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国家治理的意义上,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管理机制和文化模式的理性化过程,无疑包含着公共性的内容,但是这种公共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价值中立”以及技术化、工具化追求营建出的,因而仅仅是一种“形式公共性”。显然,这种“形式公共性”是一种不完整的公共性,缺少公共性的实质内涵,所以当前我国所谋求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仅仅从治理方式和手段等技术化方面照搬西方治理框架进行顶层设计,而应该根据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的要求,以正义的制度为保障探寻国家治理模式从“管理”走向“合作”的实质性转型,从而实现“形式公共性”与“实质公共性”的价值融合,进而在价值与技术、权威与自由的和谐统一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简介:自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以来,我国的三轮司法改革一直在侧重解决问题或是侧重按司法规律办事之间徘徊,其中又尤以肖、王两任最高法院院长主政期间所推行的改革为代表。某种程度上,两种改革思路的失衡导致了先前司法改革的顾此失彼和进退失据。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司法体制改革,以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办案责任、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强化职业保障、人财物由省统管有效排除地方干扰等为试点和主要突破口,较好地统筹兼顾了坚持问题导向与尊重司法规律两种改革思路的关系。但考虑到复杂的现实国情和各种"潜规则",设计相对良好的改革试点方案在落地过程中,仍然可能会带来基层司法机关经费保障不力、司法系统内部"行政化"加剧、法官检察官选任产生"逆淘汰"现象以及独立行使的司法权力异化成司法专横甚至司法腐败等问题。鉴此,必须对正在开展的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保持清醒认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纠正试点中的问题,防止改革变形走样,确保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效果,为全面铺开改革创造有益经验。
简介: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也为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统一战线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简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晰,其中华民族观是模糊而松散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强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实现了对中华民族认识的质的飞跃。立足于这一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统战视角从“阶级”到“民族”的转换,制定了团结中华各族共同抗日的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