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分析近年来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特点,以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及措施。方法对东莞市2007—2009年食物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近3年,东莞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71起,病例数为979人;均以企业食堂为主(占77.46%),但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餐馆发生数有增加趋势;5—9月份为全年发生高峰(占56.34%),主要为细菌性污染(占80.56%),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为主(占61.11%);1—3月份为次高峰(占28.17%),主要因四季豆及面豆加工不当(占60.00%),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中毒食物主要为肉类(28.17%)、四季豆(面豆)(28.17%)及凉拌菜类(19.72%),前者有增加趋势,后二者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
简介:目的探索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防控对策。方法分析历年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与特点,针对性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食物中毒地点以企业为主,时间多发于5-10月,中毒食品以果蔬植物类和肉蛋类为主,其中肉蛋类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果蔬植物类以有毒动植物和农药残留中毒为主;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因素,其次是农药和有毒动植物;原料污染、生熟交叉污染和加工不当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为契机,改变监管模式,促进集体食堂的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物中毒防控知识宣传,开展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从业者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配送餐单位监管;在重点时期提前介入重点单位,采取干预措施等,是防控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有效对策。
简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作为浙江省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贝类中。本文结合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针对浙江省生食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4个部分。将暴露评估分为捕获期和捕获后2个模块,推测因食用VP污染的生牡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高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牡蛎中的VP密度最高,达到2.28lgg^-1;未采取缓解措施时春、夏、秋、冬四季因生食牡蛎引起的VP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76×10^-5g^-1、2.30×10^-3g^-1、2.08×10^-4g^-1、2.53×10^-7g^-1;采用温和的热处理、冷冻处理和快速冷藏等3种缓解措施,其中温和的热处理效果最好,可以使危险性最高的夏季感染率降低4个数量级,其余两种措施效果相似,约下降2~3个数量级。
简介:我国是糖尿病大国,但是在糖尿病足并发症的预防方面大大被医生、患者和社会所忽视。因此,我们对英国、德国和法国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这三国在糖尿病足的预防及风险诊断的措施,也为我国糖尿病足的预防和风险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我们搜集了在ScienceDirect和中国知网相关内容,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全面概括三国的糖尿病概况和糖尿病足治疗方面的信息。结果显示,糖尿病足的预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除了坚持不懈的开展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更主要的是强化患者的教育和预防诊断的系统建设,形成患者自身出发的闭合循环。基于这些经验,我们希望我国能加快发展糖尿病足的数据搜集平台建设,建立符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特点的溃疡风险诊断方法,加强糖尿病足知识的普及,减少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危害。