,节奏不急不徐,笃笃悠悠,少有豪言壮语,话却实在独到。比方说,对"作品一篇要比一篇好"的流行说法,他随心向往之,却老老实实表示,难于做到。他说,写作品不大可能节节高,不能像造高楼那样,今天造座六层工房,明

  • 标签: 陆文夫 苏州园林 苏州人 作品 营造 中短篇小说
  • 简介:讨论中国古典小说中众多的花园、尤其是“天上人间诸警备”的大观园的出现,离不开中国园林这一中国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的发展。中国古代小说向来重视时间的延续,而缺乏空间的大开大合以及历史的纵横穿梭,大约是明清时,“小说家从园林文化中接纳了创造艺术空间的思维意识,激活了审美主体思维的空间效应,逐步形成了小说形象组合的多元空间存在形态。”园林文化的渗入不仅为小说的空间意识拓宽了思路,而且让其在叙述艺术和主题表现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曹雪芹更是此间高手。本文即通过简要梳理中国园林文化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以及曹氏结合自家身世并在园林中寄寓兴衰、情思,来探讨园林文化对小说的渗入,尤其是对曹雪芹创造大观园的影响。

  • 标签: 园林文化 大观园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文化 中国园林
  • 简介:谁能相信,这是一个山区小县公路段创造的奇迹:固定资产由1998年初的308万元增至2001年的1200万元。特别是近3年来,完成货币工程量5500元,实现利税500万元,多种经营获利250万元,内部挖潜200万元,不仅还清了330万元的历史欠帐,还投入资金1100万元兴建了设施一流机关办公楼和3个基层公路站的办公楼和住宿楼,在养护经费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列养的9条省、县、乡道好路率连年增长,养路工人平均收入由300元增加到800多元……

  • 标签: 王丽鹏 《走出深山见大道》 文学作品 散文 远安县 公路管理
  • 简介:窗的美学意义很丰富,在园林中的鉴赏价值也非常重要,这在宋代及前代的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窗和宋词的关系较为密切:不但窗词数量大,还有以窗命名的词牌,一些词人以窗为字。宋代词人能以较为成熟、自觉的审美眼光去欣赏窗,并在继承前代诗人的基础上、从园林鉴赏的多个层面出发,创造出较多极富美感和情感内蕴的以窗为主的意象组合。

  • 标签: 园林 意境 意蕴 美感
  • 简介:本期发表的老一辈学者范存忠先生的论文《中国园林和十八世纪英国的艺术风尚》是一篇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学论文。范先生学识渊博,三十年代起就从事比较文学研究。此文可供关心如何从事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的同志借鉴。

  • 标签: 中国园林 十八世纪英国 园林十八世纪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量的园林诗歌表明,园林是艺术与自然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和自然之间呈现出多重关系。艺术可以是自然的助手、改变者和模仿者,能够补足自然的缺陷。艺术的目的在于完善自然,模仿自然。诗人们借此可以创造诗歌中和谐的理想乐园。但另一方面,艺术也可能是自然的对立者,与自然竞争,甚至胜过自然。诗人借此也可以创造充满感官诱惑的虚假乐园。总体上说,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大多认为自然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力量,艺术应处于恰当的从属地位。正常的宇宙秩序是将艺术“嫁接”在自然的枝条之上。

  • 标签: 英国 园林诗歌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精神 艺术风格
  • 简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人认为花园具有两种功用:一是提供感官的快乐,二是提供心灵的愉悦;后者体现了花园的真正价值,有助于人们通过沉思获得内心的无上欢乐。诗人沉思园中的各种象征,表现时间和变化的主旨;探究“百科全书”式的花园中蕴含的知识;认识正规花园所反映的宇宙秩序与和谐。此外,他们也把自然的花园看作是内心生活的工具,它犹如自然之镜,从中可以窥见微型的造物之书。这种沉思的花园提供了超越自我的途径,使心灵飞升到自然之上。

  • 标签: 文艺复兴时期 英国 园林诗歌 文学评论 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